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猪水肿病、猪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程世桓+周家喜+邓蓉蓉+周恒+毛礼学+杜恩仲+裴正才
摘要:对一例猪瘟、猪水肿病、猪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病例的发病情况、病理变化、诊断及治疗措施进行了介绍。附红细胞体隐性感染居多,治疗时间长,药物吸收慢,文中治疗措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猪瘟;猪水肿病;猪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诊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7)03-0024-01
猪瘟、猪水肿病、猪附红细胞体病临床上以单独感染发病居多,少有同时发生。近年来,由于饲养环境条件的改变、购入带菌、应激反应明显、兽医临床诊疗技术操作不规范、消毒不严等,出现同时感染的现象时有发生,现对一例猪瘟、猪水肿病、猪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病例的发病情况、病理变化、诊断及治疗措施进行了介绍,供相关人员参考。
1 发病状况
夷陵区雷某饲养生猪142头,体重15~70 kg不等,从外镇购入4头仔猪1 d后开始发病,病程急,时间短,死亡快。临床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皮肤发红或苍白,双耳暗紫,体温41 ℃,被毛粗乱,部分有黄色汗迹。眼结膜潮红,角膜红肿、突出、外翻。肌肉震颤、痉挛、抽搐,四肢无力,倒地呈游泳状。公猪包皮积尿。粪便褐色,粥状或算盘珠状。一周内免疫猪瘟和猪蓝耳病疫苗并同时阉割去势,免疫时一栏一针头注射疫苗,阉猪手术中未消毒。用林可霉素、氟笨尼考、磺胺类治疗无效。病程一般在48 h左右,短的24 h内死亡。
2 病理变化
剖检3头猪有如下病变,扁桃体出血发炎。脾肿大出血,梗死,边缘呈锯齿状。肾乳头肿大出血或皮质贫血。肺出血。肝肿大出血。胃黏膜出血。结肠系膜、浆膜层与肌层之间有0.5~1.0 cm厚的白色凉粉样液体。全身淋巴结水肿,切面外翻流液体,肠系膜淋巴结、脾淋巴结周边出血、肿大、呈大理石样外觀。膀胱缩小变厚,黄色尿液,部分有血尿。
3 诊断方法
根据流行状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采取以下方法进行。
(1)猪瘟诊断。采取扁桃体、病变淋巴结实验室做猪瘟荧光抗体或PCR检测,阳性即可确诊。
(2)猪水肿病诊断。采取水肿液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培养12~24 h,出现呈圆形、隆起、边缘整齐、白色黏稠菌落生长,挑起典型菌落(有S-R变异)[1]纯培养,做生化试验,革兰氏染色镜检发现阴性小杆菌即可确诊。
(3)附红细胞体诊断。采取血样用生理盐水稀释,吸取一滴于载玻片镜检,发现有红血球变形,有的呈星茫状,菠萝状、锯齿状等不规则形状,有的破碎。其表面及周围有逗点状,杆状、月芽状、囊状、环状等折光性很强的附红细胞小体。血浆中的病原体可以做伸展、收缩、转体等运动。红细胞会呈上下震颤、左右旋转[2]的运动状态。
4 治疗措施
(1)猪瘟控制。紧急注射猪瘟疫苗,根据体重不同注射5~10头份的猪瘟细胞苗,同时辅以注射黄芪多糖溶液。注射猪瘟疫苗72 h内禁用抗生素及抗病毒的药物。
(2)猪水肿病治疗。通过药敏试验,该菌对庆大霉素高敏,对乙酰甲喹、替米考星、强力霉素中敏。选用庆大霉素在注射猪瘟疫苗72 h后进行肌肉注射,连用3次。
(3)附红细胞体治疗。在注射猪瘟疫苗72 h后进行。①贝尼尔按7~10 mg/kg体重,用生理盐水稀释深部肌注,隔日一次,连用4~6次。同一部位不能多次注射,因其吸收缓慢,易引起局部肿胀。②强力霉素按2 mg/kg体重注射,隔日一次,连用4~6次。土霉素按剂量饮水、拌饲,连用1~2周。
5 预防
(1)防重于治,定期采血化验,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将感染率控制在40%以下。
(2)对于有发病史的母畜,可在配种前或产仔前饲喂抗附红细胞体药物,如土霉素,强力霉素,也可以每年春季静脉注射抗附红细胞体药物。
(3)消毒。环境消毒用菌毒灭、石灰乳、氢氧化钠消毒,1次/d,特别是栏圈周围、顶棚(或天花板)的消毒,以喷雾见水珠流淌为标准;注射器具一次一消毒,煮沸后30 min为宜;注射时一猪一针头,一针一消毒。
(4)加强饲养管理,注意防寒保暖、防暑降温、通风,防止应激反应,给予青绿多汁饲料和清洁足量饮水。
(5)治疗期间,禁止对病畜进行去势、去尾、阉割或加戴免疫标识,以防增加应激,降低疗效。
(6)定期灭蚊、灭蝇、灭鼠,减少机械传播。
参考文献:
[1] 甘肃农业大学.兽医微生物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0.
[2] 甘孟候,杨汉春.中国猪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