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地方台社教节目的创新
钟穗
摘 要 近年来,新媒体迅速崛起,呈现出与传统电视媒体竞相发展的态势,电视媒体面临一系列的挑战。然而,目前地方社教类节目的设置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宣传思维,其题材和编排不仅不能满足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不符合新媒体时代的潮流与发展规律。文章基于对当前地方台社教节目的现状分析,提出相关创新策略,以期寻找新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新媒体;地方台;社教节目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04-0098-02
1 当前地方台社教类节目的现状
1)理论宣传过于教条。地方臺的社教类节目在题材上做到了关注社会热点和宣传教育的重点,但是在节目形式上将重点放在了理性教育,没有更好的为观众的感官而服务,满足观众的精神需求。在一些地方台的社教节目中,以理论教育为目的的访谈节目成为主流。但节目的内容上,专业性太强、宣传生硬教条,无法取得节目效果,无法走进观众内心。如一些法制类节目中,常常会用一些专业的法律条文来起到宣传作用,实际上并不通俗易懂,也无法深入人心。
2)设置缺乏准确定位。新媒体环境下,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的组合,在节目和信息上与观众之间形成了广泛而快捷的互动。而以传统电视为媒介的社教类节目似乎低估了受众的接受水平,也没有准确把握住观众的心理需求。当然,这和地方台人力、物力不如省级或更高电视台充分有一定关系。基于定位问题,如今电视观众的需求更加综合性,单一教条的宣传教育注定没有生命力。相反,一些如南京电视台曾推出的《英烈江苏》《爱国人物谱》等节目,以讲故事的方式展开,既有思想性,又有趣味性和传播价值。在如今互联网和手机新媒体以快捷、迅速的优势抢占观众的背景下,这种精心编排、恢弘大气的爱国主义社教节目反而更容易符合观众的趣味,而不是一味的接受“快餐式”的新媒体信息。
3)创新性、实践性不足。如今地方台的一些特色社教节目多是模仿的央视风格,如央视推出的智力问答、走近三农等节目,地方台也相应推出一些问答和社会写真类节目,在形式上很大程度的被束缚。没有发挥地方台自身的立足基层、取材范围更广的优势。实践性不足指的是,地方台的社教取材应该一方面紧随主流价值体系,另一方面要始终紧扣大众生活实际。
2 地方台社教节目的创新途径与策略
1)找准定位,内容创新。近年来,新媒体的发展对电视媒体行业形成了冲击,但是二者的受众都面向着不同年龄、职业甚至更细化的观众群体,传播特征也不一样。谁能准确的满足受众的需求就能成为观众的接受主流,并不意味着电视传媒会沦为非主流。如央视推出的《中国成语大会》就是找准了大众对于国学知识的热爱,才风靡一时。央视在社教节目的设置上将各个频道细分为少儿、体育等,以及在节目内容上追求小而精,如法制类的《今日说法》、科教类的《走近科学》、文化类的《见字如面》等,使得观众需求更加针对化、模块化,有利于形成稳定的观众群。而在地方台上也应该找准定位,进行社教节目的专题化改革。如锦州电视台的《辽西故事》就是一档百姓故事类的社教栏目,定位于“发现身边百姓故事,寻找人性真善美”的主题,很快便形成了稳定的收视群体,受到广泛
好评。
在节目内容上,要选择观众关心的、熟悉的,带有一定的娱乐性和趣味性。地方台的社教节目还要关注现实性,抓住观众身边事、关心事,在节目中表现民情、民生,在观众的角度上去思考节目的选材,展现人性化,以多元、动态的方式深入百姓生活,触动百姓内心,这样才会获得观众的青睐。如宁波电视台近年来的地方化社教节目《来发说什么》,就是栏目记者通过数字DV,记录身边故事、新鲜趣闻、本市评价和百姓心声等方面,并且在节目过程中还有热线电话、留言等观众互动环节,使得节目越办越火,甚至成为反映民声的一种新的方式方法,受到市委市政府的一致好评,甚至许多人将这档节目当作学习宁波话的首选。类似的节目还有常州电视台的《生活369》、苏州电视台的《虎丘说事》等。虽然新媒体环境下,互联网媒体具有传播快捷、迅速的优势,但电视媒体节目也有编排更加充分,档期更加稳定的优势特征。
