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建历史时间学的对话

    冯一下 张利娟

    关键词:历史时间学,年代学,知识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9)17-0047-05

    张利娟(以下简称“张”):冯老师好!我认真拜读了您近期和黄勇、赖蓉辉老师合写的《历史时间框架探析》、独撰的《再论历史逆时思维》《探寻历史时空观念培养的新方法——以时空“合成”为中心》,以及早些时候的《在史学发展的长河中审视时序问题》等文,发现您对历史时间及其观念论述极多,可以系统的阐述一下吗?

    冯一下(以下简称“冯”):我觉得我们应启用“历史时间学”这个新的学科名称,创建一门新学科。我们不是经常说,历史时间和历史空间都是历史事物存在的方式吗?不是经常说历史时间与历史空间、历史时间观念与历史空间观念不可分割吗?前段时间,为更好地理解历史空间和历史空间观念,我重读了一些历史地理学著作,如《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中国历史地理学》《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等,收获不小。因为有这个前期铺垫,有一天,我忽然想到,要培养和提升人的历史地理空间观念素养应该读一些“历史地理学”著作,那么,要培养和提高历史时间观念素养,不是就应读一些“历史时间学”著作吗?

    张:您想要创建的“历史时间学”与已有的“时间学”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冯:时间学是以时间为研究对象的新兴综合学科。时间学可分为理论时间学和应用时间学。而历史时间学应是时间学在历史领域的应用,它应和现实时间学(狭义时间学)、未来时间学都是时间学的分支学科,或者说历史时间学是时间学的二级学科。如果说,历史时间学与历史地理学是并列的“兄弟学科”关系,那么,时间学和历史时间学就是上下关联的“母子学科”关系。时间学为历史时间学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提供方法论支撑。我还想到,近代学科都是按研究对象来划分的,以物理现象为研究对象的是物理学,以化学现象为研究对象的是化学,以时间为研究对象的是时间学,以历史时间为研究对象的学科自然就应称之为历史时间学。换句话说,重要而复杂的历史时间,应该有专门的学科来研究,这个学科就是历史时间学。

    张:目前学界已有的历史年代学就是研究历史时间的科学,且源远流长。那历史时间学和历史年代学有什么关系呢?

    冯:历史年代学的确是研究历史时间的学问,无论在中国和外国都有悠久历史。我国历史年代学的萌生可追溯到先秦时期。而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就是我国古代历史年代学的奠基者.《史记》中的“十表”就是太史公构建的一组“历史时间框架”。这是太史公对我国古代历史年代学的第一个伟大的贡献。古代的刘知几和郑樵,近代的梁启超和傅斯年等,对此都作出充分肯定的评价。如梁氏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写道:“自《史记》创立十表,开著作家无量法门。郑樵《图经略》益推其价值。……后人乃渐以运用于各方面。”①傅氏在《论太史公之卓越》一文中称司马迁为史学“奇才”,认为他对中国史学的贡献主要有“三端”,而首端就是“整齐殊国纪年”。他写道:“古代列国并立,纪年全不统一,子长独感其难,以为十二诸侯六国各表,此史学之绝大创作也。”①清末,夏曾佑和刘师培编新式中国历史教科书,还摘取《史记》“十表”的精华作为“附录”。司马迁对历史年代学的第二个贡献是他确认中国历史确切纪年始于西周共和元年(相当于公元前841年)。第三个贡献是他在其所创的纪传体史学书写体例中,娴熟地以时序为叙述的天然线索。

    张:西方观念和中国近现代年代学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历史年代学有个从传统学术向近代学术转型的问题。对此,梁启超的《中国史叙论》《新史学》《中国历史研究法》作用很大。受梁氏影响,陈垣经过艰苦努力,编成新型的年代学工具书《二十史朔闰表》和《中西回史日历》(1926年北京大学研究所印行)。几十年后,学界仍评价此二书“为中国年代学开辟了一条道路”。②中国历史年代学的近代转型与西方历史年代学传入有直接关系。

