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
讲不完的故事,说不尽的历史,那座山、那座庙和那里发生的轶事……话说绍兴城南16公里处秦望山麓的一个狭长山谷里,有一座千年古刹——云门寺,这里有诉说不尽的名人典故和文化历史。云门寺迄今已有1700多年,可谓是中国最古老的寺院之一。它始建于东晋,历经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民国和现代。诸史料记载:这里曾是王羲之之子王献之的宅院,当初王献之舍宅建寺。关于这座古刹的由来,还流传着一则美丽的掌故。东晋义熙三年(公元407元)某夜,王献之在他的宅院屋顶望见五彩祥云,王献之就将此事上表奏帝。于是晋安帝司马德宗下诏,赐王献之旧宅改建“云门寺”、门前石桥更名为“五云桥”。随后,诸位高僧被先后招之。“世间好语佛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风水宝刹云门寺在建寺前,就飘荡着中国书法史上最杰出的书法家的缕缕墨香,之后的千年就更是人杰来来往往,演绎着各种历史典故。王羲之七代孙南朝智永禅师,在这里驻寺习书30载,留有笔冢。智永有个弟子名辨才,传说智永身后,《兰亭序》真迹由辨才收藏,结果就在云门寺被唐太宗派来的御史萧翼设巧计骗赚了去。初唐四杰、诗人王勃曾在云门寺主持过一次模仿王羲之兰亭雅集的修禊雅事,并仿《兰亭序》写了一篇《修禊序》。文化名流在此驻足,高僧亦是云集荟萃。这里相继驻寺的高僧有:法旷、竺道一(壹)、支遁、昙一、弘明、弘瑜、智永、智果、湛然……
不仅高僧大德在此驻寺修持,云门寺更是吸引了历朝历代的诗人、文人、墨客等时代名流。历史上,这里留下的诗歌更是数不胜数、不胜枚举……一千多年来,不管哪个朝代的文人雅士、艺术家、政治家等要人途经此地,都要到云门寺寄宿几日,沾沾灵气。云门古刹,简直成为天下第一名流客栈了。在这人杰地灵的三宝殿堂,自然少不了中国美术史里的著名画家们驻足留连了。这其中就有旷世奇才陈洪绶。陈洪绶,即陈老莲,幼名莲子,生卒年为公元1598-1652。他是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和诗人,浙江诸暨枫桥陈家村人。明灭亡后,清军入浙,陈洪绶避难绍兴云门寺削发为僧,自称悔僧、云门僧,改名悔迟。不过,他未在云门寺出家多久。一年后他便还俗,曾云:“岂能为僧,借僧活命而已”。对于参禅学佛之事,陈洪绶倒是晚年后认真起来。正应验了那句:“英雄到老皆归佛,宿将还山不论兵”。但陈洪绶青壮年时期,他是以爱喝酒和爱女人而名声大振的。鲁迅先生的眼光比较犀利苛刻,但他却极其推重陈洪绶,评价为“老莲的画,一代绝作”。陈洪绶祖上也是官宦之家,到他父亲时家道中落。在陈洪绶还未出生时,有一道人给他父亲陈于朝一枚莲子,并说“食此,得宁馨儿当如此莲”。宁馨儿,指这样的孩子。故而陈洪绶出生后,取小名莲子,晚年号老莲。陈洪绶的传奇人生,在他未出生时便已演绎,这样的神奇履历将伴随他走完一生。年少时,陈洪绶师从刘宗周。刘宗周是明代最后一位儒学大师。他开创了蕺山学派,在中国思想史特别是儒学史上影响深远。清初大儒黄宗羲等人就是这一学派的传人。绘画他早年师从蓝瑛。蓝瑛是与文征明、沈周并重的大画家。
不过,未跟诸名师学艺前,陈洪绶传奇经历就上演了。在中国美术史和西方美术史上,神乎其神的艺术家也有不少。但像陈洪绶这样神奇的,还是属于非常罕见。4 岁时,他到已订亲的岳丈大人家里读书。他见一屋墙壁焕然一新,便登上桌椅,在墙面上画了一尊关公像。该画像约八九尺高,拱手而立,活灵活现。未来岳父看到后,受惊吓不小,连忙下拜,并且长期供奉关公神像。他的未来岳父是来斯行,此人也非等闲之辈,在历史上是有记录的。来斯行自幼聪明过人,5岁时他的叔祖出上联:“马尾千条线”。来斯行随口答道:“鸡冠一朵花”。此人一生著作颇丰。陈洪绶9岁那年,父亲去世。随后,陈洪绶到杭州随蓝瑛学画花鸟。蓝瑛对陈洪绶的评价是:“使斯人画成,吴道子、赵子昂均当北面,吾辈尚敢措一笔乎”!蓝瑛感叹他在人物画上,自己永远不及陈洪绶,从此立定心志不再画人物。陈洪绶在杭州府学里见到宋代李公麟绘的《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圣贤图石刻》,他用十天画了一个摹本。人人称道临得像,陈洪绶很高兴。后来,他又临摹了十天,边临边改变其法,易圆为方。这一回人人都说临得不像,陈洪绶听了更高兴。而这年,他才10岁。这几桩事乍一听觉得不可思议,或者认为此乃虚假史料。但对有佛教信仰的人来说就容易理解和相信。佛教讲:三世因果。人累劫轮回。对于学习书、画等,一辈子现学来不及,都要历经几世修习,前世业力带过来的。近代第一高僧虚云老和尚的前生,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大师。这从虚云自己的法语里得到过证实,那是老和尚在南华寺任住持时说的:“今德清,古德清,今古相逢換了形。佛法兴衰听时节,入林入草不曾停”。