2)立足本土,丰富手段。地方台的社教节目要形成稳定的观众群,还是要立足本土的自然、民情和风俗。独特的地方特色往往能够和地方的观众形成共同的文化心理诉求,通过文化归属和情感认同最能从根本上维持住稳定的观众群体,所以地方台在社教类节目的题材和编排上还是要在本地文化资源中去探索研究。如上文谈到的特色地方方言节目。如常州电视台播出的《龙城说事》社教类节目就是一档立足常州市本土民情的节目,通过展示常州历史文化,风俗民情,并结合现代常州社会的发展,成为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档电视节目。再如春节前推出《新春走常州》系列,通过记者寻找常州百姓生活中的春节习俗,并通过相关文献和材料,让人们对于常州的年俗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再如苏州电视台的《健康生活》栏目,通过发现百姓生活中的拿手菜、特色菜来展示居民生活中的小窍门和小常识,通俗易懂,幽默风趣,非常容易被老百姓所接受。
丰富手段上,可增加一些特色节目的播出量,如将周播改成日播,以保持观众的持续热度和收视水平。另外还要注重,多层次的表现手段,如宁波电视台的《百姓身边事》节目,以一种第一人称的方式展开,后期编辑和导演通过一定关联的素材和文字进行穿插,达到二次创作的效果。在电视播出手段上,可以不拘泥于单一的故事类、方言类,还可以通过小品、座谈、表演等方式展示百姓喜闻乐见的如时政、建设、金融、民生等问题。节目表现的手段上要学会保持和电视观众的互动和节目热度,如有奖竞猜、互动留言、在线电话等方式。或者如一些地方台制作相关的微信公众号在社教节目上进行推广,吸引关注度,维持热度。系列节目需要注重悬念和伏笔设置,如每周一期或每天一期的节目在最后要留足悬念、设置预告,吸引下期关注。原来的故事性节目也可以参考不断插入“疑问”“设问”“悬念”和结论的元素,在故事情节上达到“山重水复”、在叙事逻辑上达到“柳暗花明”的效果。但也要注意到不要太过于花哨,要保持节目主体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不要让收视手段影响节目质量,注重节目效果的观众及时反馈。
3)借鉴发展,重构营销。在新媒体日趋发达的大环境下,电视类节目一方面要继续发挥自身特色,另一方面也要借鉴其他媒体的相关优势,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网络媒体的优势在于覆盖范围广、传播速度快,而电视节目播出时间相对固定,不能在速度和范围上与其相抗衡。但目前很多电视节目也开始借助互联网,寻求在市场和观众中的突破。如青岛电视台的社教节目《与你同行》在微信公众号上同步更新、预告相关的节目信息,并定期更新一些节目周边的实用信息,“与你同行”公众号已经从原来单纯的电视节目公众号发展成为青岛当地流行的资讯公众号,相关的身边事、权威发布都能在上面获取。电视节目也因此被带动,被当地百姓交口称赞。
网络媒体的另一大优势就是对于受众的需求能够自动把握,而社教类节目则需要实践的社会调查才能解决受众定位和受众需求的问题。因此,地方台对于观众的定期访问和了解很有必要。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的策划节目,测试节目,在一定范围内取得预期的收视效果。有条件的地方台还可以制作不同内容、选取不同形式的样片,给不同观众进行尝试,科学准确的对市场和观众进行定位,然后再进行全面推广,减少节目的播出风险。
3 结论
总而言之,新媒體环境下,电视社教节目发展既有挑战,但也不乏机遇。而地方台由于制作力量有限,面临着从内容到形式上的同质化和单一化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理论宣传过于教条、设置缺乏准确定位、创新性,实践性不足等问题。在创新策略上首先还是要找准定位,从题材内容上创新,其次立足于地方台的地方特色,最后要学会借鉴融合,取他媒体之长,发展自我。总之,创新是电视进步发展的魂。如今的电视媒体以及社教节目的发展环境和观众需求已经迎来了新的变化,地方台要以不变应万变,围绕创新发展不动摇,以积极的心态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摈弃传统的思维习惯,迎接多元的竞争环境,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社教节目发展道路,达到服务百姓、服务社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孔令顺,魏婷婷.论融媒时代的电视与电视台[J].编辑之友,2014(4):53-56.
[2]高凯,冯锐.社教类电视节目叙事方式的研究[J].声屏世界,2012(2):21-22.
[3]杨佚孺.电视社教类节目的创新形态与传播价值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5.
[4]刘斌.社教电视节目创新的特点和轨迹[J].电视研究,2006(9):35-36.
