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水共治在农村转型中的促进作用

    姚志强

    摘 ?要:随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转型已成为大势所趋,但与此同时农村面临着水资源污染的巨大危机。五水共治的提出为水资源的综合治理提出了一条新的思路,也为农村的转型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五水共治;农村转型;可持续发展

     水是生命之源,更是现代生产、生活的基础性资源,但长期以来对水资源保护的缺失,致使水资源受到严重的污染,造成了臭河、黑河、垃圾河的出现,与此同时,伴随着经济结构的改变和升级,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农村面临着转型的迫切需要。农村转型是农村经济及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目前农村严重的生态危机倒逼所致,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

    1 ?五水共治与农村转型间的内在联系

     五水共治在农村转型的经济、政治、文化及生态多个方面发挥着推进作用,有效的促进了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型、民生建设的改进、节水和护水的新风尚的树立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

     (一)促进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型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民营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乡镇企业、家庭作坊等经营形式大量出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但这种小微企业的发展模式同时伴随着粗放式生产和大量排污的弊病,给农村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五水共治促使这些农村小微企业进行产业升级和排污整治,在一定程度上为其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改变了其以往的粗放式经营思路,降低了资源成本的投入,转而在管理、科技等方面加大投入,从而使企业的竞争力和利润率都得到提升。

     (二)促进了农村物质文明的建设

     转型中的农村物质文明建设核心是努力实现农村经济与人口、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五水共治是为了保证生产生活活动在生态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进行,并为生产生活提供高质量的、稳定安全的水资源供给。因此,两者之间有极大的共通之处,本质上五水共治在农村转型中的促进作用都是为了促进农村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三)改变了农村资源消耗型的粗放经济模式

     要彻底解决农村生产生活用水与生态环境的矛盾问题,就必须改变农村资源消耗型的粗放经济模式,这包括农业、农村工业和农村人口结构的转型三个个方面。农业转型主要在于优化农业种养殖结构,增加农业科技的投入,提升农产品的质量等级等方面;农村工业转型主要在于将分散企业集中化,建立产业园区、工业园区或经济开发区等,并对其污染排放情况进行严格监督,促使其进行产业升级;人口结构的转型在于农村人口向小城镇的集中,提高公共设施的普及程度。

    2 ?五水共治与农村转型发展形势的结合

     (一)五水共治与加强水资源保护开发相结合。严格执行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生产生活用水的节水措施,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收集利用技术,在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有效的保证水资源的持续供给。

     (二)五水共治与打造现代产业集群结合。统筹规划产业、人口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化和小城镇的形式,提高环境、资源利用率,利用集中管理的便利性,扶植发展新兴产业,加速落后产能的淘汰,促进产业的整体升级。

     (三)五水共治与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相结合。农村水利设施包括沟、塘、库、渠等,是确保农村生产生活用水,规避旱涝灾害的基础性设施,是农村用水安全的基本保障。通过农村水利设施的修建、整理,可以逐步形成生产生活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四)五水共治与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相结合。生态循环农业是指通过农业技术的投入和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使农产品绿色化和农业废物可以利用化,增强农产品的品牌效应,同时提高了农业资源的利用率,改善了农村环境。

    3 ?五水共治背景下农村转型的几个方向

     (一)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具有发展农业和保护生态的双重功效,其也是五水共治的主体性工程,也是保证五水共治实施的基础,同时还能形成优势农产品,使农业真正成为农村的支柱产业。

     (二)农村小微企业向工业园区发展。小微企业具有经营方式灵活的独特优势,在农村工业发展的早期起着关键性作用,但同时也伴随着污染排放不达标、资源消耗量大的缺点,通过工业园区的建设可以有效促进农村工业企业进行规模和技术的双重升级。

     (三)固体垃圾向分类化发展。农村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必要的民生基础设施,农业及生活垃圾得不到合理处置,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危机。通过推行农村垃圾分类,将不同种类的垃圾分别处理,根据其特性进行回收利用或无害化处理,使农村环境得到改善。

     (四)生态修复向乡村休闲旅游发展。五水共治工程的实施,会使农村的生态得到有效的修复,从而恢复青山绿水的美好景色,并形成优质的旅游资源。农村可利用自身的独特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业,并以此为基础推动五水共治和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

    4 ?结语

     五水共治最根本的目标是实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为人类的生存和经济的发展保护好最为宝贵的自然资源--水,迫使落后产能进行升级改造,促进了产业升级;促使人的用水观念得到改造,促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美丽新农村打下了良好的物质与精神基础。

    参考文献:

    [1]仲琳,钱海峰,黄振宇.河道整治工程对沿岸生态效益价值影响的量化方法与实证研究[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1(07).

    [2]陈福民,陈礼英,陈仲达.五水共治:浙江治水集结号[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4-09-01.

    [3] 李红.水资源保护 我们在行动[J].兵团工运,2008(08).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蔵西秘境 天上阿里

    孙岩阿里,一片神秘的土地。有人说,如果没有到阿里,就没有到达真正的西藏!来到阿里,你可以朝圣、可以探险、可以摄影、可以赏景、可以观星、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