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陈莉芬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作为教学指导,达成教育目标,实现教育理想,为祖国培养合格人才。这是由语文学科的两个特点即工具性和人文性所决定的。本文就人文性特点对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借助语文教学来进行德育渗透展开探讨。

    关键词:语文学科 ?道德素养 ?德育渗透

    母语教育关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给出的第一个基本理念,就是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整体素质。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以此理念作为教学指导,达成教育目标,实现教育理想,为祖国培养合格人才。这是由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两个特点所决定的。下面就人文性特点来探讨一下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借助语文教学来进行德育渗透。

    一、挖掘历史人物人格魅力

    (一)充分借助语文教材,探讨挖掘历史人物人格魅力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教材是语文老师教学的依据。老师可以通过充分利用教材,最大限度地挖掘历史人物身上的闪光点,从而渗透德育。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几个人物烛之武、佚之狐、郑伯,他们身上体现出鲜明的个性特点:烛之武顾全大局、能言善辩;佚之狐慧眼识珠、执着荐举;郑伯知错能改、能屈能伸。《荆轲刺秦王》中的荆轲,勇敢沉着、胆大心细、为知己者死。《记念刘和珍君》中的刘和珍是一个追求真理、热爱国家、不畏强权、勇于斗争的女青年。《小狗包弟》的作者巴金先生勇于解剖自己的灵魂,向一只小狗表达忏悔,是一个真正有良知的作家。《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的梁启超先生严谨认真、幽默风趣、充满激情、有热心肠。阅读这些文章,感受崇高人物身上散发的人格魅力,就是一次灵魂的洗礼。学生们敬仰这些历史人物的品格,就会将他们视为偶像,无形之中就朝着这些偶像们迈进了一步。每一本教材都有许多伟大的灵魂,都是我们可以深入挖掘的对象。这样教材“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中渗透了德育。

    (二)借助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历史人物,进行思想宣传、文化熏陶

    只要善于发现,处处都有教育的影子。每到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这些中国传统节日,我总是会对学生重提那些历史往事,不让那些值得纪念的人和事湮没在故纸堆中。尤其是屈原、杜甫,一个浪漫,一个深沉;一个执着,一个现实。可是他们对国家对百姓都怀有无比深沉的热爱。无论自己遭遇多少不幸,他们仍然“哀民生之多艰”“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们的灵魂多么崇高而伟大。而《离骚》和《登高》又都是高考必考篇目,学习它们既可以温习巩固文言知识,又可以增强文化底蕴,更可以渗透德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此外,一代代革命烈士为了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理想,无惧生死的牺牲精神就更值得我们去怀念。这种德育渗透体现在这几年高考语文所选的小说阅读材料中,如不怕牺牲的赵一曼女士、艰苦奋斗的大禹、克服恶劣环境的国家科研人员等等。

    二、借助各种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一)充分开展校园活动,鼓励参与学校活动实践,提升文化修养

    “腹有诗书气自华。”学校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其道德文化修养,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开展一些社团活动或者大型的文化艺术活动。这些活动丰富多彩,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在无形中又带来一次道德文化的熏陶。我们学校设立文学社,每年还开展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艺术节上有专门的诗歌朗诵会。语文老师可以以此为契机,积极让学生参与这些活动。文学社的参与者都是一些喜爱、热爱文学的青年学生,他们大多喜欢看书、喜欢讨论、喜欢创作。这样的一个群体聚集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只会更优秀。每年学生们自己组织,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诗歌朗诵会更是将艺术节推向高潮。他们充分发挥每一位同学的优势,认真地寻找作品、勤奋地排练节目、激情澎湃地朗诵,让人感受到奔涌的青春热血,班级凝聚力也因此得到了增强。团结合作、积极进取、不怕困难的精神通过这样有意义的活动得到了培育。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不仅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文化修养得到提升,而且道德素养也得以养成。