[5]周瑞珍.交际法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5):96-97.
摘 要 近年来,新媒体迅速崛起,呈现出与传统电视媒体竞相发展的态势,电视媒体面临一系列的挑战。然而,目前地方社教类节目的设置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宣传思维,其题材和编排不仅不能满足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不符合新媒体时代的潮流与发展规律。文章基于对当前地方台社教节目的现状分析,提出相关创新策略,以期寻找新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新媒体;地方台;社教节目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04-0098-02
1 当前地方台社教类节目的现状
1)理论宣传过于教条。地方臺的社教类节目在题材上做到了关注社会热点和宣传教育的重点,但是在节目形式上将重点放在了理性教育,没有更好的为观众的感官而服务,满足观众的精神需求。在一些地方台的社教节目中,以理论教育为目的的访谈节目成为主流。但节目的内容上,专业性太强、宣传生硬教条,无法取得节目效果,无法走进观众内心。如一些法制类节目中,常常会用一些专业的法律条文来起到宣传作用,实际上并不通俗易懂,也无法深入人心。
2)设置缺乏准确定位。新媒体环境下,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的组合,在节目和信息上与观众之间形成了广泛而快捷的互动。而以传统电视为媒介的社教类节目似乎低估了受众的接受水平,也没有准确把握住观众的心理需求。当然,这和地方台人力、物力不如省级或更高电视台充分有一定关系。基于定位问题,如今电视观众的需求更加综合性,单一教条的宣传教育注定没有生命力。相反,一些如南京电视台曾推出的《英烈江苏》《爱国人物谱》等节目,以讲故事的方式展开,既有思想性,又有趣味性和传播价值。在如今互联网和手机新媒体以快捷、迅速的优势抢占观众的背景下,这种精心编排、恢弘大气的爱国主义社教节目反而更容易符合观众的趣味,而不是一味的接受“快餐式”的新媒体信息。
3)创新性、实践性不足。如今地方台的一些特色社教节目多是模仿的央视风格,如央视推出的智力问答、走近三农等节目,地方台也相应推出一些问答和社会写真类节目,在形式上很大程度的被束缚。没有发挥地方台自身的立足基层、取材范围更广的优势。实践性不足指的是,地方台的社教取材应该一方面紧随主流价值体系,另一方面要始终紧扣大众生活实际。
2 地方台社教节目的创新途径与策略
1)找准定位,内容创新。近年来,新媒体的发展对电视媒体行业形成了冲击,但是二者的受众都面向着不同年龄、职业甚至更细化的观众群体,传播特征也不一样。谁能准确的满足受众的需求就能成为观众的接受主流,并不意味着电视传媒会沦为非主流。如央视推出的《中国成语大会》就是找准了大众对于国学知识的热爱,才风靡一时。央视在社教节目的设置上将各个频道细分为少儿、体育等,以及在节目内容上追求小而精,如法制类的《今日说法》、科教类的《走近科学》、文化类的《见字如面》等,使得观众需求更加针对化、模块化,有利于形成稳定的观众群。而在地方台上也应该找准定位,进行社教节目的专题化改革。如锦州电视台的《辽西故事》就是一档百姓故事类的社教栏目,定位于“发现身边百姓故事,寻找人性真善美”的主题,很快便形成了稳定的收视群体,受到广泛
好评。
在节目内容上,要选择观众关心的、熟悉的,带有一定的娱乐性和趣味性。地方台的社教节目还要关注现实性,抓住观众身边事、关心事,在节目中表现民情、民生,在观众的角度上去思考节目的选材,展现人性化,以多元、动态的方式深入百姓生活,触动百姓内心,这样才会获得观众的青睐。如宁波电视台近年来的地方化社教节目《来发说什么》,就是栏目记者通过数字DV,记录身边故事、新鲜趣闻、本市评价和百姓心声等方面,并且在节目过程中还有热线电话、留言等观众互动环节,使得节目越办越火,甚至成为反映民声的一种新的方式方法,受到市委市政府的一致好评,甚至许多人将这档节目当作学习宁波话的首选。类似的节目还有常州电视台的《生活369》、苏州电视台的《虎丘说事》等。虽然新媒体环境下,互联网媒体具有传播快捷、迅速的优势,但电视媒体节目也有编排更加充分,档期更加稳定的优势特征。
