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汉语旅游文本英译研究

    王珍

    功能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非文学翻译、尤其是旅游翻译大有裨益。旅游翻译是架在中国悠久历史文化与外国游客之间的一座桥梁,在跨文化交流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在中国,将中文旅游宣传资料译成英文,必须要考虑中西方文化差异并从功能翻译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旅游文化的信息交流与语际转码。

    一、旅游文本翻译的特点和本质

    关于文本的性质研究,学术界一般采用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的定义,把文本主要分为三类;表情文本,强调作者(信息发送者)的地位,主要类型有文学作品、演讲词、自传等;信息文本,强调对事实的描述,主要类型有科学文献、商业工业、经济领域或其他专门领域的说明性文本;呼告文本,强调以读者(接受者)为中心,主要包括通告、说明、广告等。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旅游文本是信息文本和呼告文本的结合,即应当向信息接受者(旅游者)进行对于事实(旅游资源)的翻译和传递,并使信息接受者(旅游者)获得源语文化中的人群对于源语文本尽可能一致的反应。对于翻译而言,翻译的标准可以归纳为意义相符和功能相似。旅游资料主要具备信息功能与祈使功能,旅游资料英译后所面对的译文读者是广大的外国游客,而不是专家,因此译者在实现功能相似进行文字符号转换时,尤其要充分考虑译文读者对我国文化的接受能力,使译文做到既通俗易懂又不乏号

    召力。

    有人对在翻译旅游资料时该怎样进行有效的文化处理,如何尽量减小汉英旅游资料的不同给翻译带来的难度提出了两条原则:(1)以中国文化为取向与以译文为重点。所谓以中国文化为取向,就是尽量保留中国文化信息,尽量多地宣传中国文化,因为了解中国文化也是外国旅游者的重要目的之一,而翻译的主要目的就是促进文化交流;(2)所谓以译文为重点,即指翻译旅游资料时,既要忠实于原文又不拘泥于原文,主张在不损害原意的基础上,调整旅游资料的信息量与篇章结构,让译文读者轻松地了解所需的中国文化信息,增加旅游兴趣,达到旅游资料翻译的目的。

    旅游翻译特有的文体特点和表达方式要求译者必须准确理解原文意图,顾及译文读者的认知,选用读者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恰当表达原作内容,做到增减有度,娴熟自如地处理译文,以成功达到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中的预期目标。

    二、功能翻译理论的发展

    功能翻译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产生于德国,它的形成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凯瑟琳娜·赖斯(Katharina Reiss)在1971年出版的《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Possi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in Translation Criticism)一书为标志的,书中提出了功能翻译理论的雏形;第二个阶段,是赖斯的学生汉斯·威密尔(Hans.Vermer)创立的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翻译目的论(Skopos Theorie);第三个阶段,在威密尔的“翻译目的论”的基础上,贾斯塔·赫兹·曼塔利(Justa Holz Manttari)进一步发展了功能翻译理论,提出翻译行为论(the Theory of Translation Action)。之后,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作为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集大成者和主要倡导者之一,在诸多德国功能派学者中首次用英文全面系统地整理归纳了功能派各种学术思想,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丰富的实例阐述了功能派复杂的学术理论和术语。针对功能翻译理论的不足,她还提出了翻译的忠诚原则(the Principle of Loyalty)。“翻译的‘功能主义就是指专注于文本的一种或多种功能的研究”(Nord,2001),它是对此研究方法产生的多种理论而使用的一个广义术语。其中,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目的论”是该学派的主导理论。除此之外,还包括认同功能翻译理论以及受德国“目的论”启发的学者,代表性的有英国学者纽马克,美国学者奈达,二者均把翻译研究与语言功能结合起来,并提出针对不同功能文本应采取不同的翻译

    方法。

    三、旅游翻译中的功能翻译理论应用

    在20世纪70年代,功能翻译对等论(Functional Equivalence of Translation Theory)盛行,但是功能翻译理论源于德国翻译界,所以也被称为是普遍翻译理论,它主要用于对译者的培训。功能翻译理论把翻译视为在特定场合下所发生的具有目的性的一种行为,特别适合于指导非文学翻译。它是非语言符号和语言言语之间进行转换的行为,它认为任何一种翻译都必须要遵循语际连贯法则(the Inter-textual Coherence Rule)、文内连贯法则(the Intra-textual Coherence rule)和目的法则(Skopos Rule)。而在这三个法则中,目的法则是最高法则,译者可以通过译文来实现他所要达到的目的,它主要包括口译、笔译、写、说等方式都能够使翻译在其使用的环境中达到应有的目的。文内连贯法则主要是指读者可以理解译文,并且译文的目的语文化和译文使用的交际环境具有一定意义。语际连贯法则主要是指译文和原文之间的一致程度或者互文性。

    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方向的深入发展,了解世界、走向世界,成为了世人的热切期望。作为拥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传承着一份十分宝贵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而由此所带来的旅游业蓬勃发展,也使得旅游文本资料翻译在发展境内旅游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一系列大型国际活动的举办,国家已经开始重视旅游翻译的作用,一些研究学者也将研究目光聚集在旅游翻译上,这促使了我国旅游翻译的快速发展。但是,从目前国内学者对翻译英语的研究成果来看,大部分学者还是停留在对语用错误和个别语言错误的纠正,而很少有从理论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

