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大脑”来了!传统媒体人该怎么应对

肖成菊
摘 要 我们正处于一个高科技时代,作为最老的纸媒来说,经历了广播、电视、网站、各类新媒体(自媒体)的出现,每一次都是极大的冲击。近期又出现了“中央厨房”“媒体大脑”,这又是两个什么新“玩意儿”?文章从“中央厨房”“媒体大脑”的释义,分析各自特点,对比异同,阐述了在当前背景下传统纸媒人该如何应对“媒体大脑”的到来,探讨了传统纸媒人应该采取的策略。
关键词 “中央厨房”;“媒体大脑”;传统纸媒;应对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03-0092-02
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人都有一种被赶超的压力。作为传统纸媒的媒体人,我们更感到压力。因此,建立全媒体“中央厨房”成为媒介融合的创新之举。由新华社和阿里巴巴合资成立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公司新华智云自主研发而成的、中国第一个媒体人工智能平台——“媒体大脑”横空出世,在成都第五届中国新兴媒体产业融合发展大会现场,数百人见证了新华社使用这台“媒体大脑”现场制作并发布了国内首条人工智能视频新闻,这条时长2分08秒的带解说词的视频,耗时只用10.3秒。
科技真是日新月异。还没弄清楚“中央厨房”的含义及操作,“媒体大脑”又来了!
1 “中央厨房”“媒体大脑”究竟是什么
提到“中央厨房”,你肯定想到吃,是的,“中央厨房”起初就是指餐饮行业中统一采购、统一配送、标准化生产的大厨房模式,它的优点就是通过集中采购、集约生产以降低成本。我们今天要讲的媒体“中央厨房”与此相似,应该是由此引申而来,它的工作流程可概括为“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实际就是媒体面向受众、面向国际、面向未来的新一代内容生产、传播和运营体系。
关于“中央厨房”,近年来很多媒体在积极实践,2015年3月,人民日报两会报道推出“中央厨房”。到2017年,上线“中央厨房”的报业集团很多。比如开办“中央编辑部”“全媒体平台”或者“滚动新闻部”等,虽然名字不同,实际核心理念是一样的:一个新闻产品、多个传播出口。记者把新闻采集回来后,整个集团可以资源共享,融媒体依据自己特点和需求修改成多种不同的新闻产品。在系统建设中,也大量运用了互联网技术(虚拟化、云计算)、大数据分析技术、移动技术,完成融和生产,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互联互通”。
“媒体大脑”是中国第一个媒体人工智能平台,这是中国第一次正式宣布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用于服务海内外媒体。它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AI)、物联网等技术,涵盖了报道线索、策划、采访、生产、分发、反馈等全新闻链路。就如新华智云联席CEO徐常亮所说:“媒体大脑是专为媒体机构打造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新闻生产与分发平台。”
2 “媒体大脑”有什么特点
这个智能媒体生产平台,有八大功能,包括智能媒体生产平台、采蜜、人脸核查、用户画像、版权监测、智能会话、语音合成、新闻分发。它通过视频摄像头、传感器、无人机等方式自动采集、自动发现新闻线索,再经由图像识别、视频识别等技术由机器进行内容理解和新闻价值判断,智能生成数据新闻等新闻线索和新闻素材提供给媒体和
记者。
它的特点,一是录音转换文字,就是它的专业级录音应用“采蜜”,实现了将录音内容自动转写为文字的功能。尤其适用于采访会议等多类场景,并无缝衔接移动端和PC端,显著提高了记者的工作效率和内容生产力。
二是人脸核查,能保真实。基于它精准的人脸识别系统,可以在海量的图片、视频素材中确认特定人物,大大减轻事实核查环节的工作量,在源头上防止虚假新闻出现。
三是版权监测功能,能提供全网涵盖自媒体的版权监测,将原创内容纳入“媒体大脑”的保护下,让各类内容侵权行为无所遁形,抄袭、洗稿等乱象将受到有效遏制。
四是画像功能,这项服务除了通过数据清楚描绘用户偏好需求外,还能通过偏好需求分析,掌握用户的潜在需求,这样就可以让媒体不只是根据用户的需求推送新闻,而是可以根据用户的偏好采编产制新闻。
还有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快。“媒体大脑”最具特色的功能,莫过于10秒写稿了。传统新闻生产流程可能需要30分钟到1个小时,但“媒体大脑”新闻生产流程却可能只要10秒到20秒。
3 “中央廚房”“媒体大脑”有什么异同
相同的是,它们都是高科技产物,它们都是媒体人的工具,我们媒体人都可以用到它们,它们可以提高我们媒体人的工作效率。
