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电子积木探究2018年江苏物理高考第8题

    吴芳

    

    

    

    摘 要:本文立足于物理实验课程改革需要,将中小学研究型课程中的学具——“电子积木”引入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把一道物理高考题的讲解变得具体,生动,令人印象深刻。目的是使更多的学生随时随地可以探究物理实验,感悟物理学科带来的魅力,促进物理核心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电子积木; 电容器; 充放电

    中图分类号:G633.7?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8-022-002

    1.引言

    高二选修3-1《电容器的电容》一课中充放电内容作为一个非重点知识,课本上以“从灵敏电流计可以观察到短暂的充电电流、放电电流”一句而过,很多老师也是一带而过,学生更是一知半解。以至到了高三,学生对该知识点印象模糊,因此不少学生在2018年江苏物理高考第8题失分严重。如果结合电子积木,通过简单而具体的实验,就可以把本来抽象、不容易理解的习题,变得简单、具体、生动,令人印象深刻。

    电子积木引进中小学研究性学习,并作为中小学生科技竞赛项目“电子百拼”已经很多年了。它的元件多样化,不仅包括了电源、导线、开关、变阻器、灯泡、电表等常见元器件,还含有光敏电阻、发光二极管、三极管、干簧管、电容器、电感线圈、变压器、手摇发电机等高中实验常见元器件,甚至还配置了流水彩灯、蜂鸣片、金属探测器、FM收音机、录音IC以及一些其他趣味集成电路。电子积木使得物理电学实验变得实用、趣味、普及,让孩子们从小接触物理电路,并爱上物理电学实验。但简单的模仿说明书上的拼搭,不能让他们知道这些奇妙现象发生的原理,这就需要初高中教师对物理电路部分教学进行正确引导了。把电子积木引入课堂,在玩中做,做中学,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逐步深化,促进物理核心素养的形成。

    2.原题重现

    (2018年江苏省高考物理试题第8题)如图1所示,电源E对电容器C充电,当C两端电压达到80V时,闪光灯瞬间导通并发光,C放电。放电后,闪光灯断开并熄灭,电源再次对C充电。这样不断地充电和放电,闪光灯就周期性地发光。该电路:

    (A)充电时,通过R的电流不变?

    (B)若R增大,则充电时间变长;

    (C)若C增大,则闪光灯闪光一次通过的电荷量增大;

    (D)若E减小为85V,闪光灯闪光一次通过的电荷量不变。

    本题出题人意在考查电容器的充放电这个知识点学生的掌握情况,以及能否结合实际出现的情景,熟练运用公式Q=CU,Q、I、t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他电路基本知识进行合理的分析,从而得到正确答案。

    3.利用电子积木设计电路进行探究

    (1)探究电容器充电时电路中电流的变化情况

    (A)同学们对A选项阅读分析后,有的同学提出:“因为是充电,电流逐渐增大。”有的同学提出:“电容接在电池两端,电压应该不变,电流也不变。”还有的同学觉得电流应该减小。众口不一,事实究竟如何呢?我请同学们拿出电子积木,拼搭出电路进行验证。同学们寻找到了电子积木元件,组成电路(如图2所示)进行定性分析,并且设计放入了电流表,让题目以实验现象呈现更直观。同学们先连接好电路,按下电键,确保给电容放了电。然后闭合开关,观察发现:电流表先瞬间偏到了第9格,然后才渐渐回到0刻度线。

    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开关一闭合,电容器就开始充电,此时电路电流瞬间达到最大。而后却随着电容器充电,其两端电压U会不断地增大,而电动势E却是不变的,这就导致电阻R两端的电压逐渐减小,根据欧姆定律,R两端的电流I也逐渐减小。当电容器充电完成时,电源与电容器极板间的电势差就等于0了,即R两端没有电压,I也就为0。因此,A选项错误。

    (2)探究仅改变电阻,则电容器充电时间的变化情况

    在有了对A选项的实验和分析的基础上,不少学生一眼就看出选项B正确。电路实验过程中,学生们把电阻R从1K[Ω]换成10K[Ω]。在先按下电键给电容放电的前提下闭合开关,观察到最大电流由原来电流表偏转的9格,变成偏转7格。不少同学在1K[Ω]和10K[Ω]来回对比,发现电流表指针从最大回到0的过程中,安装10K[Ω]的电阻的电路,电容器充电的时间也比较长。从中我们总结结论:当电阻R变大时,充电瞬间电流达到的最大值变小,而充电时间却变长了。

    结合题目分析,当电阻R增大而电动势E不变的条件下,开关刚闭合时电流I的瞬时值相应减小了。而闪光灯放电,电压还是80V,这说明电容器充电电压也是80V,根据公式Q=CU,电容器充电量Q不变。结合Q、I、t三者之间的图像关系(如图3所示),Q不变(即I—t图像面积不变)、I减小,t就会相应变长了。所以B选项正确。

    (3)探究仅改变电容,则电容器充电电荷量的变化情况

    按照C选项所述,电容C增大,闪光灯闪光一次通过的电荷量增大吗?同学们依次使用10[μ]F和100[μ]F电容,按下电键放电,闭合开关观察数据。经过反复地观察、对比,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使用100[μ]F的电容,电流表偏转明显大,并且指针回到0刻度线的时间明显变长了。依据现象,結合Q、I、t三者图像关系(如图4所示),很显然电容器充电一次的电荷量Q(即I-t图像面积)明显偏大。

    理论分析:由于电容C大,容抗就小,开关刚闭合时电流I的瞬时值就大。而电容器电压U仍然要达到80V才放电,这个条件不变,根据公式Q=CU不难理解,电容器充电量Q会随电容C的增大相应增大。而闪光灯闪光一次放的电荷量就是电容器此时充的电荷量,所以充电电荷量增多,放电电荷量自然而然也就增大了。那么选项C是对的。

    (4)探究仅改变电源电动势,则电容器充电电荷量的变化情况

    遵循D选项,把电源电动势减小为85V,此时闪光灯闪光一次通过的电荷量又是怎样的呢?由于有了前三个选项的铺垫,同学们轻易就得到了答案。当电源电动势E由90V减小到85V,但仍然大于80V,而实际电路中电容器一达到80V就要对闪光灯放电,从而循环往复。也就是说给电容器充电,两极板电压还是会达到80V。这样,当电容器充电完成时,两极板还是80V,根据公式Q=CU,电容器此时充电的电荷量还是Q不变,且能使闪光灯瞬间导通并发光,放出的电荷量自然也等于原来的Q。因此,D选项也是正确的。

    当然,如果电源电动势减小到80V以下,那么根据Q=CU,充电电量Q随之减小,也就不能达到闪光灯放电的要求了。

    4.结语

    高中物理实验课程改革要求注重过程的呈现,创设真实情景,强化实验教学,让学生动手操作,从而提升探究能力,并由此感悟物理学科所带来的魅力。因此在我们利用高科技,不断提高物理实验演示教学精度的同时,让我们的学生人手一份实验装置,人人在课堂内外得以操作探讨研究,也有不同寻常的意义。把电子积木引入课堂,让学生随时随地在玩中做,做中学,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我将继续尝试、改进、创新,也希望和广大教师朋友一起努力,让更多的学生动手物理实验。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高中数学的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田荣斌摘 要:高中数学最大的特点是抽象,教师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把抽象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几何图形、位置关系结合起来,通

  • 积跬步以至千里

    颜黎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