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
臧婷
[摘 要]
2019年9月28日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大厅上演了一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与俄中建交70周年音乐会”。本场音乐会是由中俄美三国艺术家共同演绎,演出分为两个部分,上半场演奏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管弦乐作品《节日序曲》与作曲家左贞观的芭蕾组曲《小河淌水》,下半场演奏作曲家黄安伦的清唱剧《补天》。
[关键词] 音乐会;左贞观;小河淌水;黄安伦;补天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9)12-0144-03
2019年似乎是不同寻常的一年,祖国母亲迎来了第七十个生日。全球海内外华人对祖国的繁荣昌盛都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今年也是中俄建交70周年,为了纪念这两个有意义的70年,在遥远的莫斯科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与俄中建交70周年音乐会”。
9月28日在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大厅上演了一场由俄罗斯斯维特兰拉诺夫国家模范交响乐团、俄罗斯斯维施尼科夫国家合唱团与美国清羽合唱团参演的音乐会。特邀著名指挥家张锐(美)执棒,女高音独唱家李秀英(中)、男高音独唱家王歌群(中)、女中音独唱家尤丽亚·蒙尼巴耶娃(俄)和男低音独唱家谢尔盖·拜可夫(俄)联袂出演,值得关注的是,美国清羽合唱团的加入使得音乐会不仅有了家国情怀更有了全球化的色彩。在莫斯科,三国人民共同庆祝中国节日,这让音乐会变成了一场罕见的多元艺术盛宴。虽然国籍有所不同,但三国音乐家在音乐会中通过美妙的歌声来传递彼此之间的热情与喜悦。在曲目选择上,上半场将演奏肖斯塔科维奇的《节日序曲》与作曲家左贞观的芭蕾组曲《小河淌水》,下半场是作曲家黄安的清唱剧《补天》。本次音乐会还得到了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以及俄中友协的大力支持。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公使苏方遒、俄中友协副主席卢贾宁等嘉宾出席了音乐会。
音乐会开场曲目是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创作的《节日序曲》,这部作品创作于1954年,为纪念苏联十月革命三十七周年所做。从创作特征到表达形式,将这部作品列为开场音乐不仅能够体现纯正俄罗斯乐团的浑厚与激情,更能够突出这次音乐会的庆典主题。在乐队的选择上,俄罗斯斯维特兰拉诺夫国家模范交响乐团表现极为优秀,该交响乐团的前身是苏联国立模范交响乐团,成立于1936年,是具有近百年历史的优秀乐团。乐曲开始,铜管声部与打击乐器共同拉开了音乐会的篇章,凯旋似的号角不断召唤着人们,仿佛宣告着——“庆典开始”。尤其是小号的齐奏,优秀的号手将乐曲的主题演奏得淋漓尽致。紧接着呈示部从快板逐步变成急板,速度的变化使得乐曲在情绪上达到一个高潮,同时迅速调动观众的积极性,如同进入了一个盛大的宴会之中。之后进入主题,主题的进入并没有改变激烈的音符跑动,而是通过音色的变化与前面的铜管小号产生对比,单簧管,长笛,短笛这些木管乐器开始逐一展现自己的魅力。圆号则在副部主题的引导下缓缓进入,圆号与小号一柔一刚,与弦乐组展开了竞争。这样的配合一直持续到结束,在全曲中管乐成为整个乐曲的中心,而小号则是管乐中的明星,音色的把握使得全曲在情感上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而在写作手法上运用模进手段使得旋律不断翻涌,连绵不绝。这部作品作为开场曲发挥了东道主俄罗斯的热情好客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节日序曲的激情澎湃像是晚宴中的“前菜”,观众们似乎还沉浸在号角之中,而“正餐”悄然而至。第二部作品是芭蕾舞剧《小河淌水》组曲。小河淌水是一首由五声音阶、五个乐句组成的云南民歌,描绘了阿哥与阿妹在彩云之南的美好生活。这首民歌也是最早让世界熟知的中国作品,早在2004年就随云南青少年艺术团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舞台,2008年出现在北京奥运会的竞技场上展现中国民歌的独特魅力。说起芭蕾舞剧《小河淌水》就不得不提到这部作品的曲作者左贞观。左先生出生于1945年的上海,16岁移民苏联并开始了专业音乐学习,1999年被评为俄罗斯的功勋艺术家,2005年荣获普京颁发的友谊勋章。芭蕾舞剧《小河淌水》的原型来自于一次云南采风,受启发后一举创作了小提琴协奏曲《小河淌水》并在“聆听云南”音乐会上进行首演[1]。在当时一度被评为《梁祝》之后最优秀的小提琴协奏曲,之后在左先生的提议下,中俄两国艺术家联合将这部协奏曲打造成为了一部芭蕾舞剧。
