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教学实践中的红色精神传承研究
朱廷丽
[摘 要]
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一系列伟大事业的创造中所形成的精神产物,具有鼓舞人心的强大力量,是共产党始终坚守的核心力量。在高校的音乐教学实践中,红色精神的传承是一种必然。当代高校的师生肩负红色精神的传播大任,《长征组歌》作为一部传播红色精神的优秀音乐作品,用音乐展示了红军长征途中所经历的千难万险与共产党人的坚韧意志,是红色文化的典范,也是红色精神的有力传承。
[关键词] 红色精神;高校音乐;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9)12-0013-03
一、新时代高校学生学习红色精神的重要性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原理为指导,在领导人民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先进文化。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一系列伟大事业的创造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建设精神和改革精神”的总称。[1]红色精神并不只存在于过去,它是峥嵘岁月的产物,是一种永垂不朽的力量。在这种力量的带领下,中国共产党乘风破浪,从过去的困苦争斗中取得了胜利,在新时代下更是一往无前,带领着人民群众走向崭新而光明的未来。共产党人始终将红色精神牢记在心,坚守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是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所凝结的优良传统,是红色精神的精髓。中国共产党能够依靠着红色精神带领人民走向光明,可见红色精神是伟大的、正确的、不可或缺的传承性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核心精神。
对于高校学生来说,价值观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形成,但是不能只停留在浅层认知,让学生体会更重要的精神内容,并在其中领悟到更深层的认知才是当代高校学生应该具有的素质。而红色精神中所包含的优良传统,是提高学生思想觉悟的重要内容。高校学生不只要用知识武装头脑,更要用红色精神来丰盈内心。当代全面发展的高校学生不只要有优秀的成绩,更重要的是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作为人生导向,而红色精神正是具有强大导向力量的至高信仰,是高校学生应该传承的强大精神力量。
(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对于处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大学生来说,红色精神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们充分了解到革命先烈的爱国情怀和为了民族复兴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学习长征精神等坚定信念带来的伟大精神,增强大学生们的韧劲与拼搏意识。现阶段,由于国内外交流的日渐频繁,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高校学生对于西方文化的崇拜过于盲目,但是对于本国的优良传统与文明的传承却不甚深入,更是将红色精神抛弃和遗忘,精神追求虚无空洞。作为高校学生,身兼红色精神传承大任,更应该时刻牢记使命,以红色精神为前进引导和坚守,摒弃过度的对外来文化的盲目崇拜,从红色精神中领略民族的文化,从坚忍不拔、不畏困苦的革命精神中振作精神,才能在学习与生活的困难中学会乐观面对,才能在其影响下提升高校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
(二)提高学生的实践认识
每个时期都有敢于尝试、不怕失败的改革先驱,他们都是不善空谈、扎扎实实干事的行动者。向社会主義的不断迈进,对新时代的建设,都是要依靠实践才能完成的。实践出真知,只有真正参与到实践中去,才能使新时代不断迈进。国家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脚踏实地的开拓进取,红色精神中所传递的为了革命胜利而勇于拼搏的精神,是拥有永恒传承价值的。在最艰难困苦的时期,共产党人依旧坚定革命理想与必胜信念,面对千难万险也从没有停止斗争的脚步,这种红色精神不只传递了不畏艰难的信念,更传递了一种无论面对何种困境也不能停止前进,不能坐以待毙的精神。这些优良传统是红色精神的精髓,红色精神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体会改革先驱们的勇于奋进,扎实肯干的精神,懂得只有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才能有所成就,而不去实践的空谈永远只能收获一事无成的道理。[2]让学生真正懂得红色精神所传递的坚韧精神,并在其中认识到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高校音乐实践教学《长征组歌》的具体实施
《长征组歌》由肖华上将作词,共包含《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辉》《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大会师》等十个乐章。《长征组歌》作为弘扬长征精神的重要艺术作品,在红色精神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以音乐为媒介进行精神文化的传播,这是最有效最快捷也是最深入人心的传播形式,如何依托《长征组歌》更好地弘扬红色精神,这是实践教学中不容忽视的关键。
(一)声乐专业