    (二)班级适时开展多种活动,提供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自我展示的机会

    课堂是同学们思想灵魂碰撞的地方,同时也是语文老师的教学阵地。充分利用课堂,发挥课堂优势,把它作为德育渗透的主战场,我的教学实践是组织一些课前演讲、演讲比赛、作文比赛、辩论赛等活动,有意识地创造一些机会争取让每一个同学都有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自我展示的机会。譬如课前三分钟演讲,要求每一位同学都参加,一个学期下来全班同学就可以循环一次。这样既创设了一个公平的学习环境,让每一个同学都有锻炼的机会,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演讲比赛、作文比赛、辩论赛的内容应该具有针对性,切忌随意,既要渗透德育,又要防止过于政治化。竞职班干部演讲,可以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学会感激”主题演讲,可以教育他们要心存感恩;“我有一个梦想”主题演讲,可以让他们思考人要有伟大的理想;“以成败论英雄是可取的/不可取的”主题辩论,让同学们对英雄有了更全面深刻的理解。无论是演讲、作文还是辩论,学生们都要进行大量的课后准备。为了一次精彩的呈现,他们要搜集素材、整理归纳、背诵演讲稿、揣摩声音语调感情,等等,这些准备的过程中其实就已经渗透了德育。

    (三)通过布置相关任务给予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空间,进行自我提升

    “学,然后知不足。”学生只有在不断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才能获得满足感、成就感。在“亲其师”的基础上,我们应充分尊重学生自己的学习价值,给予他们更多的思考时间,让他们深刻感受学习带给自己的改变。在教学时,可以多有意识地布置一些思考题让他们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学习《烛之武退秦师》,可以提前要求他们思考烛之武身上体现出的道德情操。学习《记念刘和珍君》可以提前让他们思考刘和珍是一个怎样的青年,她身上有什么高贵的品质,作者鲁迅身上又有着怎样鲜明的人格特征。学习《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可以安排他们查找资料,了解先生的为人,将他和今人对比,感受他崇高的德行。这样上新课之前,他们已经对人物有了一个浅层次的道德认知,而上新课之后大家通过学习讨论又有了更全面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布置课后练习来巩固理解,又是一次更深刻更全面的灵魂洗礼。只要每一步都做得认真踏实,每一次学习就都是一次语文素养与道德素养的有机融合。

    三、展现教师自身人格魅力,为人师表,树立榜样

    “亲其师,爱其道。”只有老师获得学生的尊重,学生才更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所以老师除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还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尽量做到自身德才兼备,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更好地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虽说老師不是圣人,可是为人师者,自己总是要起表率作用的。随着社会环境、教育环境、家庭环境的改变,教育问题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教育工作显得更加系统化、复杂化。作为教师,除了要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还要研究学生心理。古人云:“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新时代“好老师”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外,还要让自己成为学生的一面镜子,一面旗帜,为他们树立榜样,这样才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对他们予以教育,成为学生的人生引路人,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四、借助各种媒体,了解国内外新闻,关注国家大事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紧密相连、休戚相关的,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任何人都不能单独存在并独善其身。我们应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关注民生、心系天下的人,而不是像古代书生那样“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大格局、大视野的现代书生,是语文老师的责任。我们可以抓住各种有利时机,借助各种新闻媒体,让他们及时了解国内外重大事件,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成长为对国家对世界有用的人才。我们在课堂上,也可以暂时把教材放到一边,通过互联网及时探讨一些国内外重大事件、热点问题,引导他们辩证地分析问题,不做偏执狂,也不做中庸主义者。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人们往往把一个人受到良好熏陶和教化比喻成沐春风、沐春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既注重语文素养的提升,又注重学生道德素养的养成。我们在教学中只有将两者融合起来,才能培养出国家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相关文章!
  • 巧用音乐教学,点亮培智学生的

    魏勤摘 要: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不具备正常孩子的认知能力,对于世间万物的美妙不能正确的欣赏,他们就是特殊儿童。音乐的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试析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如何进

    陈素芹分层次教学是新课改实施的新型教学模式,课改的不断深入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提供了诸多动力。下面,笔者将简单分析分层次教学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