该故事情节表现了龙宫的王子爱上了在洱海边的少女阿薇,并为此放弃了龙族身份。同样深爱阿薇的阿泰在愤怒和绝望中点燃了山林,族人决定用引来灾难的陌生人(王子)祭奠滇池龙王以求得甘露灭火。[2]最后王子与少女为了爱情魂归大海,永不分离。全剧分为八个部分,每一部分的标题都预示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如男子舞、女子舞、双人舞、火之舞、水草舞、萨满舞。虽然在音乐会上无法欣赏到曼妙的舞姿,但男主人公与女主人公采用固定乐思来进行描述,乐队精湛的表演似乎让主人公浮现在每个观众的脑海中,使之更具想象力。这部作品对于俄罗斯的听众而言已经非常熟悉,它的首演就在莫斯科轻歌院。在俄罗斯的芭蕾舞剧史上这部作品填补了俄罗斯十几年芭蕾舞剧创作的空白,同时还开创了多元文化创作的新道路。这对于中俄两国的芭蕾舞剧创作都是“第一次”,俄罗斯国家芭蕾舞团更是将它列入了剧团的保留剧目。
《小河淌水》的旋律悠揚地飘荡在音乐厅的上空,对于海内外的华夏子女而言更像是一种呼唤、一种乡愁、一种共鸣、无论台上台下音乐所带来的感染力使得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回归到了内心深处,也许这才是《小河淌水》的魅力所在。
音乐会的下半场是一部来自于作曲家黄安伦的清唱剧——《补天》。这部清唱剧选取我国的传统神话故事“女娲补天”。故事的主线叙述了女娲补天的事迹即拯救人类,在中国神话体系中女娲补天其实有条线索:一件是造人,一件是补天,即创造人类与拯救人类。这与西方的宗教清唱剧题材不谋而合。清唱剧这一体裁最初是在教堂中演出的大型声乐体裁,其故事情节主要选自《圣经》中的故事,创造人类与拯救人类也是主要故事情节。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东西文明在远古时期就显现出惊人的相似。将这部作品作为演出曲目之一,笔者认为这不仅体现出天下大同的愿望,同时也希望通过本场音乐会增进中美俄三国之间的友谊。
清唱剧《补天》词作者是过客先生,原名劉力前,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与学术经历,早年曾赴内蒙古插队生活十余年,后考入北京大学获得数学硕士学位,毕业后赴美留学,获得耶鲁大学博士学位并担任硅谷软件公司高级工程师。作为一名理工学者对文学创作有着极为浓厚的兴趣,
加上知青的经历使得其在文学创作上积累了大量素材,在这部作品之前就曾为多部作品进行剧本歌词创作如《海外游子吟》《禹王治水》《大风歌》。该作品的曲作者是著名旅居加拿大音乐家黄安伦先生。黄先生自幼跟随俄罗斯籍钢琴家学习钢琴,早年的学习让俄罗斯音乐风格潜移默化融入到了生活与学习之中,大气与深沉使得作曲家在创作时更加倾向旋律性的写作。事实上黄先生的创作知至知终坚持着旋律至上的做派。旋律性、可听性为这部作品的成功打下了坚持的基础,再加上刘力前先生的唱词,中国作曲家讲中国故事,让这部作品在今天的音乐会上更加出众。
这部大型交响清唱剧早在2017年就于美国加州大剧院首演并获得巨大反响,2018年在中国北京大学百年讲堂等多地进行巡演,在巡演过程中美国的清羽合唱团、游子吟合唱团为这部作品的顺利演唱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两个合唱团分别成立于1999年与2000年。他们并非专业的合唱队员,更多的是业余爱好者,身份从科学家到工程师,涉及各个领域,他们大部分都是华人,也有少量的美国表演艺术家。他们不仅要克服中文发音问题,还要力求在发音时做到字正腔圆。他们作为海外游子不遗余力传播与发扬中国文化让人不禁肃然起敬。
今晚的演出还是在俄罗斯的首演,来自美国的华侨音乐家,将“侨”化为“桥”为中美俄实现了互通互达,正如本次担任合音的合唱团——俄罗斯斯维施尼科夫国家合唱团团长说的那样,“这部作品带给我们的喜悦是无法想象的,同时也给予我们更多的思考,是什么样的因素让我们三个国家的艺术家如此紧密地在一起,愿我们能够享受这一美好的时光”。
本次音乐会担任女娲角色的是俄罗斯著名女中音歌唱家蒙尼巴耶娃尤丽亚,另一个角色“龙”则邀请了人民功勋演员谢尔盖·拜科夫担任,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张锐教授执棒。
在“枭鼠之歌”这一部分,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在剧中表现的是一个反面角色,作为一名男高音勇于尝试自我的突破是十分难得的,精湛的表演博得了全场观众的掌声与微笑,来自上海音乐学院的李秀英教授利用自己技术上的优势将德奥歌剧的演唱融入到了作品之中,在近70分钟的演出中,乐声、歌声为大家奉献了一场视听盛宴,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全场沸腾欢呼近10分钟,观众们尽情释放自己对这部作品的热爱,舞台上的演员虽然生活背景不同、国籍不同、语言不通但通过彼此脸上的笑容足以说明这一切。音乐会的最后加演了黄安伦先生的《塞北舞曲》,音乐会在观众们热情澎湃的欢呼中缓缓落下了帷幕。
中俄两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已经走过70年,纪念中俄建交60周年庆典音乐会画面似乎还在眼前,50周年庆典音乐会的旋律似乎还环绕在耳边、愿中俄两国的友谊能够像小河淌水那样:岁月静好,源远流长。
(责任编辑:张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