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音乐风格及艺术特征探讨

    [摘 要]钢琴在表现力上的优势使得它在音乐界的地位非常重要,并由此让众多伟大的音乐家创作出杰作,而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则是其中的翘楚,甚至在音乐界中有着“圣经”的地位。据此本文将贝多芬的创作时期分为早期、中期、晚期,并选取代表作分析贝多芬不同创作时期奏鸣曲的风格和艺术特征,并揭示其发展轨迹。

    [关键词]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音乐风格;艺术特征

    钢琴被誉为“乐器之王”,且经历了长达3000年的漫长历史发展和演变过程,经过不断的改进后在表现力上已非常成熟,并且拥有相当宽广的音域。而众多音乐家的钢琴作品为钢琴的改进也做出了潜在的贡献。如今对于很多音乐家来说钢琴也是具有重大价值的键盘乐器。

    德国的贝多芬是世界上最伟大且最著名的天才音乐家之一,他在交响曲方面已经达到了“交响乐之王”的地位。贝多芬既继承了古典主义音乐的精髓,同时又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风格,这使他荣登音乐艺术的珠峰。贝多芬既在创作中吸收了前人的成果和经验,又在前人的基础上添加了更加多元化的元素,将自身的人生思考和社会感悟也加入到钢琴奏鸣曲的作品创作之中,使其表现形式开始变得多样化,构成了一个更加丰富多元的奏鸣曲体系。[1]又由于贝多芬在一定程度上将人生经历和情感投射进了自己的音乐风格中,所以本文将从他创作历程的早期、中期和晚期,主要基于他的心理和生活状态剖析他的钢琴奏鸣曲艺术风格的特征与变化。

    一、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音乐风格

    (一)早期音乐风格

    贝多芬早年师从海顿,并在此过程中创作出了自己的3首钢琴奏鸣曲,这一时期的贝多芬尚未有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却也在音乐作品中显示出了英雄主义和作为反抗者的抗争倾向。贝多芬的音乐风格中有着突出的创新性,然而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中显示出激烈和矛盾的情绪以及充满抗争性的主题都显得不合时宜,很难让当时的人接受,包括他作为“交响乐之父”的师父海顿。在音乐理念上的分歧和性格上的问题也促使贝多芬离开海顿,贝多芬打算开辟一条独创的音乐道路。在贝多芬的早期创作之中,《c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显示出了贝多芬激烈的悲愤情绪,因为他将当时自己听力已经出现问题却不能倾诉的痛苦投注其中,而在技巧上贝多芬也做出了创新,用一段引子衔接各乐章,让各乐章的过渡显得十分流畅,层次分明的同时又十分和谐。同时贝多芬内心的挣扎也反应在了各乐章紧密又矛盾的联系中,他的痛苦似乎只能通过音乐才能解脱,而其中赋予的强烈情绪给了听众深刻的冲击。贝多芬也巧妙地借助钢琴的优势充分释放了情感,令这首钢琴奏鸣曲充满了力度,从而体现出了他永不妥协的顽强精神。《c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是贝多芬早年的代表作,里面的充满的都是精神强者的自勉,仿若叹息声的音符又在旋律中扬起。这无疑体现了贝多芬顽强的性格和生活上的窘境,而这份顽强正是他的不凡之处,能让他把悲愤都化作力量,迸发出超越自身肉体和精神极限的意志力。而这份精神力量也通过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有效地传达给了听众。其奏鸣曲式快板遵循这一原则。不仅满足“哀伤感”,又遵循结构之间的平衡。[2]尽管贝多芬早期的音乐风格还受到海顿、巴赫、莫扎特相当深的影响,但也已经显示出了一种强烈的个性,并在之后的创作阶段得到了不断的强化。

    (二)中期音乐风格

    贝多芬的创作在1800年后迎来了巅峰,在这一时期贝多芬在受耳聋问题折磨的同时,也迸发出来强悍的创造力,而将当时的启蒙思想融入音乐也让他的作品更具现实意义,并显示出了更深刻的思想价值,他在这些钢琴奏鸣曲中也探索并运用了许多技法,从而让作品更为复杂且难以演奏。而激烈和力量感这两大特性在贝多芬的中期音乐风格里面已经更为明显,体现了他反抗黑暗追求光明的精神。而在《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中,以独特的方式表现出了作曲者心感情的动荡,贝多芬以苦难铸造了这一部杰作,并将自己的个性完美地融入其中,让这首奏鸣曲具备了前所未有的表现力,并且由此开创了充满生命力的浪漫主义表现形式,对听众们而言有着直击灵魂的感染力。而贝多芬在这首钢琴奏鸣曲中也有所创新,让作品的张力更为强烈,从而提升了音乐的表现力。我们可以说《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意味着贝多芬的艺术特征已经进入了较为成熟的时期,其强烈的风格也正式形成。这首钢琴奏鸣曲所蕴含的深刻精神内涵也得到了广泛的承认,而贝多芬也在曲目中彰显自己永不言弃的品质,并且也借助这样的精神走向了音乐创作的巅峰。《d小调第17号钢琴奏鸣曲》也是贝多芬的中期代表作,他在这首钢琴奏鸣曲里也极好地融合了艺术和技法。这首曲目的内容来源于莎士比亚的戏剧《暴风雨》。而曲目中故事和音乐的和谐表现在贝多芬的音乐作品中独树一帜。为了产生暴风雨一般的听觉感受,贝多芬还让琶音贯穿始终。而贝多芬在《f小调第23号钢琴奏鸣曲》中以强烈的热情表达了自己对真理的挚爱,他在这首乐曲里创造了自己的音乐语言,并构建了一幕幕充满了激情冲突的宏伟画面,在其中灌注了大量的热情,而这首乐曲也是最能代表他中期风格的作品。其中抗争命运的挣扎和情感的矛盾都在这首钢琴奏鸣曲中得到了充沛的表现。