    我们从功能翻译理论看李庄旅游资料的英译。目的论认为,所有翻译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是目的原则,因为每个文本均为既定目的而产生,并应为此目的服务。首先,李庄古镇的文化元素体现在众多的古代建筑上,其文化价值在于可观赏性以及较为协调一致的总体建筑风格,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其次,宗教文化在李庄的特点之一是非常兴盛,素有“九宫十八庙”之说,说明过去李庄的宗教活动甚为活跃;特点之二是宗教背景复杂,除了发达的佛教文化与道教文化,有许多宗教信仰还与当地行业集团相互关联,使宗教生活与世俗生活糅合在一起。导游在进行翻译时,首先要对李庄特殊的宗教文化元素有一定的了解,然后明确翻译的主题,对源语宗教文化内涵进行取舍,以利于反映出有效的信息,实现相应的交际

    目的。

    四、旅游翻译中东西方文化差异分析

    文化是旅游的核心,也是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源头和潜在的能力。然而,恰恰是旅游资料中蕴涵的文化因素给旅游翻译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为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和中西文化的差异必然要反映到旅游资料的翻译中。这些差异分以大致为两类:第一类是由文化空缺(Culture Vacancy)和文化冲突(Culture Conflict)造成的词汇空缺和词汇冲突及其给翻译带来的困难。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地理环境、历史条件、宗教信仰、社会习俗使两种语言的词汇出现非对应和非重合的现象,他们之间没有语义共鸣,有的只是语义空缺或语义错位,也就是文化空缺所产生的词汇空缺以及文化冲突导致的词汇冲突,而这些词汇往往都是所谓的国俗语义词,也称作文化负载词(culture -loaded or culture -bound words);第二类翻译障碍是由语篇层面上的行文和修辞的差异引起的。汉英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心理、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反映在语言中就是谋篇布局、修辞方法等行文习惯的

    差异。

    汉语是意合(Parataxis)的语言,而英语是形合(Hypotaxis)的语言。与汉语相比,英语语篇更加重视形式上的衔接与连贯,它们在不同层次均有所反映;汉语句子受东方文化重辨证逻辑的影响,是语义的;英语句子结构受西方文化重形式逻辑的影响,是语法的。语义的句子结构注重内容的意会性,语法的句子结构注重形式的严谨性。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由于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情感和行为方式不同,往往会产生理解上的障碍。外语导游应善于把握由于社会历史差异和民族文化心理造成的距离,从文化心理结构上把中国人与西方人对建筑、对自然的认识作简单的比较。

    旅游文本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跨文化交际任务,有类比(Analogy)、删减(Reduction)和音译、意译组合(Combination of Transliteration and Liberal Translation)等策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该采用何种策略,不能一概而论,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但译者始终追求的目标应是使译文在各方面最大可能地实现与原文等值。

    五、旅游文本翻译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其未来发展

    如今英语成为公认的世界语言,所以各主要旅游景点、景区的外语介绍绝大部分都是英语。可以说景点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旅游质量,影响着旅游业的外汇收入。从某种程度上讲,英语导游可以说是民间外交使节,代表着国家的形象,肩负着传播中华文化、促进民族间沟通和友谊的职责。因此,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英语导游队伍是促进改革开放与发展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翻译是一种文化转换,一种具有目的性的交际活动。旅游翻译绝非易事,旅游资料的翻译不是简单的字符替换,而是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流,旅游文化资料内涵的传达与读者的接受力直接影响到旅游翻译的策略。因此,功能翻译理论主张的以目的为准则,有助于指导译者化解语言文化障碍。

    在对旅游景点名称的翻译中,比较可取的译法通常采用音译与意译相结合,尽量做到适合听,明白易懂,明快简洁,完整完善。宜多用简单句和简单的复杂句,少用结构复杂的复合句。复杂冗长的句子会令游客生厌,甚至感到不知所云,而简单句短小精悍,结构简单,表意明确,具有很好的表意传情功能,连续使用简单句还能产生铿锵有力、干脆有力的

    效果。

    在我国对外贸易这个大范畴中,旅游业是其中一个重要分支,旅游业作为一种无形贸易的形式,它所出售的商品的核心就是我国的历史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而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保持文化底蕴就成为了旅游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传播中国历史文化,促进中国对外旅游业发展的最佳

    途径。

    六、结束语

    随着国际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跨文化交流日趋频繁,文化冲突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旅游的异地性和暂时性的特点,使旅游者必须通过空间位置的转移才能完成旅游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旅游者感知和学习旅游地区所展示的的人文景观、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有意无意把自身的文化散播到旅游目的地,使旅游地区的人们也获得了异质文化的感染。全球文化在旅游跨文化的关联中不断冲突着,同时也在不断整合中日益

    趋同。

    (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相关文章!
  • 自媒体时代国有企业职工思想政

    顾晨潇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5-092-01摘 要 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传统媒体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自

  • 北京市档案局召开全市档案人才

    本刊讯:9月26日下午,北京市档案局召开全市档案人才工作会,并向被评选为全市档案领军人才、高级专家、业务骨干的139名同志颁发了聘书。为

  • 学员参与技术服务的实践教学创

    王建安+贾宏昉+蒙朝先+邵惠芳+黄化刚2007年,教育部提出“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加强产、学、研密切结合,拓宽大学生校外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