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参与校本早教研的策略研究
摘要:校本早教研是对常规校本教研的改进,校本早教研有独特的优势。通过校本早教研的实践研究,发现其发挥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校本早教研;研究活动;策略
校本早教研是由校本教研发展而来,校本教研是指一线教师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与所教班级情况,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围绕某个课堂教学实例展开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校本早教研,是利用每周一到周五学生早读时间(早上7:50-8:20),以各年级备课组为单位、学生科代表与任课教师一起,针对当天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案进行集体讨论和研究,制定出具体可行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从而提高集体备课质量、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教科研能力的课前研究活动。
一、校本早教研的研究背景
目前我们的教师队伍存在以下问题:教师年龄结构老化,部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减弱,教育教学方法落后,自我发展意识不强,实践经验不足等。总之,教师专业发展整体滞后。
教育教学的关键在教师,落脚点在学生。教育教学效果的好坏、成果的大小,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如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校本教研尤为重要。但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显然满足不了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于是利用每天学生的早读时间,以各年级语文备课组为单位,针对当天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的教学方法等进行集体研讨,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教师的教育智慧,设计出更加规范,更加高效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近几年来,课题组尝试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教研活动中,学生汇报学情,教师针对学情因材施教,重新确定教学重难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探究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认知水平,真正做到“以學定教”,达到教学设计最优化,使教学、教研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二、校本早教研的特点
校本早教研立足一个“早”字,教师结合科代表所反映的学情,及时解决当天的教学问题;着眼于一个“小”字,把小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形式结合起来,把教研活动推向深处;追求一个“新”字,每个人、每节课、每个环节、每个知识点、每道练习题都集智成慧,并记录在案,小教研有大收获;突出一个“思”字,早教研与教学反思紧密结合,提升了教师业务水平,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它具有以下特点:
1.校本早教研实为创新型校本教研
从常规的教师教研到学生代表参与早教研,挑战了传统教研的单边模式,使教师更加了解学生、关注学生、把握学情、因材施教,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学生代表发挥主观能动性,切实做到了调查学情、汇报学情、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教师一起出谋划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进行教学方法探索,进而形成独立的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
校本早教研是动态生成的教研活动,使师生的思想情感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成为师生互动发展的天地,创新了校本教研模式,深受教师与学生的欢迎。
2.校本早教研体现教师的合作精神
校本早教研最重要的研究特征是教师集体备课、编写学案、课前研讨、教后反思。除了上课,几乎全部过程都是由教师合作完成。早教研时,要求每一位教师针对科代表反映的问题出谋划策,要求当天的主讲人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出具体详细的教学方案,然后介绍教学设想与意图,以供大家参考和讨论。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碰撞思维、相互启迪,集智成慧,力争教学设计最优化,以期实现有效教学、高效教学。
校本早教研活动提高了教师之间的合作水平,达到同备课组教师共赢的目的。
3.校本早教研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科研的一切着眼点和落脚点也应该体现在学生行为的改变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原因分析,进而提出解决对策,在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这是教师教育科研的基本要求。在校本早教研活动中,教师始终想着学生,从学生那里寻找研究课题,从学生那里获取研究的动力,从学生那里验证研究成果。