    贝多芬在自己的中期创作阶段产量颇大,且对钢琴奏鸣曲的技巧和表现进行了诸多创新。这个时期的贝多芬在艺术风格上已经完全成形,革新了钢琴音乐,摆脱了古典主义的束缚,在其中恰当地加入了浪漫色彩和英雄主义思想。贝多芬以他的独特理念和深厚功底,开创出了新形式的钢琴曲。

    (3)晚期音乐风格

    贝多芬的创作晚期是他最为黑暗的时期,此时他已经完全耳聋且面临着其他的现实问题,然而贝多芬却依旧在坚持创作,并且依旧达成了完全掌控钢琴曲的境界,并在其中淡化了過去的英雄主题,更多地表达了自己深刻复杂的内心世界,并凸显了浪漫主义风格的特点,这些钢琴奏鸣曲在形式愈发自由的同时内容也变得抽象起来。而在创作晚期的贝多芬也让钢琴奏鸣曲这一艺术形式达到了巅峰,并且完美地变成了个人的表达工具,在其中彻底解放了自己的感情以及思想。《贝多芬第32钢琴奏鸣曲》的最后乐章中则表现作曲家精神上的喜悦与一种超然的境界。贝多芬晚期作品中的颤音不仅具有极高的技术内涵,还饱含贝多芬丰富的精神隐喻。[3]体现出了作曲家在晚年的一种超然和升华的精神世界,通过音乐来思索世界真理和人生本质。

    二、贝多芬钢琴奏鸣曲艺术特征

    钢琴奏鸣曲的创作几乎贯穿了贝多芬的大半生,深刻地体现了生活经历对他的音乐风格的影响,以及他音乐风格发展变化的轨迹,甚至可以将钢琴奏鸣曲看作是贝多芬的个人传记。贝多芬比起其他的作曲家而言,在钢琴奏鸣曲方面具备了无比强烈的张力和戏剧性,在乐曲中充分表露着他抗争黑暗时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而不愿屈服的意志力也使得乐曲里具备强烈的“巨人”精神,贝多芬用这些钢琴奏鸣曲将作曲技法和钢琴的表现力都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对古典主义的钢琴乐做出了各种创新和改进。而钢琴奏鸣曲也成了贝多芬本人充分展现自我性格和内心矛盾的艺术表达形式。32首钢琴奏鸣曲自成体系,并对后来者产生了无比深刻的影响,开拓了奏鸣曲这一艺术形式的广度,使之焕发出生命力,并在其中反映了自身的经历与深刻思想。贝多芬也通过奏鸣曲将欧洲大陆分裂时期的时代背景中,人们渴望自由与和平的心理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从而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成就。贝多芬对于转调和突强突弱的技法的巧妙应用也让他的奏鸣曲更具戏剧性,感情冲突更为强烈,极大地提升了旋律的表现力。对于后来者而言,贝多芬对传统曲式的创新和完善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

    结 语

    总而言之,从音乐风格和艺术特征的分析可以看出,贝多芬之所以能让他的钢琴曲成为音乐界的“钢琴圣经”,是因为贝多芬深刻地推动了钢琴奏鸣曲模式的变革,与此同时还在钢琴的发展历史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为钢琴成为“乐器之王”做出了巨大贡献。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已经是永不褪色的经典,而对于现今的钢琴演奏者来说,贝多芬的曲目也是不可或缺的课程。他的钢琴奏鸣曲会一直在音乐史中占据重要位置。

    注释:

    [1]李婉晨.浅析不同时期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艺术特征[J].黄河之声,2017(02):72—73.

    [2]李 刚.贝多芬《悲怆》钢琴演奏技艺的分析[J].当代音乐,2016(15):44.

    [3]薛毛毛.贝多芬晚期风格中的“非英雄”性——以晚期五首钢琴奏鸣曲为例[D].上海音乐学院,2017:67.

    [收稿日期]2019-10-12

    [作者簡介]沈春雷(1968— ),男,万博科技职业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合肥 230031)

    (责任编辑:张洪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