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语文学习的法宝
摘要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佳作,对学生提高语文水平及能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借助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了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背诵以及背诵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背诵语文学习学习方法
高中教学以来,我发现班里很多学生都怕背书,他们能拖就拖,能赖就赖。我想,这么多的好文章,不愿背诵岂不可惜。高二一开学,我就把背诵放在首要位置。在学习第一单元和第五单元后,为了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去背诵积累,我决定举办一次古典诗歌散文朗诵会。
一切前期工作筹备完毕,准备半个月的古典诗歌散文朗诵会终于拉开帷幕。
前方的黑板上书写着这节语文课的主题,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主持人朗声说道:“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金秋十月,我们迎来了诗歌散文朗诵会……”这是我班语文课代表。她本是个很内秀的女生,平时课堂发言并不多,当我在班级通知开展朗诵会时,她的眼眸亮晶晶的。下课后,她来找我,希望能借助这个机会锻炼自己。此时,台上的她虽有点拘谨,但语言流畅,而且极力表现出自然亲切。
我坐在评委席上,看着台上学生有条不紊的抽签、声情并茂的背诵,偶尔也有因紧张而卡壳的情况,不由得让我想起开学初的几堂课。
链接一!明确意义
开学初第一节语文课上。
学生刚拿到课本,一听到我介绍高中语文第三册课本有两个单元的诗词和两个单元的文言文时,他们就皱着眉头唉声叹气:“这学期惨了,要背成呆子了。”他们满是一副抵触情绪。
“可语文新大纲规定要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呀,”
“真累!”他们一副心不甘情不愿的表情。
听了学生这番话,怎么办?是生气骂他们几句强压要背,或是垂头丧气消极背诵,还是激发兴趣鼓励去背?
诵读是一种值得发扬的阅读习惯。但我知道情感与认知是语文教学的双翼,二者互为条件。互相作用。学生如果不理解背诵的好处,不理解老师的苦衷,那么效果会大打折扣。
想到这里,我决定让学生们在思想上重视诵读。于是我问:“你知道古人怎样看待诵读吗?”
一学生答:“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另一学生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我笑着说:“不错呀!这是孙洙和杜甫的诗句。”
“那是强调读,没说背呀。”一学生反问。
“是吗?古代凡是才华横溢之士,无不是满腹文章。如若不背,文章怎会满腹?其实。当代老一辈专家学者对于背诵的好处也是津津乐道的。茅以升说:‘经常背诵古文,使我渐渐掌握了作文的道理,了解了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谙练了语言的流畅和优美。”
此时已经有很多学生抬眼看着我,我于是继续说:“很多学生很喜欢巴金,巴金少年时能背《古文观止》,成为文豪后,他说:‘我仍然得感谢我那两位强迫我硬背《古文观止》的私塾老师。这两百多篇古文可以说是我真正的启蒙先生。我后来写了二十本散文,跟这个启蒙先生很有关系。”这时,学生的目光不再勉强和厌烦,很多肯学习的孩子眼中流露出信服的神色。
“老师,对于我们理科班的学生。背诵到底有什么好处呢?~位平时背书不大用功的男生慢吞吞的问道。
“大家说说。”我用鼓励的眼神看着其他的同学。
“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
“还可以增强记忆力。”
“我觉得还可以为今后作文打下牢固的基础。我平时爱读书,写作时会不由自主地模仿别人好的立意、谋篇、遣词、造句。一位写作很好的女孩回答。
“是的,耳濡目染之下,语言表达的能力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熟读背诵得越多,在作文时,就愈能得心应手。”我点评道,“汉语音乐性强,便于诵读,名篇佳句朗朗上口,只有通过诵读,才能提高对语言的感悟力。”
“还能在高考默写中得高分呢。一学生调皮的说。
我把传统语文教学中优良做法告诉学生:古人十分重视背诵,把背诵当作语文教学的第一法宝。学生十五岁以前,让学生背一定数量的文章。不但四书、五经,还有天文、地理、史学、算学之类,都须熟读。所以,我们趁青少年时期多读多背,如能背下几百篇文章,几百首诗词,就有了厚实的基础,腹内也就不再空空如也了。所以说,背诵是语文学习的法宝。”
链接二!传授方法
学完第五单元的《六国论》后的一节语文课上。
第一单元学习后,大多数学生觉得容易背诵。因为诗歌篇幅不长,音韵和谐,便于记忆。学完《六国论》后,近一半学生觉得难度很大。我适时提问:“很多学生一提到背诵就认为是死记硬背,其实,背诵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法。关于背诵,你们有哪些巧妙方法?”
“我喜欢熟读,很熟后自然能背。”
“我在理解的基础上有目的的记忆。”
“诗词和骈文这类内容,我常利用对偶、对举、排比、设问等修辞去背。”
听了学生的话,我很高兴,他们其实对背诵很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我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背诵有三种方法:(1)口熟。就是通过反复朗读,把课文的语句按先后顺序录在自己的记忆带上。这种记诵凭靠的是对声音的直感,背诵起来常常是不假思索的,这种背诵的内容是不稳定的。(2)利用支撑点。就是在粗知内容大意的基础上,先记准若干关键语,包括名句、佳句以及段落的起结和衔接上下文的语句,用它们作为支撑点将全篇贯穿起来。这种背诵已含有很大的理解记忆成分,但仍然不够。(3)掌握文章的思路。即努力探索作者为文之用心,特别是要弄清文中各个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作者行文方式上的一些特点,使其言‘若出于吾之口。这就纯属理解记忆了,即便不能完全达到,能向着这个目标努力也有助于巩固记忆。”我边说边把方法写在黑板上。
链接三:组织比赛
单元复习课后。
学完一、五单元后,我确定具体时间,学生自己组织,提前筹备朗诵会,我只协助指导,并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参加。学生经过热烈讨论,确定主办单位、主持人、竞赛规程、评选奖项等。
班委会成员分工合作,安排程序,拟订细则:主持人精心写稿,认真排演;每个组里的同学积极备赛,背书好的抽查较差的,朗诵水平差的请教好的,他们一下课就凑到一块,你给我一个建议,我给你一个鼓励……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习为中心”,强调教学过程重在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和主动发展,特别强调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和探究活动中来,激发学习兴趣,激励学习热情,让每个学生能充分发挥出自己内在的潜力,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出最大的成就。看样子,这次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封闭”为“开放”,使学生们大有所获!
朗诵会上。学生激情洋溢的陈词。慷慨激昂的背诵,再也不见前期学生背诵时的疲沓和懒惰。颁奖时。你瞧:号称“背书王”的王艺获得班级一等奖,笑得多灿烂呀。秦玉海,为了弥补普通话较差的缺点,课文居然能倒背如流,而且感情自然贴切,他也获得一等奖。他腼腆的笑着。第二小组荣获优秀集体奖。很多学生都得到奖励。下课铃声响起,很多学生还都沉浸在紧张而喜悦的氛围中。
最后,我送学生一句话:“若能劳于背诵,终会益于语文。”
作者简介:魏志军,南京师范大学2006级教育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