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句、段”微格作文教学策略

    摘要:“词、句、段”写作教学,不同于传统“字、词、句、段”阅读积累,亦非研究遣词造句,而是由词打开思维,进行“句、段”写作的逐步升华,这是解决中学生写作思维障碍的一种策略。微格作文以微见整,以点带面,将宏大的写作教学体系分解为操作性强的微格教学,而“词、句、段”则将微格作文教学具体化。在写作教学实践中,“词、句、段”微格作文教学策略显示了其有效性和优势。

    关键词:“词、句、段”;微格作文;教学策略

    一般而言,作文教学课堂仅一课时,学生难以完成整文写作,教师则多以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的训练或几种写作技法为教学目标,学生能掌握一定写作技法并形成几段文字,此实质即微格作文教学。“所谓微格作文教学,就是将写作学的知识系统分解为若干个有机的部分,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进行分解教学的方法。”[1]我们对我校近四百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显示思维方面的困扰是学生写作的最大问题,其次才是语言表达和写作动机。引导学生打开思维是写作教学目标的重中之重。“词、句、段”写作教学策略,不同于传统“字、词、句、段”阅读积累,亦非研究遣词造句,而是由词打开思维,进行“句、段”写作的逐步升华。

    例如,写人作文应抓住人物特征进行描写。从词入手,抓住人物特征之后,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文字体现人物特征,最后形成片段作文。此种教学,用一个或几个词直接、简洁地点拨学生思维,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写作,“把课堂还给学生”[2]。

    再如,借物抒情写作教学,对于初中生来说间接抒情是写作的一大难点。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主题为“借物抒情”,设计在学生学习完鲁迅的《雪》、巴金的《日》《月》、郭沫若的《雷电颂》等文章之后,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了解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但是让学生借物抒情仍是有较大难度,主要是因为初中生情感较为简单,且情感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产生;学生不知道如何将物和情联系起来。本文以借景抒情的写作教学为例,探讨“词、句、段”的写作策略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写词语打开思维

    导入:以两张生活中的风景照为引子,一张为阳光照耀下的竹林,光线透过竹叶映在蜿蜒的小路上;一张为长江大桥上乌云蔼蔼,江水和天空都呈青色。让学生判断这两张照片给人的感觉,并说明理由。学生都能判断出阳光明媚那张照片让人心情愉悦,而乌云滚滚的照片则让人心情抑郁。学生通过对比,认识不同景物能够传达出不一样的情感。接着让学生思考生活中還有哪些景物可以传达出类似的情感。

    学生写出表达愉悦或积极情绪的景物有:花儿、彩虹、白云、蓝天……

    学生写出表达抑郁或负面情绪的景物有:雨、落叶、枯草、黑夜……

    学生在写词的过程中会发现有些景物既可以传达积极情绪,又可以传达消极情绪,如月亮、雪、风等。顺势,让学生给这些景物前面加上修饰语,让这些传情模糊的词语传达的情感清晰起来,如皎洁的月光、冰冷的月光等。

    通过练习,学生的思维从抽象的借景抒情变得具体,清楚地认识到了生活中许多景物都可以传达情感,而不同的景可以传达出不同的情,初步感受到同样的景物会受情感的影响,变得有些不同。词打开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找到了写作的素材,让不知从何着手写作的学生有了一个简单的开始,缓解了学生的畏难情绪,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写作信心。

    二、写句子深化认识

    写词语的简单让学生拥有一定的成就感,此时再让学生从自己所写的词语中选择一个或几个,写成一两个句子,表达某种情感,并提出要求,不能直接抒发自己或人物的情感,只能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情感。学生作品举例:

    绵绵的细雨,和着风,叶子随风飘落,投入枯草的怀抱,享受秋的清凉。

    在风雨交加的黑夜,我坐在床边,凝视着那无尽的黑暗。

    乌云无情地吞噬了寒夜中唯一的光明,雨势渐渐变大,雨声敲打着人们的心灵。

    学生完成句子后进行小组交流,一位同学念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猜测他要表达的情感。在交流中发现部分句子,作者本人想表达的情感与读者感受到的情感有一定隔阂,主要原因是句子短小,没有具体的情境,容易产生歧义。引导学生认识情感的表达不能脱离情境,文章中的借景抒情往往是在具体的情境之中,恰当地通过景物描写传达人物的心境。

