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粒观在复分解反应教学中的应用

    何兵兵

    [摘? ?要]复分解反应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从基本物质的认识过渡到类别物质认识的基础。而在复分解反应教学中教师基于“微粒观”构建知识结构,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重难点,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复分解反应;微粒观;初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 ?G633.8? ? ? ? [文献标识码]? ?A? ? ? ?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32-0068-02

    教师在复分解反应的教学中通常会淡化微观粒子的构成以及粒子间的相互作用,这一举动直接导致学生在深入学习该部分知识时明显感觉吃力,这会让学生在学习该部分知识后仍然连基础的知识都掌握不牢,出现不会应用的现象。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基于“微粒观”构建知识结构来提高学生复分解反应的学习效率以及学习质量。

    一、复分解反应概述

    复分解反应是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发生反应的两种物质在水溶液中交换离子,结合成难电离的物质——沉淀、气体或弱电解质(最常见的为水),使溶液中的离子浓度降低,反应向着离子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可简记为AB+CD→AD+CB。基于初中化学知识可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做一个归纳:①有水生成的反应:主要是酸和碱的反应;②有气体生成的反应;③有沉淀生成的反应。以上三个条件只需要满足其中一个,反应即可发生。

    二、微粒观及其构建

    微粒观是化学基本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化学基本观念中最基础的部分。为了帮助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物质微观世界,引导他们理解、建构微粒观,课堂教学应当从解释生活现象、分析教材文本、拆分微粒模型、依托实验探究、实施角色扮演等多个方面进行探索,以促进学生微粒观的形成和建构。在中学阶段,可以遵循知识的循序渐进原则以及合理安排教材的章节分布来帮助学生建构化学微粒观。通常在化学学习中会要求学生掌握离子的形成,原子、离子的相互转化,并能利用微观知识来解释宏观现象, 最终实现微粒观的构建。

    三、微粒观在复分解反应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学生微粒观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在宏观认识的基础上不断地加入微观思维,最后实现从宏观到微观的思维转换。因此,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先明确氧化物、酸、碱、盐等宏观物质的概念以及反应规律并以此为基础来引入微粒观。在复分解反应教学中, 以微粒观为基础, 从复分解反应中离子浓度的变化着手,可帮助学生在学习酸、碱、盐的相关知识的过程中, 突破学习障碍,促进学生对复分解反应知识的深层次理解, 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1.微粒观在复分解反应教学中的渗透

    在学习复分解反应之前,学生已经对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规律有了一定的掌握。要想适应微粒观指导下的复分解反应教学,学生首先应具备相应的知识基础。例如,可溶性盐溶液的通性是溶液中含有大量的离子;酸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氢离子;难溶的盐溶液中也存在离子;等等。然后从感受微粒观、体会微粒观、应用微粒观、拓展微粒观等几个方面进行渗透, 使微粒观贯穿课堂教学活动的始终。第一阶段,可以通过对酸溶液、碱溶液以及硫酸盐溶液的分析以及溶剂、离子的分析来进行;第二阶段,应用相关的知识去理解反应事实;第三阶段, 要在掌握宏观物质转化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拓展微粒观, 了解、掌握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知识,并突破其重点和难点。如果学生能按照这些方面来完成相关的学习活动,那么将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最后,要帮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连起来,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整合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帮助学生跳出僵化的学习模式。

    2.微粒观与实验相结合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对自己动手做过的事情印象比较深刻。复分解反应是初中化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它是比较容易通过实验来理解或者加深记忆的。比如,H2SO4+ BaCl2=BaSO4↓+ 2HCl(生成白色沉淀),这是一个典型的复分解反应。没做实验之前,“两个澄清的透明溶液加在一起,会立即产生白色沉淀”对于学生而言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做了实验之后,学生就会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感受,并且能够联想到微观方面的知识,即没反应之前溶液中的氢离子、硫酸根离子、钡离子、氯离子是没有颜色的,而反应之后硫酸和氯化钡交换了离子重新组成新的物质,发生了复分解反应。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3.微粒观在方程式书写中的应用

    微粒观在初中化學复分解反应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安排了两个方向:一是利用微粒观的思维来认识复分解反应,二是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对教学进行评价。我们进行酸、碱、盐教学的第一要务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这是教学的基础环节。微粒观下的复分解反应教学主要分为四个内容, 第一是认识酸、碱、盐溶液是由分子和离子构成的,这是基本内容;第二是建立研究模型, 比如,H2SO4+2NaOH=2H2O+Na2SO4、2H++SO42-+2Na++2OH-=2Na++SO42-+2H2O以及H++OH-=H2O, 我们可以对其前后粒子的变化进行分析, 并提炼出中和反应的特征离子对;第三是安排学生进行自主实验, 学生通过自主实验来宏观感知生成气体、水、沉淀等的反应;第四是利用所学内容来解决实际的问题, 比如在复分解反应中, 氢氧化钠和碳酸钾溶液是不反应的, 而强氧化钠和硝酸钡溶液也是不反应的。

    综上所述, 微粒观作为化学教学的重点、难点, 很多学生难于理解,更无法形成良好的微粒观。对此,教师可以积极采用上述方法来帮助学生加深对于化学知识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微粒观,为以后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 岳峻楠.《化学反应原理》教学中学生微粒观的建构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7.

    [2]? 赵丽娜.培养初中学生化学微粒观的教学策略研究[D].鞍山:鞍山师范学院, 2017.

    [3]? 毕华林, 杜明成.初中化学教科书中微粒观的构建及其教学策略[J].山东教育, 2012 (Z2):90-92 .

    [4]? 魏少兴.帮助学生有序地初步构建微粒观:以“分子和原子”课堂教学为例[J].化学教与学, 2015 (3):23-25 .

    (特约编辑 温? ?简)

相关文章!
  • 循化县宁巴村神鼓舞的仪式分析

    扎西卓玛摘要:神鼓舞是青海循化、黄南藏区中流传久远,富有神话色彩的娱人悦神的祭祀舞蹈,2007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加以

  • 质谱法测定水中溶解氙的含量及

    李军杰+刘汉彬 张佳+韩娟+金贵善+张建锋<br />
    <br />
    <br />
    <br />
    摘要 利用设计的一套水样中提取并分离Xe的装置,与稀有气体质谱

  • 浅谈初中物理力学开放性试题的

    杜海麟苏教版新课改革不断深入,许多地区的初中物理教学逐渐趋于开放性,意在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式并且引导其不断地总结提高自己.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