    古希腊史学家受循环史观影响,历史时间观念不强。西方(主要指西欧)历史年代学兴起与基督教的线性历史观的流行、公元纪年法广泛运用有关。基督教史学家喜欢“编年史”,这有利于历史年代学的发展。最近,我见到一篇文章,其中说,18世纪,线性时间观已主导着西方史学,“公元前/公元”成为标记历史时间的基本方式。而这与大科学家牛顿有直接关系。牛顿提出“绝对时间”这一概念,并将其作为线性时间观的理论基础。他不仅写出《年代学提要》(1726年)一书,而且将人类历史上所发生的事件编成了年表。这就让西方人普遍相信线性时间观是科学的,公元纪年法是最好的纪年方法。③

    近代传入中国的西方年代学就是这种年代学,而且主要是纪年方法,不是理论。研究中国近代的历史年代学,应注意两个具体问题。一个是公元纪年法的影响。当然,影响是由小到大逐渐扩散的,有个过程。你看上面提到的清末夏曾佑和刘师培编的“新式”中国历史教科书,完全采用我国古代的纪年法,主要是帝王纪年法和年号纪年法。而到1940年代,张荫麟编《中国史纲》时,则中西纪年法兼用,最主要的历史时間表达方式是以中国传统纪年为主,加注公元纪年。如在第九章大汉帝国的发展中,就可见到“建元三年(前138年)”“元狩四年(前119年)”“元封初年(前110年)”等中西结合相互印证的年代表达方式。④再一个是,19世纪末,甲骨文被发现,随后其出土地也被找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殷墟进行多次系统的科学发掘,出土大批珍贵文物。地下出土史料与传统文献《史记》《竹书纪年》等相互印证,殷商后期历史时间框架基本确认。此后,由王国维概括出来的“二重证据法”成为历史年代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影响不可低估。

    中国现代的历史年代学,有两大亮点。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用公元纪年法。20世纪50年代初,在全国人民学习和使用公元纪年法过程中,年代学知识“大普及”。当然,当时也有偏颇,中国传统的纪年方法,如帝王年号、天干地支等,被视为“封建”“迷信”,以致中国古代历史纪年也几乎全部改用公元纪年法。张张“中国古代历史大事年表”都“洋气”十足,却少了“中国味”。二是20世纪最后四五年,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开展,实际是为突破传统历史年代学的局限和困境作的一次科学实验。该工程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不仅有《夏商周年表》,而且还有跨学科研究、多学科结合的宝贵经验。在我看来,后者比前者更有价值。

    张:既然历史年代学是研究历史时间的学问,且源远流长,成果颇丰,那为什么不是将其充实、丰富,而是要以历史时间学取而代之呢?

    冯:首先,历史年代学虽然以历史时间为研究对象,但过分集中于“年代”,如有的学者说,年代学是“一门对历史年代考订和记录的学问”,①有的学者说年代学的作用就是“把历史事件根据一定的时间顺序排列起来”,②历史年代学研究范围很窄,这是先天不足。“年”与“纪年”虽然重要,但只是历史时间研究的一个内容。其次,正如《历史年代学》的编著者唐凌所说:“(历史年代学)完整的学科理论和知识体系始终未能建立起来,这不能不令人感到不安。”③这个致命的局限,在《历史年代学》中也有明显反映。这本研究历史年代学的“专著”,由“绪论”和正文九章构成,而阐释历史年代学“学科理论”的,只有绪论中的“历史年代学的内涵”一目,文字只有一页多一点。我想,不是作者不想阐释,而是实在无话可说。再次,历史年代学的方法主要是用文献考据法,相对单一,近年虽寻求突破,但效果不甚明显。最后,历史年代学成果,多为历表、年表,以及介绍年号、干支和节气知识等的工具书或知识性普及读物,理论性著作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著述难得一见。综上所述,历史年代学是研究历史年代的一门学问,而且是一门传统型的、有很大局限的学问,并不是一门近代意义上的学科。它无法承担起系统深入研究历史时间的重任。因此,我认为,与其对历史年代学修修补补,不如利用其积累的资源,创建一门研究历史时间的新学科——历史时间学。

    张:这是否就意味着,彻底抛弃历史年代学,另起炉灶?

