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病低流行区草根组织发展模式初探
李 坚
[摘要]为了对艾滋病低流行区(仅指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宁夏甘肃六省区)防艾草根组织发展状况特别是发展模式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探索总结草根组织的发展路径,充分发挥低流行区草根组织在防治艾滋病工作中的作用,急需开展相关的调查和研究。为此我们在防艾民间组织预调查的基础上,于2008年4月-8月对东北三省、内蒙古、宁夏、甘肃等六省区11个城市的草根防艾组织进行了实地调查,了解这些地区草根防艾组织建设和发展的基本状况。
[关键词]艾滋病;民间组织;发展现状;组织结构;趋势
[中图分类号]C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09)09-0063-03
一、调查工作情况
调查对象、类型、数目:本次调查样本总计为35个民间组织,以男同志组织居多,计17个,接近半数;感染者组织居次,8个;性工作者关爱组织3个;其他组织7个。
调查方法:由于研究对象的敏感性,不便于实行公开的集体性的问卷调查。主要通过实地考察、个人约谈,辅之以电话访谈等方法。对调查材料进行交互性验证和描述性分析。
二、调查的初步认识
1防艾草根组织的发展现状。前期对低流行区防艾草根组织调查发现,至2007年8月,防艾草根组织已经发展至94家,相比2006年7月增加了58家。其特点如下:
其一,组织数量迅速增加,地区差异明显。近些年,我国低流行区防艾草根组织的总体数量迅速增加。在调查的七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防艾草根组织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多。其中黑龙江防艾草根组织数量增加最多,山2006年的8个增加到2007年的30个;宁夏和辽宁防艾草根组织数量增加最少,分别由2006年的2个和14个增加到2007年的3个和15个。
就发展水平而言,地区间也不平衡。有些地区建立组织较早,发展的较为成熟,如辽宁、黑龙江;有些地区则相对落后,即有的组织都是近两年才成立,尚处在初建阶段,如内蒙古、宁夏。组织类型发展也不平衡,相对而言,同志组织发展领先于其他组织。但总体上表现出良性的发展态势,在防治艾滋病的事业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其二,组织类型不断丰富,各类型组织所占比例变化不大。通过调查发现,经过一年的发展,防艾草根组织的类型不断丰富,出现了一些新型组织,例如流动人群组织和男性工作者(MB)组织等。各类型防艾草根组织的数量变化如下:同性恋(MSM)组织由2006年的24个增加到2007年的60个;感染者组织(PLWHA)由2006年的5个增加到2007年的14个;性工作者(sw)组织由2006年的1个增加到2007年的6个;流动人群组织由2006年的0个增加到2007年的7个:其他由2006年的6个增加到2007年的8个。
其三,组织活动能力增强,对项目依赖程度变大。通过观察发现,近几年在国内外相关项目的大力支持下,我国防艾草根组织在组织资源动员能力上不断增强,呈现出不同的组织发展程度。依据防艾草根组织的年资源动员能力不同,可以将防艾草根组织分为三个发展层级(如表1)。
此外,相关调查显示,防艾草根组织的收入大部分来自于境外机构、企业和个人捐赠和政府资助,通过收费等活动获得的收入极少;有时靠组织负责人的个人出资。可见,防艾草根组织自身的生存能力较弱,对外部资助的依赖性比较大。
综上,虽然近些年我国防艾草根组织在数量、能力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但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近一年来,新成立的草根组织数量增多(调查中新增组织数量占现有组织数量的61.7%),其发展时间短、程度低,且对项目的依赖性大。基于此种情况,大多数防艾草根组织还是运作型组织,即自己筹资,自己开展项目。甚至部分组织长期处于间断运作的状态。
2防艾草根组织的共性特征。通过面上调查和实地访谈,我们确认,作为将防治艾滋病作为组织宗旨和主要活动内容的直接面对特殊人群的民间组织,防艾草根组织具有草根组织的共性特征:
其一,注册组织数量少,多数组织未注册。防艾草根组织注册方式多为工商注册,民政注册的很少,更多的组织尚未注册。
其一二,组织规模小,活动范围以本地为主。调查显示,防艾草根组织的核心成员数量在1-15人。受组织发展程度的制约,多数防艾草根组织的组织活动范围以组织所在市为主,少数组织扩展到组织所在省或相邻省。
其三,组织活动对项目的依赖性大,多数组织开展活动的资金来源以项目经费为主。
3防艾草根组织的组织结构。针对不同目标人群的防艾草根组织按照发展程度可分为三类:即自助型组织、服务型组织和政策倡导型组织。不同发展程度的防艾革根组织在组织构建和人力资源构成上都柯不同程度的差异。
其一,雏形期的组结构。该类组织结构极其简单、不成熟,为多数组织能力小,社区基础薄弱的自助型组织所采用。组织成员一般由组织负责人和个别的志愿者构成,领导者向下直接面对志愿者,运行方式通常为组织负责人的决策制定和组织志愿者的具体执行。
其二,发展期的组织结构。与雏形期的组织结构相比,发展期的组织结构是其发展的方向,也是许多被调查的防艾草根组织现在使用的组织结构形式。在该类组织结构中,组织负责人改变了直接面对志愿者的状况,可以通过少数固定的核心成蹦执行自己的决策。志愿者在组织中的主要任务是辅助核心成员执行组织负责人决策,进行相关的活动。
其三,成熟期的组织结构。政策倡导型组织多采用成熟期的组织结构进行管理。对于政策倡导型组织,其经过了起步阶段和发展阶段后组织能力不断增强,也吸引了一定数量的专职人员加入组织,并参与组织的管理工作。从组织调查和相关人员访谈信息来看,该类组织的管理结构也是目前比较完善且受到较多认可的组织结构形式。在该类组织结构中,组织负责人不再直接面对具体的活动执行人员,而是在组织专职人员中选出一名综合能力较强的人作为协调员,由其具体负责向成员下达组织负责人决策并组织实施。同时,组织负责人也指派了专人负责组织信息和经费管理。
4人员构成与利益相关者。从前述组织结构可见,防艾草根组织的人员构成主要有=三类:组织负责人、项目组核心成员和志愿者。
其一,组织负责人。组织负责人是防艾草根组织的灵魂,多为组织的发起者,其领导能力和综合素质对防艾草根组织项目管理具有决定性影响。
其二,项目组核心成员。项目组织核心成员指负责人之外在组织中承担一定管理职务的人员,包括专职和兼职管理人员,如协调员、信息管理员和经费管理员等。由于防艾草根组织不能利
用高薪来吸引人才,且工资的提供又有很大的弹性(收入往往以固定补助或具体活动补助的形式发放),所以组织中的专业人员和专职人员的比例也小大。
其三,志愿者。志愿者是防艾草根组织开展项目的重要支柱。所有组织均是志愿者的数量比组织自身成员数量多,志愿者在组织内部扮演的角色多是具体任务的执行者的角色,且流动性大。与组织(尤其是组织负责人)间发生矛盾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影响了防艾草根组织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这也是很多防艾草根组织在志愿者管理方面的困扰所在。
防艾草根组织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是:
其一,政府机构。政府机构与防艾草根组织的关系应该是补充与互助的关系。政府机构作为社会管理的主体,为防艾草根组织提供政策和资源,尤其是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医疗机构为代表的卫生部门为防艾草根组织提供可靠的、高治疗的技术支持;当然,防艾草根组织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加速政府的政策制定和态度转变过程。
其二,目标人群。目标人群是指在疾病检测、预防或控制中,为达到预期目标而对其进行检测、预防或干预的靶人群。在艾滋病防治中,目标人群主要包括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受HIV/AIDS影响的人群以及HIV/AIDS易感人群。
其三,资助方。资助方通常有国家、省市等各级政府、国际机构(如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银行和不同国家的政府)、国际非政府组织(如乐施会、救助儿童会)、国内基金会和研究机构等。资助方与民间组织应当是平等合作的关系,资助方通过提供资金、技术等方式为防艾草根组织提供各种资源,防艾草根组织通过相应的项目活动实现资助方的组织意愿,但事实上双方并不平等,资助方往往更为强势。
