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过春节
程长和
盼望着,盼望着,2016年的春节悄然来临。神州大地喜气洋洋,中国人在享受着合家团圆的幸福时光,外国人也在分享着中国传统佳节带来的快乐。
爱凑热闹的美国人
在美国这个文化大熔炉里,随着华人、华裔人数的日渐庞大和中国在世界上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也对以春节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感兴趣。
近年来,每逢农历新年,美国华人聚居较多的地区的地方民选官员,都会利用不同场合向华人致以新年的祝福,对为美国社会做出重要贡献的华裔表示敬意。继纽约州在几年前将农历春节定为公共假日后,加利福尼亚州的华裔议员们也正准备提出将春节定为当地公共假日的提案。华人社区甚至还出现了争取使农历新年早日成为美国全国性法定假日的呼声。
爱凑热闹的美国人喜欢看游行、放焰火,自然也不会放过春节这个机会。大多数过春节的美国人都是想要凑个热闹,沾沾中国文化的喜气,找个机会品尝一下中国美食。还有一种情况值得关注:目前每年有数千个美国家庭从中国领养孤儿,为了让这些来自中国的孩子不忘自己民族的文化,这些家庭成为了对春节最感兴趣的一个群体。每当农历新年到来时,他们都在家里布置好有中国特色的装饰,如挂中国结、红灯笼,贴春联等。许多家长还给自己和孩子置备了专门在春节期间穿的中式服装,他们对华人社区举办的各种新年庆祝活动也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
英国人——恭喜发财
春节期间,英国的大街上会增添许多和中国春节有关的东西,非中餐馆也会添置几道专为中国顾客准备的春节菜肴。英国大报推出“中国周”教人学汉语,整个国家处处洋溢着中国春节的气氛。以伦敦为例,2014年的大年初一,数万名英国人在伦敦特拉法加广场齐声高呼“恭喜发财”,当时的场面令所有华人都感到无比骄傲。舞龙舞狮、放爆竹烟花、盛装巡游、文艺表演等欢庆活动令人目不暇接。广场上还有文艺演出和烟火表演。伦敦警方将相关街区全部变成了步行街,持续一整天的庆祝活动盛况空前。这一天的伦敦简直是被“中国化”了,乐滋滋的孩子们手里拿着拨浪鼓和气球,喜欢中国美食的男男女女挤在唐人街共进中餐。在市中心的唐人街,年轻人纷纷用相机、手机、摄像机留下舞龙舞狮表演的精彩画面,有的英国人还穿上了中国的唐装……伦敦俨然成了中国的北京,成了一座“中国城”。
为什么春节在伦敦的影响如此之大?据统计,伦敦有8万多华人,其中包括6300多名留学生,他们为中国文化在伦敦落户打下了基础。据伦敦投资局的资料显示,英国是欧洲接受中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而中国对英的投资约有三分之一都在伦敦。因此,中国的春节受到了英国政府的格外重视。英国主流社会的积极参与和英国民众的高度热情,使得近几年中国春节的喜庆气氛在英国迅速蔓延开来。
韩国人——提防“夜光鬼”
春节是韩国最大的节日。每到正月初一,整个韩国就会来个“全民大移动”,有一半的韩国人要回乡探亲,届时所有的道路都会变得拥挤不堪。
韩国人的春节,是以祭祖为基础的,所以春节也是子孙同祖先“团聚”的神圣日子。新春的早晨,大家都要穿上朝鲜民族服装去拜年。拜年的规矩很多,首先要拜先祖,之后依次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亲戚长辈、街坊邻居的长辈拜年。来拜年的人若是大人,则要以酒食相待;若是小孩子,就要给对方压岁钱。在春节里,韩国人的年夜饭一定会有年糕汤,吃年糕汤就代表着自己又长大了一岁。
韩国春节时最有趣的风俗,就是在正月初一晚上驱赶“夜光鬼”。据说这一天,“夜光鬼”挨家挨户游荡,试穿每个人的鞋子,遇到合脚的就带走。如果谁丢了鞋,他在新的一年可就要倒霉了。所以这天晚上,人们都要在立柱或大门前放置筛子或篓子。这是因为“夜光鬼”有个习惯,见到东西就要数一数。当他见到筛子或篓子时就要数上面的网眼,等他数完了,天也就亮了,这时,“夜光鬼”早就把试鞋的事儿忘得一干二净了。
越南——没有兔年的春节
春节是越南人最重要的传统佳节之一。春节来临的前几天里,越南人都在忙着采购年货。除了年粽等春节传统食品外,年画、对联等物品也备受青睐。
除夕之夜,越南各地都会举行规模空前的舞龙舞狮、歌舞表演。有趣的是,越南虽然也有十二生肖,却没有兔子,取而代之的是猫。这是为什么呢?有一种说法是,因为中国把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纪年挂钩,兔年也被称作“卯”年。“卯”与“猫”读音相近,当十二生肖传到越南时,越南人就把“卯年”误认为是“猫年”了。另一种说法是,越南人不喜欢兔子而喜欢猫,所以就自作主张地把兔年改了。如果兔年春节时你有机会出国旅游,可别忘了到越南去感受一下“猫年”哦!
日本——看“红白歌唱比赛"
每逢年末,很多日本人都会参加“忘年会”。忘年会,就是把旧年遗忘掉的舞会。正所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在忘年会上,大家尽情地享用香醇的美酒,忘却过去一年的不快,迎接新的一年。
新年的傍晚时分,日本人全家老小都会聚集在电视机前观赏“红白歌唱比赛”。这个歌唱比赛每逢新年时举办,已经持续了半个世纪之久。看“红白歌唱比赛”,成了日本人过年的一种风俗。即便感觉到如今的歌唱比赛已大不如往昔,但人们依旧会守在电视机前,就像中国人看“春节联欢晚会”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