说区别,就大了,“中央厨房”实际就是融媒体时代的一个采编平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现在任何一家纸媒,至少都有报、网和“两微一端”(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一次采集,多头发稿,也就是一个题材,报网微端同时采用,根据自己的特色再加工成稿发稿,“中央厨房”就是构建适应融媒体生产的策、采、编、发网络,主要是设立总编调度中心,让资源共享、大家协同作业,采编联动,极大地节约了采集新闻成本。
而“媒体大脑”是一项人工智能技术,主要用于记者找线索、采访和成稿。
对新闻人来说,两者都是新闻工具,为了不落后时代,抓住更多读者,提高工作效率,应该考虑先上“中央厨房”这个采编系统,这也是《人民日报》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先前一步实验证明了的很实用也便于管理的融媒体采编平台。
但“媒体大脑”,我们更不能忽视它,既然它已经问世了,又有这么多的优点长处,能够极大提高效率,解放人力,何乐而不用呢?有人预估,从现在开始,在未来的10到20年,世界上的人工智能化会逐步增多,最低会淘汰20%的人工。有条件的媒体人迟早都会使用“媒体大脑”。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这些传统纸媒人,尤其是经济条件比较薄弱的地市纸媒,该怎样应对这个“怪物”。
4 传统媒体人如何应对“媒体大脑”的到来
“媒体大脑”所瞄准改造的就是已有数百年历史,历经时代淘洗变革的媒体行业。尤其在发布现场,用10秒钟秀出了自己的临场发稿能力,不免让在场的媒体记者感觉到“失业危机”。
它的特点不只是快,它能从采集而得的数据中,识别异常的新闻事件,进行是否值得报道的新闻价值判断,之后启动数据进行新闻写作,而在写作过程中,不只应用先前采集而得的数据,而是进一步扩大调用与此一新闻事件相关的数据,并获得突发事件报道的线索,近而完成新闻写作。它们全天候的记录,更快、更客观,要出现假新闻很难。它的这些长处决定了它一定会被媒体人用来为媒体融合这颗种子浇水施肥。
首先,作为传统媒体人,不用害怕我们被机器取代。它只是一台机器,是我们从事新闻工作的工具,现在是融媒体时代,各传媒之间竞争拼的就是新闻的速度,谁有独家新闻,谁有看点的深度报道。这个智能机器,你可以用,我也可以用,谁都可以用;你暂时不想用,别人就会用。它就是一台帮助你更快更方便完成采访的机器人。正如新华社相关负责人介绍,“‘媒体大脑和人工智能新闻的出现,不是要取代记者和编辑,而是在更高层面上,把人与物的延伸连接起来,更快、更准、更智能地获得新闻线索和新闻素材,赋能记者和编辑,帮助媒体提高生产力。媒体大脑可能不是未来媒体发展的唯一方向,但一定是其中一个方向。”
阿里巴巴首席技术官王坚也表示,人机结合写作将是随后的发展方向:“下一步的计划就是赋能记者,让记者有机器智能的武装,可以探寻背后庞大的新闻资源。”
也就是说,未来发展方向:人机结合写作。
其次,我们要明白,“媒体大脑”不能代替人脑进行创意,思考一些有深度的东西。在机器的帮助下,它将一些简单重复和需要大量时间精力去做的工作替我们做了,就能使我们的记者有更多的时间去观察社会,去体验社会,去提出问题,去思考分析,去做更加有创造性的事情。
“媒体大脑”可以很客观地去记录新闻事实,智能化的调动大数据,再按照新闻报道的五个W去秒速写作新闻,它所做的这些都是机械地简单复制工作,可以大量节省人力,进而让原本在做的人可以做更有价值的事。比如说,大量的突发事件或者是数据事实式的新闻就完全可以通过“媒体大脑”系统完成,我们记者的工作就转变成为善用“媒体大脑”所提供的基础建设资源,进而产制出更具有价值的深度新闻。
参考文献
[1]王君超.为什么如此被看好?从“中央厨房”看媒体深度融合[N].光明日报,2017-01-16.
[2]佚名.新华社发布“媒体大脑”中国首个媒体人工智能平台[N].新华社,2017-12-27(6):58.
[3]佚名.“媒體大脑”发布计算、数据、万物、智能重新定义媒体[EB/OL].[2017-12-27].http://finance.youth.cn/finance_gdxw/201712/t20171226_11204581.htm.
相关文章!
  • 2016年短视频产业发展的八个关

    【摘要】中国的短视频产业兴起于2013年,历经三年积累,2016年其发展呈井喷之势并形成产业风口。临近年关,文章以八个关键词总结2016年短视

  • 媒体融合环境下的地方电视节目

    赵爽<br />
    【摘 要】媒体融合是本世纪媒体革命的核心,对地方电视台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媒体融合既给地方电视台提供了发展的机会,也

  • 知识共享协议与博客版权问题

    【摘要】在博客领域,与合理使用、法定许可、授权许可等版权制度相比,知识共享协议更具有利益平衡价值,以及解决版权问题的功能独特。博客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