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问题

    李冰霜

    [摘要]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服务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断提升,世界经济实际上已步入了“服务经济”时代。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是一国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本文通过对比法与例证法着重分析了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旨在通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经济发展;问题及原因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F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09)09-0041-03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这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战略决策。因为当今世界经济实际上已步入了“服务经济”时代,许多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80%,甚至更高。在现代经济中,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发展现代服务业既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也是适应国际产业分工新变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政策导向,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从根本上转变服务业发展滞后的状况具有重大意义。

    一、现代服务业的内涵与地位

    所谓服务业是国际通行的产业分类概念,指那些提供非实物产品为主的行业。在我国,服务业被称为第三产业,其范围包括除农、林、牧、渔业等第一产业,工业、建筑业等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所有行业。为了与国际通行的产业分类概念接轨,本文将第三产业改称为服务业。

    而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像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交通运输、仓储、邮电等很早就有的传统服务业而言的,且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具有“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价值”的不同于传统服务业的基本特征,同时它还衍生出“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方式”的发展态势。它既包括新兴服务业,如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服务、移动通信、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行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如电信、金融、中介服务、房地产等行业。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

    

    当今世界,发展服务业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推进器。与工业相比,服务业的能源资源消耗低,对环境污染少,有利于增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而且服务业中的金融业、保险业、物流业、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科研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促进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现代化也至关重要。因此,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我国也越来越重视服务业的发展,无论是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还是其增加值都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详见表1)。

    事实也证明,越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城市)服务业所占GDP的比重就越高。比如福布斯“2007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榜”就揭示出,着力发展以信息、物流、零售和金融咨询行业为主的服务业,是长三角地区城市得以异军突起的突破口。以位于榜单前三甲的城市为例:2006年前3季度,上海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50.6%。比上年同期提高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上年同期的34.6%上升至75.1%;杭州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44.9%、南京服务业占GDP比重上升至47.8%,远远超过全国服务业占GDP39.5%的比重。所以,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在我国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意义

    (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

    在发达国家,服务业已成为发展最快的部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我国服务业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潜力和现实条件,服务业已经成为一些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如旅游、教育、信息服务等。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些行业的发展速度日新月异。所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能够使之与制造业一道,成为未来一段时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从而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二)大力发展服务业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需要

    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就是要改变单纯依靠增加投入,以消耗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促使经济粗放式增长的方式。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在工业产品的附加值构成中,纯粹的制造环节所占的比例越来越低,而现代服务业中物流、营销、研发、人力资源开发、软件与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会计审计律师等专业化生产服务和中介服务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已经成为增强企业竞争力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从而在实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方面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由农业向二、三产业的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我国已处于工业化中期,工业大规模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开始减弱。而服务业则是吸纳就业的天然“蓄水池”。从自身优势上看,服务业就业容量最大。据测算,每投资100万元可提供的就业岗位,重工业是400个,轻工业是700个,服务业是1000个。可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对缓解就业压力具有重要作用。

    (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需要

    在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进入小康之后,城乡居民对教育、文化、旅游、医疗保健、金融投资以及住房改善、出行条件等生活服务的需求水平日益提高,并越来越迫切,只有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提高生活质量。

    (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各产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由于我国各产业长期在高度保护下生长,竞争力较弱。而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将为第一、第二产业提供更好的、更多的服务,从而增强这些产业的竞争能力。比如现代服务业中的信息、物流、科技、商务、金融、保险、人才、法律等服务行业的发展,对推进制造业的自主创新、实现新型工业化具有重要支撑作用,这无疑会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服务业发展较快,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总量不足且发展缓慢

    从全世界经济发展情况看,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呈上升趋势,而我国服务业虽然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但总体规模仍然比较小。例如,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服务业的总产出一中间消耗)占GDP的比重达到70%以上,而我国这一比重则在40%以下,不仅与发达国家差

    距较大,甚至低于世界中低收入国家43%的平均水平。不仅如此,近几年我国服务业发展缓慢,在国民经济中比重还呈现连续下降的趋势,仅仅去年稍好一些,但也没有超过2004年的比重(详见表2)。

    (二)内部结构落后

    长期以来,服务业被理解为餐饮、旅游、娱乐、家政、保安、美容等生活性服务(传统服务业),它的比重占整个服务业中的60%到70%,而生产性服务业。如金融领域的证券、期货、保险等,生产领域的信息、设计、咨询、培训、物流以及制造业等这些占主导地位的现代服务业,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服务业发达的国家,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往往占到整个服务业的60%到70%,而我们的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的比重与发达国家正相反。此外,在我国,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比率为2_3:1。可见,我国服务业内部结构仍以生活性传统服务业为主。

    (三)发展水平低下

    从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来看,我国服务业的服务领域狭小,多数服务领域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服务品种少,经营方式和手段比较落后,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服务效率和人均增加值不高,更主要的是我国服务业的知识密集程度比较低、信息化投入也不够。从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虽然我国近几年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的城镇固定投资额在逐年增加,但是占整个服务业城镇固定投资总额的比重却在逐年降低(详见表3),这说明我国对科学研究和高科技服务业的投入不足,从而制约了我国服务业总体技术水平的提高。