师生在早教研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对话是平等的,交流可以畅所欲言。学生不是教师的附属,而是教研的主体,教师不是话语的霸权者,而是教研的主导。早教研中师生的平等交流充分体现了尊重学生、发动学生、激励学生、发展学生的原则,为学生创造了展示自己的平台。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久而久之,校本早教研活动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促进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为学生的持续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校本早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校本早教研活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早教研活动中,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破解并找出初步解决问题的答案,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后续解决问题的方向,将研究引向思维的深处,引向教材的深处,引向教研的深处,教育教学的一些规律性认识、实践性智慧就会越来越清晰。这样的研究才有韵味和意义,才是教师真正发自内心的研究。
校本早教研活动促使教师养成反思的习惯。教师一旦形成反思的习惯,每天就会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探究、解决。坚持反思、研究、解决,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会得到大幅提高。
三、校本早教研的实施策略
1.集体制定教学目标
校本早教研由各备课组长负责组织,任课教师全员参与,基于课程标准与学科特点制定总体计划:学生发展的长期目标,学科目标,单元目标,一篇课文的目标,课时目标。
校本早教研注重关注学生、了解学情、以人为本、以学定教。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适当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并以此调整教学方案,真正让教学、教研服务于学生。
2.科代表汇报学情
由各班科代表牵头,通过组长调查预习、检查作业、汇总前一天语文学习(或近段所学知识)存在的问题,同楼层代表初步交流,求同存异后,由楼层发言代表在早教研时汇报,反映学生预习的成果、存在的问题、共同的心声等。教师针对学情,积极回应,调整教学目标,研究教学策略,预设课堂流程,并积极征求学生意见,引导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参与校本早教研,尝试参与课堂教学设计,力争在课堂上承担主持人的角色。
3.主讲人说课
同一备课组的教师轮流做主讲人。首先,教师针对学生所反映的问题进行解答。接着对当天所学内容的安排进行说课,主要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的指导与点拨、对学生回答的预设等方面具体进行说明和陈述,对如何进行有效设计、如何突破重难点等方面进行详细地阐述说明。然后,其他教师质疑或补充,提出修改的方案与细节。此时学生也要参与其中,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最后,主讲人根据师生讨论的结果调整本节课的课堂设计、教学流程,并再次陈述,确定教学方案的框架结构和具体的教学细节处理。
4.反思交流重新设计
各任课教师反思消化主讲人所阐述的课堂设计,并与本班的科代表共同梳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师生达成共识,同时制定出适合本班学情的教学措施。
5.及时记录早教研内容
同一备课组的教师轮流做记录人,对当天早教研主题与内容做详细记录,产生出教学实施方案,及时张贴在教务处公告栏,教务处老师统一收集,装订成册,以备下一轮教学时参考。
四、校本早教研的配套措施
1.寻求专业指导
校外顾问可以是高校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方面的专家教授,也可以是名校的名师或教学督导。定期邀请专家教授以校本教研理论、新课程理论、教学设计理论等几个板块为主要内容,进行专题指导,获得理论支持,提升研究层次。邀请名师、督导进行技术指导,提升研究质量。
2.加强校际合作
课题组内部定期以专题形式为主进行交流研讨,根据研究进展情况确定研讨的主题;派出主研人员参加省市教研部门的相关培训和研讨活动;组织课题组研究人员到校本教研特色学校取经学习。
3.跟踪同类研究
利用报刊、网络等现代媒体工具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跟踪同类研究的发展轨迹,了解同类研究、相关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最新进展,做到与时俱进、方向明确、方法正确,避免低水平的重復研究。
4.保障充足时间
充足而相对固定的时间是成功开展校本早教研活动的基本保障。周一至周五上午第二节早读时间为早教研固定时间,学校任何科室不得占用。同时,教务处加强督促检查,使校本早教研活动常态化、规范化。
五、总结与反思
学生参与的校本早教研实践研究,优化了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快速成长的相关理论,提升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品味。
但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一是部分教师对学生参与早教研这一举措持反对意见。担心学生由于参与早教研而耽误了语文早读时间,长此以往会影响学生的语文成绩。二是学生汇报学情并非真问题。部分科代表有懈怠情绪,学情调查不够深入,提出的意见仅仅是个人的问题或自己班的问题,并非“楼层”的共性问题。三是教师对学生汇报问题处理不彻底。早教研时,主讲教师能够及时解决与当天所讲内容有关的问题,但对其余问题的解决不够深入彻底。教师对学生汇报问题如何有效处理,如何确保学生参与早教研活动的有效性,目前成为研究的难题。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教师如何做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新年.有效教学行动研究[M].郑州:大象出版社,2012.
[3]王凯.国外课例研究及其对我国校本教研的启示[J].教育科研论坛,2009,(5).
[4]李曲东.探索中学语文校本教研的科学有效性[J].四川科技报,2013,(11).
[5]常萍.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教研[J].青海教育,2007,(3).
【本文系2016年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学生参与校本早教研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JCJYC1601zy28)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慧香(1971— ),女,河南省长垣县第一初级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百佳语文教师,河南省教师教育专家,河南省名师,主研方向为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