其四,合作方。防艾草根组织的合作方为组织发展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包括进行项目申请、实施、评估等工作。例如酒吧老板、教育研究机构等。合作方通过参与防艾草根组织管理活动实现自己的目标,例如间接提高经济效益、满足资源需求等。
其五,竞争伙伴,对于某一特定的防艾草根组织而言,其竞争伙伴通常指与该组织处于同一地区、服务人群相同或相近的其他组织。当面对相同的潜在资源时,防艾草根组织与竞争伙伴之间表现为竞争关系,一个组织对资源的占有必然意味着对其他组织可利用资源的剥夺;当面对政府、市场时,防艾草根组织与竞争伙伴之间表现为合作关系,彼此通过经验交流、信息共享等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以实现提升服务人群的整体生存状况。
其六,组织成员和志愿者。
三、防艾草根组织的发展路径与模式
1生成路径。从革根组织成立的机缘与生成路径看,可以大体概括出几种模式:一是社群人士自发组建或由其他组织分化而来,可称内生模式,如心连心,阳光家园,爱心天空网站等。二是社群外爱心人士或公益机构组建,可称外生模式,如向日葵工作组、爱心岛等。三是疾控(项目办)或卫生机构出于工作或项目考虑出面组建,可称疾控模式,如真爱家园,牧人敖包工作室。疾控模式亦属外生模式,但自己的特点明晰,与其他外生组织有很大区别,所以作为单独一种模式。
不同生成模式对后来的发展与活动开展有很大影响。内生模式,有较大的社群号召力,环境适应性,可持续发展能力强,适于开展干预工作,工作的渗透力和效果亦强,但相对封闭,社会认知度不高。疾控模式与疾控等资助机构亲近,关系和谐,得到专业技术支持和项目资金比较直接,活动条件和组织发展的资源在防艾专项领域和特定时间周期内较有保证,但组织目标集中。对疾控和项目的依附性和依赖性强,工作的自主性低,往往受制于疾控人员和项目方的干预控制。社群外模式与社会公益力量更近,开放性强透明度高,易于得到社会的理解认同,但在社群开展活动的深度有限,往往为配合疾控工作或社群组织的项目而开展活动。适于从事一般性的宣传工作和倡导活动,做社群与社会之间的沟通。
不论何种生成模式,这些组织在建立、发展过程中都得到疾控或其他卫生机构如医院、医学院等的支持帮助,专业卫生医务人员直接或间接发挥作用。在社群人士未及参与之时,甚至直接出面建立组织。这些组织与特定社群及服务对象建立了相应的工作关系,在一定范围内取得了社群和社会的理解、认同,具备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2地方特征。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同地区,组织发展模式呈现明显的差别,模式与地区有很强的关连性。
东北三省的草根组织发展模式,主要是“自下而上”的内生式。以同志草根组织为例,早期成立的组织是由社群中经常接触的一些活跃分子发起的,他们大多自我认同良好、性格开朗、交往能力强、富于同情心。成立组织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这个社群成员的健康。基于对本群体的了解、理解和关怀,起初他们自筹资金搞防艾工作,逐渐地在防艾领域有了声望,常常配合疾控和红会完成一些工作。由于工作范围和组织规模的扩大,依靠组织成员自筹资金是不现实的,很难维持组织的继续运行。这就促使草根组织从其他方面寻找资金,如申请项目支持。
在内蒙古、甘宁地区,草根组织发展模式的特点是“自上而下”的疾控式。从组织的成立到组织的运行,大都在疾控的促进领导下进行的。具体体现在:
首先,该地区的防艾工作是随着有关项目的出现而开始的。据了解,2006年国家有关防艾项目覆盖到内蒙古自治区,促使当地疾控加大在防艾领域的关注与投入。如内蒙古自治区疾控、呼和浩特市疾控分别设立了专门的办公室,安排专人负责防艾项目。
其次,该地区的草根组织是在疾控的动员和支持下成立的。为了能利用项目资金开展防艾工作,疾控深入调查并挖掘潜在的草根组织,以及有意愿成立组织的特殊群体中的人员,鼓励和支持他们成立小组。如阳光工作组就是在疾控的动员和支持下成立的,主要从事MSM人群的防艾工作。至今已经运行两年多了,组织规模在不断扩大,艾滋病的干预范围在扩大,在防艾领域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了。