    冯:不能这样理解。历史时间学与历史年代学的关系是继承与发展、延续与创新。一方面我们可以说历史年代学孕育了历史时间学,从前者到后者是破茧而出的“蝶变”。另一方面,后者又不仅仅是前者研究内容的扩大,而是有根本性的质变,所以我们又说是“创建”一门以历史时间为研究对象的新学科。当然,历史年代学着重研究的历史年代的考订、标记和换算等,今后还是历史时间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张:您对历史时间学的定义是什么,其特点、内容又有哪些呢?

    冯:概而言之,对这个新学科的最简洁的定义应是:历史时间学是以历史时间为研究对象的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历史时间学首先是历史学和时间学的交叉。以李学勤为首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认为,④他们的研究具有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结合、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特点,涉及的学科主要是历史学、考古学、天文学、古文字学、天文学、测年技术等。这就是指跨学科研究,这也是历史时间学的特点。我们必须强调历史时间学研究首先要重视历史学和时间学的交叉研究。此外,研究历史时间学还涉及哲学(含历史哲学),因为历史时间观本身就是一个哲学问题。同时,还涉及思维学、逻辑学等。

    张:在学科体系中,如何为历史时间学定位?

    冯:我想,我们搞历史学和历史教学的,可将历史时间学定为历史学的分支学科,或二级学科。搞时间学的人,他们肯定将其定位为时间学的分支学科或二级学科。

    张:在将历史时间学界定为以历史时间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基础上,还必须说明历史时间学的主要研究任务。若如唐凌《历史年代学》列出历史年代学的九项研究任务,是否太具体了,显得繁杂?

    冯:法国年鉴学派第三代重要代表雅克·勒高夫认为,历史学是时间的科学。我国有的研究者指出:在勒高夫看来,历史时间与历史学主要有两重关系,一重关系是历史时间是历史学研究的特殊的重要的客观对象,又一重关系是历史时间是历史研究者认识历史的基本视角、记述历史的天然线索、评价历史的重要尺度。⑤

    张:是不是可以说,历史时间学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历史时间本体论,回答历史时间是什么的问题;一是历史时间认识论,回答历史时间能否认识,以及怎样认识的问题。

    馮:这个概括很精彩,的确是这样。不过,因为时间学已回答了时间是什么这个问题,作为时间学的分支学科(或二级学科),回答历史时间是什么就容易得多了(虽然相当深奥),故历史时间本体论不是历史时间学的核心内容,历史时间学的主体内容应该是历史时间认识论。这样历史时间学就可以充分利用历史年代学的研究成果了。但要注意的是,历史年代学过于重视方法和操作性,有“术”乏“道”,基本上成了“技术活”,而历史时间学要讲方法论。

    张:您写文专论历史时间思维,详论历史时间框架,涉及的方法论问题是什么呢?

    冯:实事求是的说,我写《从史学发展的长河审视时序问题》和《再论历史逆时思维》等文时,根本还未想到创立历史时间学的问题,而从现在来看,研究历史时间学的确离不开思维科学。历史时间思维及其三形态(顺时思维、逆时思维和共时思维)的确是历史时间学要讲的重要内容,而这个内容历史年代学完全不涉及。

    张:历史时间学的理论体系可借助时间学的理论体系来构建,其知识体系也需要构建,冯老师心中有数了吗?

