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烹茶真会选用“无根水”?
朱七七
众所周知,水是茶之母,也是茶的灵魂。早在古代,人们就发现了水对茶的重要性,也有了古代人对泡茶用水的要求。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张源在《茶录》中指出:“茶者,水之神也;水者,茶之体也。”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也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由此可见,水对茶之重要。
现代人泡茶,大多会选用矿泉水、纯净水、自来水。
那古人用什幺水烹茶呢?真的会选用“无根之水”吗?
翻开点击查阅发现,古人把烹茶之水分为:天水、地水两大类。天水也称“无根水”,即雨、雪、霜、露、雹;而地水即泉水、江水、河水、湖水、井水等。
“无根水”最初是古代服药时常用的一种药引或制药时用的材料,也是一种取水的方法,因时,因地,因具体条件便宜从事。有些茶人亦喜欢取初雪、朝露、清风细雨中的“无根水”用来沏茶,后来渐渐成为文人墨客们极为推荐的一种雅致,唐代诗人白居易有“扫雪煎香茗”,宋代词人辛弃疾有“细写茶经煮茶雪”,可见,冬日时分的皑皑白雪是一种圣洁的存在。它至清至洁,带着冰冷的雪香融化在茶炉里,最后变成甘美冒着丝丝白雾的热烈茶汤,最暖人心,也最能衬托茶情茶味。
《红楼梦》第41回中贾母问妙玉泡茶所用为什幺水,妙玉答曰:“旧年蠲的雨水。”古人饮茶之水讲究“清、活、轻、甘、冽。”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在没有空气污染的地方雨水自然是最为符合条件。
不过,雨水需要沉淀一段时间,才能沏茶。而且雨水也会因时而异:春雨,润物细无声,充满生机,水味细腻,用以沏茶可以提升茶的品质,茶味浓郁,是为雨水中的上品;秋雨,秋高气爽,水味清冽,用以沏茶,茶味透彻,是为雨水中的中品;梅雨,是为南方雨季,阴雨绵绵,水味滑软,茶味缠绵,是为雨水中的下品;夏雨,特别是雷雨,水味暴烈,不宜饮用。
雪水因为只有冬天才有,而且水味比雨水更加轻灵、细腻、透彻。妙玉约宝钗、黛玉去吃“梯己茶”时,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蠲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幺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天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幺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哪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这梅花瓣上的雪自然比那普通的雪水更为上佳。
妙玉提到的雨水和雪水,自然非一般品茶人士可享用。主要原因是量太少,试想梅花瓣上雪绝对不多,采摘一日,累的腰酸腿疼也未必能得一瓮,妙玉这一花瓮的梅花雪水得花一冬天收集。所以妙玉在栊翠庵给她宝哥哥泡的那一盅无根水煎的茶,真可谓用心良苦。
古人为什幺会喜欢用天水煎茶呢?
古人就有专于梅林、松林之中,取积雪,因冬天寒气重,雪水性凉,不可立即使用,而是化水后以瓷坛罐储之,深埋地下三尺。待来年夏至时取出开坛饮用,此水凛冽,消暑最佳用,用来沏茶简直妙不可言,尽显风雅之事。唐代陆龟蒙《煮茶》诗中就有:“闲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元代诗人谢宗可《雪煎茶》诗中亦有:“夜扫寒英煮绿尘,松风入鼎更清新。”
而且在古代人的眼中,“天水”不曾受过污染,是世间最洁净、清冽的水,被当作是泡茶的上品。像热爱生活的乾隆爷就很喜欢用露水泡茶。据说每当夏天的时候,会有专人到太平湖中,收集荷叶上的露珠为他烹茶。
吴承恩所着《西游记》第69回,治好国王的一味药引子,便是取得这从天而落的无根之水。因为水未沾地,所以就不会溶解土壤岩层的石灰质,水质更软,对药材和茶叶的本味维护得更好。想想其实也有一定的道理,况且古时候的空气还没有那幺多的工业排放废气,雨水更洁净清透,泡一壶雨味之茶,真是妙哉妙哉。
由此可见,古人用天水烹茶是真实存在的。
普通老百姓也许就没那幺多讲究了,家边的井水,不远处的河流,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水源来头。将这些水静置于缸中半日,细砂沉底,取表层之净水煮茶,恬淡水香中带有些许自然的泥土之味,倒也不怕它喧宾夺主盖过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