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数学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
徐蕾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职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就中职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谈一点粗浅看法。
【关键词】传统文化;?中职数学教学;显性素材;隐形素材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帮助中职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形成正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数学学科由于自身的学科特点,其中蕴含传统文化因素多为隐性,教师要思考如何找到数学学科与传统文化的结合点,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在教学中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也使学生产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热爱和自豪之情。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
教师自身必须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比如可以读四书五经、诵唐诗宋词,学习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感受古诗词传达出的各种美好情感;可以从电视上看《国家宝藏》《百家讲坛》,或者通过网络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及思想观念;闲暇时也可听听传统戏曲,看看传统戏剧或者练练毛笔字,提高自身对传统技能的了解,等等。
二、课堂教学中以显性素材为载体,向学生呈现传统文化
课堂是学生受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要充分地把握课堂中可以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机。中职现行数学教材中有不少可以充分挖掘的、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我们要结合学生特点深入挖掘,让学生在课堂上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1.把中国古代数学史引入课堂教学。中职学生普遍基础较差,认为数学枯燥乏味,而在课堂中融入古代数学史的知识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圆的定义和性质时,可以向学生介绍大禹治水时就已使用了规、矩、绳等进行作图和测量;战国时墨家的著作《墨经》已经对圆有了定义:“圆,一中同长也”。即从圆心到圆周上的距离都是一样的。另外,学习直线、平面、空间几何体时,也可以介绍《墨经》中已经有了“端”“尺”“曲”“穴”,即点、线、面、体的概念;在学习“无限”的概念时,可以介绍战国时百家争鸣提出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命题等。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对中国古代的数学领域有所了解,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2.介绍古代数学家的贡献,激发民族精神。课堂上可以结合教材中我国古代数学家对世界做出巨大贡献的实例教育学生。例如,魏晋时期的伟大数学家刘徽利用极限思想和无穷小分割发明了割圆术,得到了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圆周率,对后世数学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他还在注释《九章算术》时首次定义了正负数的概念,比西方要早一千八百多年;南北朝时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利用割圆术计算出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被后人命名为“祖率”,这一成就领先西方一千一百多年(圆周率的应用非常广泛,凡是涉及到圆的运算都必须使用圆周率,尤其是天文和历法,因此实现圆周率的精确计算意义十分重大);贾宪三角比西方帕斯卡三角发现早六百年等。通过这些事例,学生懂得了我国的数学成就曾经远远领先世界,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以这些科学家为榜样,树立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发奋读书的责任感。
三、教学过程中挖掘隐形素材,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
在现行中职数学教材中,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创造数学情境,把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例如,学习“化归”思想方法时,可以向学生介绍《孙子算经》中著名的三大数学趣题之一“鸡兔同笼”,古代对这个题的解法就体现了化归的数学思想。由此,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去探索其它一些古代著名数学趣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学习了重要的数学思想,更了解到我国古代的数学论著已经涉及到先进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更加赞叹祖先的智慧。
四、课余利用数学活动,让学生体验传统文化价值
传统文化的渗透不仅体现在课堂上,我们还可以在课外开展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例如,在学习“圆的方程”这一节时,可以布置课外探究活动,通过计算赵州桥桥拱所在圆的方程,让学生研究赵州桥的历史、样式、构造,感受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体会中国古代高超的建筑艺术,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努力把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教学各个环节中,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体会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今后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昳.润物细无声,文化育能力——中职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