    冯:目前更多的是考虑基本内容。历史时间学主要有以下内容:(一)时间和历史时间。(二)从历史年代学到历史时间学。(三)历史时间学的涵义、主要任务和研究、学习方法。(四)历史时间的测定、标记。(五)历史时间观念。(六)历史时间学的运用。但内容不等于知识体系,体系如何构建还需认真思考。应该看到,这是有难度的,但我们也不必有畏难情绪。因为,历史时间学虽是有待创建的一门新学科,但它的很多内容,前人乃至我们自己都接触过,有的内容还有一定的乃至相当多的研究。换句话说,以往积累的很多资源是可以利用的。比如历史时间的测定、标记等,历史年代学就有很多可以利用的成果。而且我们的视野应放宽一些。

    比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虽未使用“历史时间学”一词,但历史时间学的一些重要问题实际上已涉及,甚至可以说,还有一些重要的阐述。

    而且,凸显历史观是高中历史新课标的鲜明特点之一。历史观包括历史时间观,亦即人们对历史时间的根本看法。而历史时间观正是历史时间学必须讨论的问题。如果说,这个例子还

    比較抽象,且联系是间接的,那么下面这个例子就能直接说明问题。该课标说:“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①这不是也就告诉我们,历史时间观念是在特定的历史时间联系中对历史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吗?这样,历史时间观念的定义就有了,从而我们就知道,应该从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方式两个角度去研究和解释历史时间观念。

    高中历史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辨识历史叙述中不同的历史时间“表达方式”,在叙述个别史事时能够运用恰当的历史时间表达方式。②这实际上就提出了历史时间表达方式的多样性和历史时间表达方式的“优选”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而这都是历史时间学要展开论述的问题。

    张:那该课标中的学生学业质量水平表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表中有关历史时间观念的内容,也为历史时间学内容体系的构建提供了重要资源吗?

    冯:当然要高度重视、充分利用这两个表。作为一门新学科,历史时间学的创立和建设不能靠一己之力来完成,必须采百家之精华,而高中历史新课标对历史时间和历史时间观念的论述多有精彩之处,故尤其应受到重视。历史时间学可以也应该借鉴和吸取高中历史新课标的一些内容,但不能完全照搬。以时间观念素养水平划分来说,该课标是以高中在校学生的素养为研究对象,而历史时间学要划分的却是从儿童到成人的历史时间观念素养的水平,涉及面更宽更广。

    张:您觉得为创建历史时间学,当下应作一些什么工作?

    冯:要有较充分的学术准备。比如,首先要有一批阐述创建历史时间学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能性的高质量论文。其次,要有一本总结历史年代学的专著和一本资料选编。最后,尤其重要的是急需一本历史时间学概论。另外,恐怕还需举办一些以历史时间学为主题的学术活动。等时机成熟了,还应建立研究机构。

    张:一旦您发出的倡议得到一定的响应,这对历史时间乃至历史学研究会有什么影响?

    冯:未来之事不好预测。不过,从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历程来看,①这门学问在中国传统学术中是沿革地理,属史学的一个分支,历史悠久,但长期不温不火。1935年出现“中国历史地理”一词。20世纪50年代初,侯仁之先生提出创建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倡议。这个倡议既得到地理学界又得到历史学界中有志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学者积极响应,历史地理学就创立了。此后,我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及其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其发展势头把曾长期与之同步的历史年代学远远抛在后面。我乐观地相信,如果历史时间学创立了,其前景也美好如此。

    张:那我们肯定要把历史时间学建设起来。感谢您的帮助以及您在历史教学研究的多个领域或课题的引领作用。

    【作者简介】冯一下,成都大学退休副教授。

    张利娟,四川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

    【责任编辑:王向阳】

相关文章!
  • 从批判到解释:美国何以取得独

    陈春东鲁东海关键词:美国,独立战争,史料,历史逻辑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9)17-0035-05华盛顿在美国独立

  • 庚子赔款“还金还银”问题新探

    关键词:《辛丑条约》第六款,还金还银,“或”,还本息表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9)17-0062-081901年《辛丑条约》

  • 历史学家谈高中历史教材

    刘芳芳张帆张帆,男,1967年生。1992年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留校任教至今。现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任、教授,中国元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