    学生通过写句子,体验了如何借景抒情,并深化了对借景抒情的认识。

    三、创设情境写段落

    引导学生回想一种场景,如受到了老师、家长的表扬或批评,与家长、好友争吵等,询问学生当时周围的风景给他怎样的感受,让学生试着写一段文字,并提出要求:尽量不出现直接表达自己情感的词句;将情感融入写景之中;注意情与景的协调。

    教师给出几种情境创设的开头,让学生续写。如:

    我冲出家门,脑海里还回旋着刚刚与父母争吵的场景,走在……

    挨了老师的批评,我耷拉着头,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

    不强求学生一定按照给出的开头续写,但要让学生明白情境创设对传情的重要性,且开头宜简不宜长,直接明确感情基调。

    学生完成写作后,教师进行技法指导,引导学生对自己写作的片段进行修改。例如,引用鲁迅《雪》中的片段:“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腊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3]总结写作技巧:调动多感官、运用修辞手法、展开联想和想象等,让学生运用其中一或多种技法,对自己的写作片段进行修改。

    学生作品举例:

    我冲出家门,脑海里还回旋着刚刚与父母争吵的场景,走在江边,凄惨的月色撒在望不到边的江面上,淅沥的小雨打破了江面的平静,寒冷刺骨的风像一把锋利的小刀胡乱地刮在我的脸上。

    与久违的朋友见面,脑海里回荡着儿时的甜蜜。蔚蓝的天空下,太阳将温暖撒满人间,微风轻抚大地,撩起我的屡屡青丝。空气里弥漫着花的香味,让人陶醉,仿佛张开双手,会有翅膀带我飞翔湛蓝的天空。

    空中弥漫着嘲讽的气氛,好似同学的讥笑,沉重的雨和着风,皱巴巴的花瓣谢了原本的美丽容颜,雨滴打在落叶上,风吹拂它投入枯草的怀抱,落叶与凋零的花瓣一起享受无边无际的荒凉。

    第一则作品运用比喻修辞,写出自己与父母争吵过后的伤心;第二则作品展开想象,表达了与朋友相聚的喜悦;第三则作品运用拟人修辞,赋予叶子“我”的情感,写出我被人嘲笑的孤独、内心的荒凉,而“享受”一词又将“我”的情感变得复杂起来。

    在情境中,学生尝试通过景物描写,甚至运用各种写作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尽管部分学生还是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表达情感,但通过这样的创作过程,学生对抽象的“借景抒情”有了具体的体验和认识。

    以上主要以借景抒情作文教学为例,对微格作文教学实践进行探索,实证了“词、句、段”策略的有效性。“词、句、段”写作教学策略的主要益处在于:首先,“词、句、段”循序渐进地写作,通过词打开学生思维,通过写句深化学生的认识,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的思维自由流淌出来,逐步解决学生在写作中的思维阻碍问题。其次,“词、句、段”写作能分解写作难度,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提高写作信心。再者,现代教学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写作水平参差不齐,“词、句、段”写作能让所有学生参与到写作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微格作文教学,本是以点带面,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词、句、段”将点变得更加细微,让宏大的写作教学变得明确而具体。

    注释:

    [1]刘春文.微格作文解码[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3.

    [2]叶澜.“新基础教育”语丝[J].基础教育,2004,(5).

    [3]八年级下册语文[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熊程(1990—),女,重庆市巴南区花溪中学教师,主研方向为阅读与写作教学。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

    梁信雄摘 要:情境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基于既定的教学目标,并遵循科学的教学理念而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富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

  • 幸运的我

    张万福在这个凡事求快的时代,提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笨劲,很多人不以为然,甚至不屑、鄙视,我就是这些人中的一个。老师不厌其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