    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造成:

    (一)思想观念制约

    在观念上,受传统思维限制,有的部门和人员对发展现代服务业缺乏足够的认识。缺乏应有的信心和决心,服务业发展难以真正列人议程。我国长期以来的工业化政策,把工业化简单等同于工业发展而忽视服务业对产业竞争力提高的支撑作用,把服务业作为非物质生产而忽视其高附加值的特点,过分强调一些服务领域的公益性而忽视其产业性,导致经济结构中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明显偏低。

    (二)体制政策制约

    受现有基础和一些传统因素的影响,我国对服务业缺乏统一管理、统筹规划和协调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所需的市场环境、制度环境等还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在服务业的资源配置中还没有发挥基础性作用。表现在国家对现代服务业的一些行业(如金融、保险、电信、邮政、供电、民航、铁路、港口等)的准入限制多,政府垄断经营现象比较严重,使非公有制经济很难进入,服务业投资基本上还是以国有投资为主。导致这些行业经营主体投资渠道单一,缺乏竞争,经营机制僵化,从而严重地阻碍了服务业的发展。

    (三)需求空间制约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可以为服务业发展创造需求基础;服务业发展的规模和结构,也取决于城市化水平和城市规模结构。因为,服务业有两个特点,一是绝大多数服务产品,其生产与消费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高度同一性,即服务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二是要求最低的聚集效应,即人口须达一定规模,服务企业才能盈利,才能作为产业来经营。这就是服务业往往主要集中在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根本原因。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还不到40%。城市化水平低、城市规模和结构不合理、城乡差距过大,客观上限制了服务业发展的需求空间。

    (四)人才因素制约

    服务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服务业人才的培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服务人才短缺的现象比较严重,高素质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就更为缺乏。而现代服务业属于知识型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总量大,且偏重于经济、商务、管理等学科。尤其是电脑软件和信息技术、综合物流、研究开发和技术测试服务、电子商务、国际贸易、涉外法律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更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我国服务业不仅人才短缺,而且有相当部分从业人员素质偏低。这种高端服务业人才的供给不足,高层次人才的严重缺乏,无疑使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对策

    (一)转变传统观念,扫除现代服务业发展障碍

    长期以来,许多地方和部门将发展经济片面地理解为上项目、建工厂,将服务业许多领域当作非生产性活动来对待,甚至将工业化与发展服务业完全对立起来,而没有看到现代服务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辩证看待工业化和服务化的关系,真正把服务业作为产业对待,要把现代服务业与工业、农业一样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来抓,充分认识新阶段、新形势下服务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二)深化体制改革,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

    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发展方向,进一步深化垄断行业和国有服务企业的改革,降低行业准入门槛,创造平等的市场竞争环境,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服务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支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在更广泛的领域发展服务业。要引导服务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要继续推进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后勤服务改革,实现后勤服务由自我服务向社会化服务转变。通过改革体制和创新机制,释放服务业发展潜能,推进部分服务领域的产业化,提高质量和水平。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取消歧视和限制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改变服务业管理中存在的一些乱收费或过高收费的不合理状况,改善服务业发展的市场环境。

    (三)加快城市化进程,拓宽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

    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是服务业发展的载体,城市化产生的人口集聚效应,创造出服务业发展所需的市场需求量和经营的规模效益,是服务业保持稳定增长的重要条件。要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与实施城市化战略结合起来,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调整城市规模结构,扩大城市服务消费群体。同时,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来引导和加快城乡协调发展的步伐,创造条件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也只有当分散居住在农村的多数人口转向城市,促使其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发生转变,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也随之变化,才能增加一部分新的消费需求,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和空间。

    (四)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提升现代服务业整体水平

    在服务业各领域广泛普及和应用先进技术,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服务业,实现服务企业信息管理网络化。加快研发中心和技术开发中心建设,提高服务企业创新能力,培育和打造知名服务品牌。同时,要加强服务业人才培养。要延揽各方面人才,尤其要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和聘用海外的优秀人才,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智力资源。同时更要立足自身力量,加强企业岗位职业培训和大专院校的专业培养,努力造就一大批高层次、高技能、通晓国际规则、熟悉现代管理的服务业专门人才,逐步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R],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引自腾讯网,福布斯2007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榜杭州居首。

    [3]任旺兵,论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战略问题[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8,(4)

    [4]熊尚鹏,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3)

    [5]孙成彦,加快发展我国现代服务业的思考与建议[J]北方经贸,2007,(1)

    [6]谭仲池,现代服务业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7]钟若愚,走向现代服务业[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

    责任编辑荀福文

相关文章!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少数民族法学本科教学改革探析

    摘 要 本文从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法学本科学生就业意向单位为切入点,分析近几年这些单位,即法院、检察院系统和律师行业,招考和录取对

  • 政治引领把握关系大局 交流合

    傅巍然+李博+雷光程2015年3月底,日本联合执政的自民、公明两党干事长谷垣祯一、井上义久率团访华,与中方就重启中日执政党交流机制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