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下半叶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研究(1990至2000年)
王昱
【摘 要】1976年以后,国家全面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使得我国的钢琴音乐事业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不仅在创作手法上融入了西方现代的创作技法,创作具有“中国风格”的钢琴曲,而且一些作曲家还自创出了个人的创作理论。尤其是在1990年-2000年间。
【关键词】中国钢琴音乐;创作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4-0078-02
钢琴音乐进入中国已有了百年历史。在明朝万历年间,钢琴传入中国,但是并没有因此被国人所认知,直到学堂乐歌兴起之后,钢琴才作为伴奏进入到大众视野之中,并逐渐被人重视。到了1915年,中国有了第一部正式出版的钢琴作品——赵元任先生创作的《和平进行曲》,作品旋律采用了中国的民族音调为素材,加用西方传统功能和声作为伴奏,从而可以说是开创了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先河。但是这一时期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还处于萌芽阶段,在音乐创作方面还只是局限于学习和模仿。直至1927年,中国钢琴音乐才正式开始兴起,在这一时期的作曲家们创作了很多具有中国风格的钢琴曲,如贺绿汀《牧童短笛》、《摇篮曲》,丁善德《春之旅组曲》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钢琴音乐进入了空前繁荣时期,此时公开出版的作品有几百首之多,如汪立三《兰花花》,丁善德《第一新疆舞曲》,陈培勋《卖杂货》等。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这不仅仅是对中国人民的灾难,对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来说同样也是巨大的灾难,在文革十年中,许多优秀的钢琴家、作曲家都遭到了迫害,对西方新的创作技法以及流派的学习和借鉴几乎停滞不前,在这种条件下,作曲家们对艺术执着追求,开辟出了新的捷径——改编。改编曲在文革时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而且是文革时期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唯一形式。如钢琴协奏曲《黄河》,储望华改编《二泉映月》,王建中改编《梅花三弄》、《浏阳河》等等。文革过后,中国的钢琴音乐事业迎来了全面的发展,此时正值改革开放时期,钢琴音乐的创作热情空前的活跃,老中青三代的音乐作曲家都在探索着全新的“中国音乐风格”的钢琴曲。在这“百花齐放”的23年中,音乐教育和创作全面发展,钢琴创作也越来越多元化,在创作风格上也开始凸显创作者的特点,可以说中国的钢琴艺术由此开始了新的历程。本文所研究的就是在文革过后的“百花齐放”时期的后十年(1990至2000年),系统的研究整理这10年的文献甚少,笔者通过搜集来的资料进行梳理,对这10年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进行一个概述。
一、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发展历程(1990至2000年)
(一)中国钢琴音乐事业全面发展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各种方针的实施,使得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空前的机遇和空间,中国的钢琴事业也迎来了春天。
1.中国钢琴音乐教育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钢琴已经走入千家万户,“钢琴热”席卷神州大地,为了满足社会上的需求,1991年国家开始推行了钢琴业余考级制度,使得中国的钢琴业余教育逐步走向正规化。考级活动的开展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们学习钢琴的热情,中国钢琴水平也随着一代代青年学习钢琴的热潮而全面提高,大大地促进了国人对于钢琴的认识。
继“钢琴热”之后,一大批的琴童怀揣着梦想奔向了各大高等院校的艺考考场。随着各大高校纷纷建立音乐系,从而有力的推进了我国钢琴事业的发展,为我国钢琴艺术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为此后的钢琴音乐创作奠定了基础。
2.各类钢琴音乐大赛
从20世纪九十年代起,国际钢琴比赛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候,中国的钢琴家开始在国际钢琴比赛中崭露头角,其中有:1992年中国著名钢琴家孔祥东获得了第五届悉尼国际钢琴赛的第一名。同年中国著名钢琴家许忠获得了日本国际钢琴比赛会一等奖。
到1994年,重大的国际钢琴赛事有五个之多,国际钢琴比赛的参与者也日益增多。在1994年第十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代表了世界钢琴演奏的最高水平,人才荟萃,精英云集。中国著名钢琴家许忠以其敏锐的音乐感和高难度的技巧成为了本届最受欢迎的钢琴家之一,俄罗斯《音乐生活》发表的采访记录上记载:“他是这一届比赛中唯一战胜了李斯特的‘玛捷帕的人。”第一届中国国际钢琴比赛是我国有史以来举办的第一场国际钢琴比赛,它不仅提高了我国钢琴艺术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标明了我国作为一个文明大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而且我国选手在此次的国际比赛中表现得相当出色,中国选手陈萨和盛原分别获得了此次比赛的青少组第一名和青年组第二名。此次的中国国际钢琴比赛对推动我国的钢琴事业发展有着很大的意义,肯定了我国的音乐事业的繁荣和在国际上的地位。