《长征组歌》中,集合了合唱、重唱、领唱等诸多演唱形式,如:《告别》的演唱形式为混声合唱与女生二部合唱;《突破封锁线》为混声合唱与轮唱;《四渡赤水出奇兵》为领唱、合唱等。所以在《长征组歌》的声乐训练中,不只要增强合唱队中合唱队员们的配合,也要增强领唱员与合唱队以及乐队的配合。因为合唱中各声部负责的音域不同,所以在训练的初期,学院的专业教师将各合唱队分组,不同声部的学生由教师组织单独训练,并且统一歌谱的印发,保证歌词的正确与一致。各声部的教学结束后,再由教师组织各声部进行总体排练,以达到合唱效果。除合唱之外,还有领唱或二重唱,在排练过程中,领唱与二重唱的同学由教师进行单独指导,再与合唱队进行共同排练。总而言之,合唱的排练讲求先部分后整体,将各声部排练好之后,再进行整体排练便可事半功倍。
(二)管弦专业
除声乐外,在《长征组歌》中另一重要部分就是管弦乐队。管弦乐队的排练也要遵循先部分后整体的原则,但是并不像声乐的排练一样需要分声部,管弦乐队可以将弦乐组与铜管组分别进行训练。弦乐器例如小提琴、竖琴等,
这些乐器的音色都较为轻柔,低音提琴虽然音域较低,但与其他弦乐器配合起来更加相得益彰。铜管乐器,如大号、长号等,音色浑厚低沉,在乐队中往往能烘托音乐气势,使旋律走向清晰,小号的音色更加明亮,所以相比弦乐器来讲,铜管乐器更适合单独进行训练。在弦乐组与铜管组的分组训练结束后,由指挥老师将乐队员组织起来进行全体排练。在排练初期,可以先进行部分排练,让其他乐器组的演奏员熟悉旋律,更有利于乐队员之间的配合。合奏并不是个人或单个乐器组的演奏,它讲求的是全员配合,所以不仅要了解自己所负责的部分,更要对其他旋律部分进行了解,才能更好地完成演奏。
(三)民乐专业
民乐在《长征组歌》中同样起着重要作用,如第三章《遵义会议放光辉》中,曲子一开始就由笛子进行独奏,与之后的管弦乐队的音色进行强烈对比,更能表现出一种民族特色,符合《遵义会议放光辉》这一章的特点;再比如第七章《到吴起镇》,全曲基本全部运用民族乐器,用唢呐、小镲、板鼓等,烘托一个热烈欢乐的氛围,之后用[CM(22]二胡进行伴奏,为乐曲更加增添一种叙事的基调,这种乐器间的配合使这一章所表达的内容更加立体和生动,可见民乐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民乐队在训练初期比较适合单独训练,因为涉及许多独奏段落,需要学生个人进行训练,在个人训练结束之后,再加入打击乐器。合奏时应讲求由慢渐快,不能一蹴而就。
在声乐、管弦乐与民乐的排练结束后,就是整体的排练了,由于分组时人数较少,训练的内容也是依据专业的不同而有所差距,所以在集体排练的初期可能会出现一些例如节奏、速度等问题需要磨合,任何排练都不能追求速度,只有将内容细致地表现出来,才能将音乐中精神层面的内涵有效地传递出来,这才是音乐实践教学的意义。
三、传唱《长征组歌》的现实意义
《长征组歌》作为一种红色文化,其学习与传唱可以激励高校学生拥有坚定理想、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大学生接受红色文化教育是培养爱国情怀最直接的办法。[3]《长征组歌》所传递的精神,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与责任感,以长征精神为指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长征组歌》是一部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传播正能量的优秀音乐作品,这种红色文化的传承可以弘扬伟大的革命精神,使师生在红色精神的熏陶下可以强化强国之心、报国之志。《长征组歌》以乐章讲述真实的历史事件,每一章都还原了红军长征路上的历史场景。《突破封锁线》中,描写的是红军在紧张的军情中,与敌人展开较量,在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下,依然毫不畏惧,突破敌人封锁线,展现了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形象;《四渡赤水出奇兵》中则描写了红军在毛主席的指挥和带领下,战士们面对敌方重兵把守,依然靠双脚四渡赤水,越过横断山险途,最終将敌人打败的情景。展现了红军战士们面对险情与紧张的敌情依然毫不退缩,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飞越大渡河》讲述的是红军战士们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历史事件,展现了红军战士们在面对险境依然无所畏惧,敢于牺牲的崇高境界;《过雪山草地》则讲述的是红军战士们在长征路途中,忍受着饥寒交迫,断粮过雪山,在草地就以野菜充饥的情景。但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红军战士依然以顽强的斗志,以豪迈乐观的态度征服雪山和困苦,体现了红军战士勇于战胜一切困苦的英雄气概。
《长征组歌》作为一部传承红色精神的优秀音乐作品,不仅展现了红军战士坚定的意志,共产党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除此之外还展现了军与民的鱼水之情。通过《长征组歌》的传唱,可以让学生懂得在逆境中也要坚强面对,懂得逆境更使人坚强的道理,增强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敢于面对一切阻碍与困难的意识,让红色精神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
结 语
红色精神是全党及人民共同的财富,是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是新形势下国家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高校音乐教学实践中对于红色精神的传承是不可或缺的,红色精神对于全党及全国人民的发展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师生同样肩负着红色精神传承的使命,《长征组歌》作为红色精神的一种代表,更应该在音乐的实践教学中得到重视,将红色精神的传递视为己任,是所有高校师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责任编辑:张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