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快乐的学习阵地
摘要语文课堂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必须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享受学习的快乐。本文从教材、教师及情境设计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课堂教学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材教师教学手段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是开启和展示学生智慧的核心场所。走进语文课堂,必须在《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下完成教学任务。那么怎样让我们的语文课充满魅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快乐阵地呢?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美的内容,加强审美教育
语文课本中古今中外的典范作品本身就是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集萃的宝库,语文教育就是引导学生深入地感受其中生动、丰富的审美内容和审美形式。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内容很多,大致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读语言美。语文学科的审美内容首推语言美,语文课本中的许多文章文质兼美,特别是散文和诗歌,意境深邃,语言精美,具有很强的美感,其中渗透着作者的情感。朗读就是把书面作品变成有声的、创造性的语言艺术活动。教学中除了反复诵读之外,教师需要紧扣文本,找准情感点。并把这种情感传递给学生,让他们用心朗读,充分感悟,与作家直接交谈,领会文中思想内容、精神实质以及语言的气势、节奏、神韵等。从而给书面语言注入新的血液。陶渊明的《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写出了幽美淡远的景与悠然自得的情,诗歌中那个悠然望山的人和翩然归林的鸟,不禁使人心旷神怡,若有所思,这岂不是作者向往之所在?《再别康桥》一诗语言优美洗练,诗句轻盈柔和,用韵细密精巧,诗行长短句构成了一种参差错落、舒缓有致的声调,诗歌的开头与结尾回环反复,使诗歌有很强的音乐美,读之魂牵梦绕之感,亲切依恋之情如流水一般自然流淌而出。
2绘形象美。文学即入学,塑造生动的人物是文艺作品的主要任务之一,讲授课文时不妨引领学生去欣赏人物的形象美。美的形象指的是教材中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生活图象。人物形象主要美在情操和人格上。美丽而忠于爱情的罗敷:保家卫国的巾帼英雄花木兰;勇争女权的苏珊,安东尼:为信念而献身科学的玛丽,居里……借助作品中的优秀形象陶冶学生的情感,用外在的美好事物塑造他们内在的美的心灵,培养美的情操,磨砺美的意志,促成积极美好的人生观的形成。
3品意境美。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读文章,体味出意境,读起来才有滋有味,学语文,品得出韵味,学起来才乐此不疲。语文教学必须善于引导学生体味文章的意境美,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在美的熏陶中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怎样品美的意境呢?首先通过朗读来体味,诵读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应用豪迈昂扬的语调,使人仿佛置身于壮阔的打猎场,目睹着“聊发少年狂”的诗人饮酒尽兴之际,“鬓微霜,又何妨”的满怀豪情,“西北望、射天狼”的壮志冲天。《天净沙,秋思》被誉为散曲之冠,教师范读时宜用凝重、哀婉的语调。构建出一幅苍凉萧瑟的秋郊夕照图,让学生去体会游子漂泊天涯、有家难归的惆怅与苦闷。其次。通过联想与想象来再现。德国著名文艺理论家莱辛说:“凡是我们在艺术作品里发现为美的东西,并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想象力通过眼睛去发现为美的。”如“诗中有画”的《山居秋暝》,寻常的风景人物一经王维的简笔勾勒,便具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味。作者遣词用语不着意经营却构成一幅清新而宁静、生机盎然又祥和优美的山居秋暝图。引导学生在读中去感悟、联想与想象,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化为美丽的艺术画面印入学生的脑海,进而体会到作家抒发的深情。
4悟事理美。领悟事理美是指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对审美形象的意味、内容及象征意义的整体把握和全面地占有,是探求审美对象内部联系的理性认识活动。教材中的许多作品,文情并茂,渗透着极其深刻的人生哲理,教学中让学生从中发现、感受、体会、领悟。教学《钱塘湖春行》、《望岳》、《三峡》等古诗文时,借助文中带有主观色彩的生动形象,在反复吟咏中体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超功利的情怀。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引导学生感受杜甫在风雨屋漏、长夜无眠时唱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高尚,启发学生明白人如果出于功利目的去奋斗是狭隘的。教书必须育人,育人从培养美好的情感人手,在诠释作品时,以理育情,熏陶感化学生,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最佳效果。
二、提高教师个人修养,努力增强人格魅力
教师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还具有以人格培养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的特点。富有文学因素和情感色彩的语文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的重要阵地。作为中介的语文教师的言行美直接影响教育效果,
1令人陶醉的语言美。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教师能够驾驭语文课就是凭借其特有的语言魅力来紧紧扣住每个学生的心,
首先,教师的语言要精准,即准确、畅达、文雅。课堂语言要精炼,在课堂表达上要符合语言规范,要有条理、合乎逻辑,重点突出。
其次,教师的语言要生动、亲切。实践证明,诙谐幽默的语言可使学生处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之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能活化教材中让人眼花缭乱的各种美的形象、感情、意境,使学生身心受到美的震撼;而富有启发力的“引而不发”的语言又将学生有效地引向优美感人的艺术境界。学生在教师美的语言的激发下,情迁意动,思绪飞扬,使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
此外,教师的语调与体态要恰当。对不同教材用不同的语言表达,避开千篇一律的模式,而采用多样化的语言风格。优美的语句伴以优美的语调,能带给人赏心悦目、轻松愉快的情感,悲伤的言辞配以低沉的语调,能激起学生沉痛伤感的情绪。重点,难点时声调要有力度,甚至可适当放慢语速,让学生有时间再咀嚼理解,
2教书育人的和谐美。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育功能的基石,是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前提。语文课堂上,教师在倾听学生的交流时,除了认真地听,还要作出反应,让学生感觉到你确实在用心听,为他们创造一个能令他们感到被尊重、被理解的心理环境。教师要以平和欣赏的心态去信任理解学生,同时还要有热切的期望和诚挚的爱,树立可亲可敬的教师形象,以民主的教学作风来激发学生的情趣,达到师生和谐相处,“学”因教而进,“教”因学而益深。
三、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多媒体集文字、图像、视频、动画、音频于一体,具备强大的综合功能,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传达出大容量的信息。如《南州六月荔枝丹》中大量地引用诗文,要写在黑板上再讲解是非常困难的,作为材料发给学生又无法引起学生的注意,但用多媒体只需点击一下就可完成,节省的课堂时间可以留下来充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文言文教学中字词的梳理很重要,如果使用多媒体既能重点明确,又可以节约时间。语文教本的内容丰富。朗读、图像的辅助功能常常受限制,而多媒体集声、文、图、形于一身,特别对于古诗文教学往往会锦上添花。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注重发挥语文课堂的魅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才能“快乐”我们的语文课堂。
作者简介:薛江丽。福建省福安市老区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