在此后几年间的国际钢琴比赛中,中国选手也都能够获得优异的成绩。2000年的第十四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中,中国选手李云迪和陈萨分别获得了第一名和第四名。
(二)多元时期的钢琴音乐创作
这十年间的中国钢琴作品数量不多,却也是“星光璀璨”。有的作曲家们坚持着在中国调式特性的基础上,对民族和声进行着不断研究。有的作曲家们则在创作题材及技法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十二音技法”、“无调性手法”等创作技法上的新名词开始出现在他们的作品中。还有一些作曲家自己独创出了作曲技法体系,创作出了一些风格特异、极具创新意识的“中国当代”钢琴音乐作品。
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作品:改编曲有但昭义的《思恋》(1991年),崔世光的《刘天华即兴曲三首》(1998年),朱践耳的《南国印象》组曲(1992年)等;带有民族风格的独创曲有张朝的《皮黄》(1995年),曾光平的《苗山上的大三和弦》(1994年)等;运用现代创作技法的作品有王建中的《情景》(1994年),张帅的《三首前奏曲》(1998年)等等。
二、钢琴作品的分类
在这一时期(1990-2000年)中国钢琴作品的类型可以说是繁多的,下面笔者从创作手法和演奏形式两个角度进行分类。
(一)按创作手法的不同进行分类
从创作角度出发,钢琴作品的形式可分为改编曲和原创作品两大类。
1.改编曲
改编是指将原有音乐作品在其他的乐器上或以其他器乐音乐形式进行移植,或者对民歌等曲调以器乐音乐的形式进行发挥和编配。钢琴改编曲是指将既有的歌曲或器乐曲,在保持原曲相对完整性的情况下,改编为钢琴曲。改编曲中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类:
(1)由民歌或民间小调、小曲、歌曲改编而来的钢琴作品。
这类的钢琴曲大多都选用人民群众所耳熟能详的旋律,在其基础上进行加工和处理,这样就使一个即使对钢琴完全不熟悉的人也能够接受它和欣赏它。如:但昭义的《思恋》改编自抒情歌曲《那就是我》;朱践耳的组曲《南国印象》就是选取我国西南的五个少数民族的五首民歌进行创作。
(2)由传统的民族器乐曲改编而来的钢琴作品。
根据中国的传统民族器乐作品改编创作的钢琴作品是“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典型代表之一。在根据中国传统器乐作品改编创作的钢琴作品中,作曲家通过对原作品的引子、华彩等较为自由的地方进行简化,从而使得改编曲的结构更加紧凑。作品有:崔世光的《刘天华即兴曲三首》是根据国乐大师刘天华先生创作的优秀二胡曲《空山鸟语》、《良宵》和《光明行》为素材进行编创的一套极具民族精髓且又有现代创作技法的钢琴作品。还有黄若的《调声——芦笙舞》(1994年)模仿浑厚的芦笙音响,通过不同的手法来进行移植和改编。
(3)由戏曲、舞剧等其他音乐元素改编创作的钢琴作品。
这类由戏曲、舞剧等元素改编而来的钢琴作品通常和原音乐作品有着密切的关系,很多时候都是为还原音乐元素服务的,而且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扩大了原作品的影响力。作品有:王竹林的《童舞》(1994年)就是选自舞剧《徐福》,运用舞剧的体裁,来抒发悲怆难忘之情。
2.原创作品
同改编曲一样,我们可以把原创作品分为两类。
(1)具有民族风格的原创钢琴作品。
这类的乐曲就是要由作曲家独立创作,而且创作出来的乐曲要在旋律、和声、调式或是曲式结构等方面具有民族风格的特点。
如:曹光平的《苗山上的大三和弦》就是运用传统的技法,把苗山上的自然风光和淳朴苗民们的性格和舞蹈描绘得淋漓尽致;张朝的《滇南山谣三首》(1992年)由《山娃》、《山月》和《山火》组成,《山娃》采用了滇南彝族地区特有的调式和音调。《山月》的主题材料取材于云南红河地区的童谣。《山火》则是采用云南彝族萨尼人音乐风格写成;张朝的另一部作品《皮黄》把我国800年间形成的戏曲文化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巧妙地运用京剧元素谱写出了一首具有强烈民族特色的钢琴作品。
(2)运用现代技法创作的中国钢琴作品。
简单的说就是运用“无调性手法”、“十二音体系”、“偶然音乐”等西方作曲理念,来进行创作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钢琴作品。
如:高平创作的《舞狂——向阿斯特尔·皮亚佐拉致敬》(2000年)就是受阿根廷作曲家阿斯特尔·皮亚佐拉音乐风格的影响而作,以传统的阿根廷“探戈”舞曲节奏为基础,既有不协和音的强烈色彩,又有民间舞曲般淳朴的作曲风格,别有一番“异域风情”;张帅的《三首前奏曲》创作于1998年,第一首运用无调性手法,具有爵士风格。第二首相对于第一首来讲调性上明显稳定一些,有一种“神秘性”。第三首则是具有“年轻的力量”,很像狂想曲的题材。
还有张纯的《前奏曲》、邓尔净的《序曲》、石夫的《山歌》以及段继抒的《奏鸣曲》都是运用现代技法,富有现代风格的作品。
(二)按照演奏形式的不同来进行分类
钢琴作品从演奏的形式上进行分类大致可分为三种:独奏曲、协奏曲、重奏或合奏以及其他多种形式等。
较典型的协奏曲有赵晓生的《辽音》(1990年)和张朝的《哀牢狂想》(1996年)等等。
在这一时期的中国钢琴作品中独奏曲占据大多数,协奏曲相对较少。其他形式的乐曲就更不多见了,都是一些小型的作品。
三、结语
随着我国的发展,中国的钢琴事业也在进行着突飞猛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音乐人创作出了具有“中国风格”的钢琴作品,关于中国钢琴音乐的研究已经越来越被广大音乐人士所重视,笔者通过收集整理,希望能够对以后更多的学者关注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杨洪冰.中国钢琴音乐艺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1995年中国音乐年鉴[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3]刘秋明.试论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
王 昱,江苏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
指导老师:卜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