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绩效评价体系构建思考
张茜
摘 要:本文从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绩效评价工作所存问题入手,浅谈如何实现其系统构建与整体优化。
关键词:事业单位 ?科研经费 ?绩效评价
随着事业单位逐步走入市场,同时科研活动的增多以及科研活动风险的增加,不仅导致科研经费的供给与需求逐渐出现供给不平衡现象,同时也让事业单位承受比以往更多的科研经费使用风险,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科研活动的有序开展。所以,我们应当采取积极措施,优化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有效科研经费的使用价值,而这一切工作又都必须重新落实到绩效评价这一关键性工作上面来。
一、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及绩效考核问题分析
事业单位科研经费来源一般分为国家拨款、地方财政支持以及自主营收几个方面,随着我国对事业单位经费管理的政策逐步放松,自主营收在事业单位科研经费中占比也越来越加突出,这种现象一方面让事业单位的科研活动能够获得更多经费支持,进而提升科研活动自身活力,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经费管理上的诸多问题。首先,对于经费来源的多样性,目前许多事业单位并未进行相应的管理及约束制度确立,容易导致经费使用混乱、专项经费被挪用等。其次,经费管理及使用缺乏全面性、可比性与实用性等问题也比较普遍,直接导致科研经费使用绩效低下,甚至在个别单位的科研经费并未真正用到科研活动当中而是挪作他用,这不仅影响到单位的科研活动开展,同时也直接导致单位的经费管理混乱、业务开展混乱,同时也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在科研经费绩效考核的问题上,同样存在着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不科学、指标设计随意、考核工作走形式、考核结果应用质量低等其他问题。
二、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绩效评价体系构建思考
针对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使用,以及在绩效考核工作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我们应当从绩效指标体系确立、绩效考核评价模式革新、绩效考核结果应用等多个层面入手,实现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绩效评价体系的有效构建。
(一)优化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是影响考核工作能否取得实际成绩的重中之重,在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应当均衡资源建设、投资项目以及科研产出等三方面内容,同时还应强调事业单位科研活动的社会效益。具体来说,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应包括如下多方面,第一,科研资源建设指标,科研技术中心建设及使用情况、实验室建设情况等。第二,科研投入指标,针对不同的科研项目的不同经费投入来进行科研经费执行情况、落实到位比例等指标考核,确保科研经费的专款专用。第三,科研产出指标。事业单位虽然不具有突出的盈利属性,但是在事业单位逐步走入市场的过程中,关注效益不仅是单位自身发展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同时也是提升事业单位运转质量、业务开展质量的重要工作内容。在科研经费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当中也应当将更多关注点放在经费使用及效益考察上,如论文发表数量、专著出版数量、科技项目获奖情况以及科研成果市场转化率等。以上分别从财务、流程和市场三方面进行了指标构建,而笔者认为为了充分保证事业单位科研经费使用的科学与实效、保证科研活动的持续长效,还应格外重视对科研人员的培养及相关教学,这也应当作为科研经费管理及使用的侧重点,应当在科研经费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进行明确与凸显。
(二)优化考核评价模式
传统的绩效考核往往集中于年初与年末,过程监控的缺失容易造成经费管理在科研活动中的失灵,以及被考核部门及人员在考核临近时的临时抱佛脚现象,既不利于经费绩效考核,同时也不利于科研活動的有序持续开展。因此,应当将考核工作从年度转为日常,加强日常经费管理的重点环节监督考核,让考核工作能够与科研活动同步推进、随时监控经费使用。
(三)大力落实绩效考核评价结果应用
首先要通过制度制定确立评价结果应用的基本规范,及时就考核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并提出整改建议,同时对整改问题不仅要在整改过程中定期核查整改效果,在整改完成之后还应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回溯与重复核查,避免“旧病复发”,保障评价结果应用真实到位。
参考文献:
[1]王灵芝.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的绩效评价.2012.26.
[2]贾辛欣,郭梦萦.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绩效评价研究[J].山东科学.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