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生命课堂”建设

    张娜娜

    摘要:“生命课堂”建设需要以生为本,与现代教育改革中所强调的学生是课堂主体相吻合。“生命课堂”应当是情感化、生活化、民主化,充满激励性、科学性的,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自如收放,不能将课堂及课堂中的学生作为被动接受的物体,而要站在人的基础上去传授知识,让学生能够在接收过程中真正理解知识的含义,更为重要的是要关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生命课堂建设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思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及学习效率。本文以小学数学课堂为例,探讨“生命课堂”建设。

    关键词:生命课堂 ?小学数学 ?实践 ?探索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过于固化,教师讲学生听,这是一个被动学习的过程。严肃的课堂氛围不符合小学生的好动心理,造成了小学生天性的压抑,难以实现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养目标。“生命课堂”的提出,成为完善丰富新课改核心教育的关键。生命课堂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为基础,旨在增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巩固教师教学成果,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一、生命课堂的概念和意义

    生命力是生物体所具有的活动能力,生命课堂是在以人为本的思想的指导下,追求人的发展的一种教育理念,与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要求不谋而合,都是从人出发,以人为本,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建设生命课堂的意义在于建立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让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更好地交流,解放学生的天性与思维,让其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从而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提升其数学学习成绩。

    二、解构核心素养,构建目标多元的“生命课堂”

    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并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技能的掌握,而是通过数学学习,能够将相关知识运用在实际社会生活中,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思维来解决生活难题,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数学思维及文化认知中包含数学知识技能、感性认知、理想认知,是一个多元化的概念。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存在直接的联系,传统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及技能,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核心素养培养成为课堂教学主要目的。因此教师也需要不断创新思维,构建多元化“生命课堂”,制订符合该主题的课堂教学计划,提升学生学习质量。数学知识与技能是数学思维与文化认知的形成基础,是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之一。如“加法交换律”的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和技能、学习方法和过程与情感观、价值观相联系,将学生作为完整生命个体来对待,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过程中认知感性与理性。同时,不断地通过课后教学评价来完善多元化课堂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在运用掌握加法交换律过程中形成独立探究、自主学习的思维习惯。在实际学习加法交换定律过程中,深入探索数学知识之间的广泛性联系,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对待数学的态度,让学生从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正面的人生价值观。教师可利用“反例证明”来强化学生知识掌握能力,以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拓展课堂,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让学生获得更强的参与感,避免单一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

    三、解放学生思维,构建思维碰撞的“生命课堂”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融入核心素养培养,让单一化的教学课堂转变为多元化的教学课堂,让课堂教学更具生命力。传统教学课堂让学生养成了一种单一化的思维模式,完全根据教师的思路学到的知识必然不能完全在实际中得到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以解放学生思想为纲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如此才能将严肃的课堂转变为思维碰撞,具有生命力的“生命课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地输出,而要给学生自我思考的机会,如此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学習能力的不断发展。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极为鲜明,带着强烈的好奇心遨游在知识海洋。但是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来表现,让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该项知识,并运用该项知识。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便是一种抽象层面的概念,将其具象化,就是解放小学生思维的过程。如在“加法交换律”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在规定情境中熟练地使用“加法交换律”并能够运用字母来表示。对此,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以课堂上有的人或事物来提问,比如男生比女生多几人,女生比男生少几人,男生和女生一共有几人。在问题解答过程中,有的学生选择数数的方式列出总数,然后根据提问从男生20人、女生15人的具象化信息中,列出20+15、15+20并求和,从中得出一个概念,那就是数字相加,位置变化后和不变。

    教学素材的具象化是学生思考的基础,教师不应将得到答案的方式归结为一种,如此便会限制学生的创新思维。所有的学生都在统一的基础上学习,或许可以取得良好的考试成绩,但是不能用于实际对于学生来说是毫无用处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多提问,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对分课堂,将一半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进行思考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在“加法交换律”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先提出抽象化的问题“为什么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它们的和没有变化”,让学生举例,并说出来,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明白该课程的真正规律,并且能够完全掌握。教师之后可继续以( )+( )=( )+( )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填空思考。小学生的想象力极为丰富,教师需要利用小学生的这一思维特征来丰富课堂教学,让课堂充满生命力,最终得出字母表述结论,也就是A+B=B+A,让学生最终从具象化回到抽象化表述,认识相关定律。

    四、创设互通情境,构建开放交流的“生命课堂”

    人与人之间有了沟通交流,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与文化,因此个体的发展是离不开交流的。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交流将学生无限的思维引入生活情境中,深度挖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数学问题,把这些生活问题带入课堂教学,营造一种生活情境,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其中。生活情境教学将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直接拉近,且生活与课堂相比是较为轻松的。该种教学模式能够直接将严肃的课堂转变为温馨的生活,让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在情境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利用大家生活中都会遇到的问题,为学生搭建互相沟通交流的平台。比如4×100 m接力赛中队员不断替换,但始终是4人,米数也始终是100;班级调换座位,班级内人数始终是35人,男生始终是20人,女生始终是15人。如此学生便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教师主动沟通交流,以自身独特思维来掌握知识和思维模式。生命课堂的构建要让学生与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更好的交流互动,利用生活中的已知情境来代入实际学习,让学生能够在生活教学中体验数学生命,并将数学当作一门可以丰富生活、解决生活问题的科目。如此才能让数学课堂更具生命力,进而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结语

    在构建生命课堂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聚焦核心素养,在此基础上,开展多元化目标教学,让课堂教学的内容及形式都更加的丰富多彩,让学生从中收获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元化教学设计必须要以小学生身心特点为基础,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能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小学数学课堂永葆活力。

    参考文献:

    [1]刘晓萍,陈六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分析[J].课程教学研究,2016(4):48.

    [2]黄冬金.浅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0):214.

    [3]潘小明,吕传汉.用核心问题培育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以《谁围出的面积最大》教学为例[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3):99-103.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别总是用嘴在教育

    张咏雪新学期开始,我成了五年级三班的新班主任,刚开学就被班里频繁丢东西的情况搞得头大火大,家长群里“寻物启事”的消息一个接一个,孩

  • 相思

    蒋慧雅这世间风月千万,最缠绵二字,莫过于相思。相思是醉里挑灯看剑,刀光剑影,却已是故梦缱绻。相思是烟火间,伊人回望,且望天涯,却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