第三,该地区草根组织是在疾控主导下运行的。这一点在财务上体现的最为明显。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有些项目资金是由疾控托管的,草根组织执行防艾工作所需要的资金经常要自己先行垫付,之后拿票据去疾控报销,而且财务报销流程相当繁琐,常常阻碍工作的进行。就连外展所需要的资料与物品,也都由疾控全权代理办置。用小组人员的话说,就是“项目从开始到最后,我们都看不到钱。我们需要什么,就跟疾控申请,由它们代购代办。”其实,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很多环节都是机动灵活的,小组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地调整。然而,如此硬性的资金管理制度,无疑造成了项目执行的效率低下,
不利于小组工作的顺利开展。
从上述的发展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到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因素在共同起作用。首先是社群中的人员有成立组织服务于本社群的意识,这种主动性是组织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之一。其次是客观条件促进。仅有艾防意识并不够,还须有资金支持。像GF5(即全球基金第五轮防艾项目)项目、疾控和国家的一些项目都为草根组织提供了有利条件。比如内蒙古自治区位于北部边疆,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们的思想意识也相对保守。这应该是内蒙古没有自发成立的草根组织的主要原因。由于GF5项目覆盖到内蒙古自治区,疾控才动员社群人员成立草根组织来申请并执行项目。可以说是项目推动了草根组织的产生,为了项目而成立组织。为项目而项目,为项目而组织,这样的主观认知显然不具有可持续性,但这又是内蒙古革根组织发展的必经阶段。草根组织将来发展如何,关键取决于观念的转变,就是要正确理解组织存在目的和意义。
另外,组织发展还有一种增值一分裂增长模式。如呼市同心工作组的负责人不到30岁,很善谈,思想前卫。他曾是阳光工作组的志愿者,后来因为做事意见不合,分道扬镳成立了自己的同心工作组。沈阳的爱之援助工作组与阳光工作组;鞍山的同志社区工作组与鞍山好兄弟工作组。它们的负责人原来都是同一个工作组的,后来因意见不合,各立门户。
这种分裂模式是否是防艾草根组织增值的主要模式呢?这有待于我们考察更多的草根组织来验证。
3共性问题。不论何种模式,草根组织目前存在的较为普遍的共性问题是:
(1)这些组织在经费和办公场所等方面存在缺陷,一般没有专门的办公场所,有些要么是在负责人的家中或单位,要么即便租有专门的办公场所也是相当简陋。在经费上多没有固定的来源,资金缺乏,开展活动比较困难。目前大多组织生存与防艾活动已经形成对特定防艾项目的强依赖性,能够开展经常性工作的组织往往仰赖球五项目的经费支持,有的组织也有来自红十字会的项目支持。有人表示,如果没有了球五项目则很难保证它们还能很好地维持下去,可见组织的自我生存能力薄弱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2)组织内部建设与管理不规范,如财务制度不健全,经费有限却管理粗放,不够透明,资金安全性缺乏保证,由此常常引起社群与志愿者的误解与议论,甚至纷争不断。
(3)组织志愿者不稳定。此点是目前各类草根组织的共性,不赘述。
(4)项目开展水平低,不规范。如监督不足,很多防艾草根组织在成功申请到项目后便进入放任阶段,很少对项目实施过程给予监督。又如评估工作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只重成功经验推广不重失败教训吸取。
(5)组织分化,地区内和地区间的远近关系背反。组织协作机制酝酿建立,努力与愿望强烈;同地区和同类型组织间的竞争大于合作,矛盾普遍。
解决如上问题,从内部管理角度看,需要夯实组织社群基础、提升服务的专业水平、改善人力资源现状、完善组织的相关制度规范。从外部管理的角度看,必须提升组织公信力、丰富资助方、合作伙伴、竞争伙伴关系网。归结起来,就是加强组织的能力建设,这是一个大家有许多共识的话题。
责任编辑杜福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