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阅读教学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阅读教学应加抢,教师应转变思想和方法,我国历来重视阅读教学,教师应加强研究,不能让学生在精读课文的学习中充当。匆匆过客,要积极引导,授之以阅读方法,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过程中把课内精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以课外阅读巩固提升课内精读。

    阅读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因为高考对高中毕业生的语文素养和鉴赏能力的考查,比例最大的是阅读:语文教材的编写以阅读为主轴;教师以阅读为中心组织语文教学,进而贯穿基础知识;学生也进行一定量的阅读。但是,教师和学生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没有大的提高,这不能不令人深思。

    教学是“教材一教师一学生”的三边活动,问题究竟在哪里呢?是否教材有问题呢?随着教改深入,教材越来越多元化,内容选材不仅凸现“人文”精神,而且贴近生活,给师生们以广阔的选择。是不是学生没干劲呢?似乎有点。学生在学习中有了经验,时间用的多,语文考试不见得得分高,因而忽略了对语文的学习,学习过程中不自觉地成了被灌输的“容器”,无积极主动的体验。那么学生在学习中逐渐丧失兴趣,无主动体验的病源在哪儿呢?显然,教师的教学中忽略了“教学主体”是谁的问题,在课堂上把学生当做“容器”灌输,唯怕讲得“少”了,学生听不懂,因而不管是“讲读课文”还是“自读课文”,都细致认真地讲解,没有给学生“授之以渔”,没有更广泛地阅读,从中得到真情体验。更大的危害是淡而无味的灌输很难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久而久之,则产生隔膜乃至厌恶情绪,语文教学因而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我国历来重视阅读教学。鼓励学生多读书,坚持教师指导下学生自读、熟读、深思、背诵,朱熹说:“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之以精思,使其言者皆出于吾心”。熟读到何等地步呢?他主张:“百遍自是强五十遍时,二百遍自是强百遍时”。巴金对于背诵记忆的作用谈得更为直接,他说:“现在有200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海里了,虽然我对其中任何一篇都没有很好地研究过,但这么多具体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巴金先生非凡的写作能力,恐怕与这200多篇文章的关系非同一般。

    这些有价值的阅读经验本来是值得认真总结和借鉴的,然而我们的语文教师都没有加以有效运用,有时甚至与之相背离。精读课文的教学总是让学生成了“匆匆过客”。别学生甚至连个“匆匆过客”都不做,老师讲得有滋有味,学生听得呆板无味。课文预习读一两遍,上课老师边讲边让学生读一遍,课后再读一两遍就已经很不错了。我们不提倡死读书,但精读课文只读几遍也确实太少了。任何事物有一个从量变产生质变的变化过程,精读更是如此。在课堂上,教师应积极导读,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技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采用多“读”的方法,或默读,或朗读,或齐读,或分角色朗读等等。初读时能够整体感知篇章内容,对好的语句圈点或符号标记。然后在多次阅读中进行“自我批注”,或和同学交流,写出自我理解、感悟和情感体验。教师应锐意改革,切实转换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寻找“时机”点拨学生,指点方法。随后教师利用课堂或课余给学生以空间舞台,要求学生多读“精读课”,加深理解,进而“自学”“自读”课,延伸课外阅读,大量阅读老师推荐的作品或自己喜爱的作品,不断感受作品的“美”,得到主体体验,陶冶情操,锤炼品质,提高兴趣。

    阅读教学应将精读课文的教学和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课外广泛的阅读提高精读课上学到的方法,“泛读”更是理解、积累的过程。柳宗元就主张“博极群书”,他要求学生“读百家书,博采众长”。当代著名作家叶文玲的《我的“长生果”》一文写她写作成长之路,她的经验很值得借鉴。叶文玲从小就爱读书,“酷爱到了连三片带字的纸头都不放过的地步”,跑到小镇上的文化图书馆。“囫囵吞枣”读得很多很多,于是悟出了文章与文学的真谛,写出了许多奔放流畅、感人肺腑的篇章。教师应以此为例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进行广泛阅读,培养爱看书,多看书的习惯,训练阅读能力,培养鉴赏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加强阅读教学,教师要不断“充电”。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要用“新理念”“新课程”解放思想,研究新案例,研究教材,研究学生,转变教学方法,从传统的“讲”中走出来,抓住“精读课”的亮点,一课一得,教给学生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情绪活动和情感体验对教材进行解读,掌握方法和技巧,培养兴趣。教学中可以设置不同课型:朗读课、讨论课和鉴赏课。打破单元编排,根据自己对教材创造性地使用,重新组合,可以选择课外同体裁的文章,并且要求学生把阅览室和图书室作为第二课堂。这样一来可以从时量上对精读和泛读加以保证,这就要求教师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研究教材和学生上,放在传授方法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上,真正做到“新课程”提到的“重过程”,学习方式应是师生互动式、交流式、对话式、探究式,落实到发展学生的个性上,让学生掌握终生受用的学习方法。

    最后笔者用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的一段话做印证和归纳:“教师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的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尽了这样的职责,对学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学生视教师为良师益友,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变“不会读”为“我会读”,发挥自己学习语文的巨大潜能,提高阅读效果和效率,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并能够终生受用。

    作者简介:田兴鹏,宁夏海原回中教师。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读写互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

    何玉梅摘 要:在语文科目中,阅读和写作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学生只有进行了大量的阅读,才能习得文章中的遣词造句和立意构思,才能将

  • 有麻烦也有快乐

    李炎洲很多家庭期盼已久的二胎政策终于来了,我也因此有了弟弟。他的降生给我们家带来了不少麻烦与快乐!都说“人之初,性本善”,但我好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