2)立足本土,丰富手段。地方台的社教节目要形成稳定的观众群,还是要立足本土的自然、民情和风俗。独特的地方特色往往能够和地方的观众形成共同的文化心理诉求,通过文化归属和情感认同最能从根本上维持住稳定的观众群体,所以地方台在社教类节目的题材和编排上还是要在本地文化资源中去探索研究。如上文谈到的特色地方方言节目。如常州电视台播出的《龙城说事》社教类节目就是一档立足常州市本土民情的节目,通过展示常州历史文化,风俗民情,并结合现代常州社会的发展,成为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档电视节目。再如春节前推出《新春走常州》系列,通过记者寻找常州百姓生活中的春节习俗,并通过相关文献和材料,让人们对于常州的年俗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再如苏州电视台的《健康生活》栏目,通过发现百姓生活中的拿手菜、特色菜来展示居民生活中的小窍门和小常识,通俗易懂,幽默风趣,非常容易被老百姓所接受。
丰富手段上,可增加一些特色节目的播出量,如将周播改成日播,以保持观众的持续热度和收视水平。另外还要注重,多层次的表现手段,如宁波电视台的《百姓身边事》节目,以一种第一人称的方式展开,后期编辑和导演通过一定关联的素材和文字进行穿插,达到二次创作的效果。在电视播出手段上,可以不拘泥于单一的故事类、方言类,还可以通过小品、座谈、表演等方式展示百姓喜闻乐见的如时政、建设、金融、民生等问题。节目表现的手段上要学会保持和电视观众的互动和节目热度,如有奖竞猜、互动留言、在线电话等方式。或者如一些地方台制作相关的微信公众号在社教节目上进行推广,吸引关注度,维持热度。系列节目需要注重悬念和伏笔设置,如每周一期或每天一期的节目在最后要留足悬念、设置预告,吸引下期关注。原来的故事性节目也可以参考不断插入“疑问”“设问”“悬念”和结论的元素,在故事情节上达到“山重水复”、在叙事逻辑上达到“柳暗花明”的效果。但也要注意到不要太过于花哨,要保持节目主体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不要让收视手段影响节目质量,注重节目效果的观众及时反馈。
3)借鉴发展,重构营销。在新媒体日趋发达的大环境下,电视类节目一方面要继续发挥自身特色,另一方面也要借鉴其他媒体的相关优势,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网络媒体的优势在于覆盖范围广、传播速度快,而电视节目播出时间相对固定,不能在速度和范围上与其相抗衡。但目前很多电视节目也开始借助互联网,寻求在市场和观众中的突破。如青岛电视台的社教节目《与你同行》在微信公众号上同步更新、预告相关的节目信息,并定期更新一些节目周边的实用信息,“与你同行”公众号已经从原来单纯的电视节目公众号发展成为青岛当地流行的资讯公众号,相关的身边事、权威发布都能在上面获取。电视节目也因此被带动,被当地百姓交口称赞。
网络媒体的另一大优势就是对于受众的需求能够自动把握,而社教类节目则需要实践的社会调查才能解决受众定位和受众需求的问题。因此,地方台对于观众的定期访问和了解很有必要。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的策划节目,测试节目,在一定范围内取得预期的收视效果。有条件的地方台还可以制作不同内容、选取不同形式的样片,给不同观众进行尝试,科学准确的对市场和观众进行定位,然后再进行全面推广,减少节目的播出风险。
3 结论
总而言之,新媒體环境下,电视社教节目发展既有挑战,但也不乏机遇。而地方台由于制作力量有限,面临着从内容到形式上的同质化和单一化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理论宣传过于教条、设置缺乏准确定位、创新性,实践性不足等问题。在创新策略上首先还是要找准定位,从题材内容上创新,其次立足于地方台的地方特色,最后要学会借鉴融合,取他媒体之长,发展自我。总之,创新是电视进步发展的魂。如今的电视媒体以及社教节目的发展环境和观众需求已经迎来了新的变化,地方台要以不变应万变,围绕创新发展不动摇,以积极的心态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摈弃传统的思维习惯,迎接多元的竞争环境,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社教节目发展道路,达到服务百姓、服务社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孔令顺,魏婷婷.论融媒时代的电视与电视台[J].编辑之友,2014(4):53-56.
[2]高凯,冯锐.社教类电视节目叙事方式的研究[J].声屏世界,2012(2):21-22.
[3]杨佚孺.电视社教类节目的创新形态与传播价值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5.
[4]刘斌.社教电视节目创新的特点和轨迹[J].电视研究,2006(9):35-36.
[5]周瑞珍.交际法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5):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