虚云老和尚的法号是德清,憨山大师的法号也是德清。古今相逢,不再是一个形体。这段典故,也被亲侍过虚云老和尚的近代高僧、原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长老证实过。倘若有这样的认识,就比较容易理解陈洪绶的艺术早慧了。陈洪绶所画的水墨写意花鸟画,很有石涛花鸟画那种清冷、苦寒的劲道,同时也有宋代画院花鸟画的工谨和精致。但是,他的画绝对没有一点点画院派花鸟画那种堂皇、富丽的俗气和喜感。设色花鸟画很不易驾驭,稍有不慎,就流于俗艳。因为花、鸟需要五彩斑斓去点缀。而陈洪绶的花鸟画虽然形像细腻、温柔,但气韵高冷、苦寒、脱俗。因为有苦寒力道,他的花鸟画气往下贯,功力沉实,很压得住气场。即便是他所画的小蜗牛、小蝴蝶等极微小之物,也不显轻飘;而更像“砸”进了画里。石涛号称苦瓜和尚,他日日食苦瓜、天天拜苦瓜,故而所画之物自带一种清冷的寒凉气息。陈洪绶所画的花鸟,也有那种凛冽的疏离感。然而陈洪绶本人并未有任何清新生理和肉身的饮食习惯,相反他还嗜酒。莫非是道人那句“宁馨儿当如此莲”起的作用吗?莲子芯,是极苦涩的。但陈洪绶最被美术史称颂伟大的,还要属他画的人物。他的人物画成就,被撰写《国朝画征录》的清代鉴赏家张庚评价为:“力量气局,超拔磊落,在仇英、唐寅之上,盖明三百年无此笔墨也”。他所画的人物高古、典雅、灵动,线条极精准、不差纤毫。人物形态轻松自在和写意,一望便知画家是在极其不拿心的状态下绘制而成。人物线条的流畅流美,需要画家在极其自信、舒畅的心境下才能完成。观陈洪绶人物的衣饰等纹路和线条,随顺、娴熟得没得一丝迟疑和滞拙,轻快得不似人间手笔。
而最难得之处,就是他所画的人物各有其性格了。陈洪绶能够精准拿捏和驾驭不同人物的神情和气质。《升庵簪花图轴》,画中主角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杨慎就是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那位落魄诗人。他被流放云南时曾醉酒后以白粉涂面,髻上插花,与妓女等人游行街市。该画就是描绘此事。画中杨慎有点儿自负、有点儿自卑、有点儿无奈、有点儿桀骜。陈洪绶把杨慎的复杂心情全部呈现到位,丝毫不爽。倘若让一个演员表演杨慎当下心情,都难如登天。可画家却把人物复杂心情的层次感都表达出来了。不知道画家是如何控制人性情感的,真是个谜团。读陈洪绶所画人物,他能清晰刻画不同身份和人物的各自心情。如:高贵、迫切、吃惊、迷离、淡定、可喜、开心、期待、探寻、尴尬、恍然大悟,甚至傻笑。照像技术能够捕捉人物神情,画面如果活络起来,只能说明画家掌握住了每个人的灵魂。最后,再外加天意,画家能够下笔如有神助。陈洪绶流传下来的人物画作品很多,有名作《九歌图》、《西厢记》插图、《水浒叶子》、《博古叶子》、《鸳鸯冢》等。崇祯十七年,即公元1644年,陈洪绶租住在徐渭的青藤书屋。他闻知国变,悲痛欲绝,哭泣狂呼。清顺治三年,即1646年,清军南下到浙东,陈洪绶因拒画险被杀害。古代以钱塘江为界,分浙西和浙东。绍兴等地区属浙东。陈洪绶于是躲避山中,在云门寺剃发为僧。这年,他心苦伤感,创作诗文颇丰。陈洪绶对明亡后自己的苟活状态,其实很不满意。他内心的苦涩、矛盾和挣扎、内疚,在他的自题小像里写得很明朗。云:“浪得虚名,穷鬼见诮。国亡不亡,不忠不孝”。他把自己骂了够。
陈洪绶诗词、书画俱佳,如果把他归结为文人,好似不太妥贴。当然,他的文化含量绝对配得起文人雅士之称。只不过,尽管他作画“含”得住力道、“兜”得住分寸,张力蓄势在含而不露中。但他本人却含不住情绪,他是一个嘻笑怒骂只图尽兴的性情中人。他不惧威胁,但英雄有软肋。清军南下攻占浙东时,八旗将官抓获了陈洪绶,急命他作画。陈洪绶不画,于是架上刀胁迫他听命。他也拒画。最后,用酒和美女引诱陈洪绶,这才作画。这则事例,也可说明陈洪绶当时是为了活命而作出的权益之计。不过,他放浪好色也确实属实。收藏或购买陈洪绶作品的人们,就经常到他出入的妓院里争相求画。有趣和矛盾的是,陈洪绶一足踏入妓院、缠绵情色,又一足踏入佛门,心向净土。陈洪绶创作了大量佛教题材的作品,而且他也喜诵佛经。明万历四十五年,即1617年,20岁的陈洪绶读《华严经》,废寝忘食。《无法可说》一画,画中有两人。一人为阿罗汉,另一人双手合十、跪拜于阿罗汉面前正在问讯。阿罗汉面容老丑、嶙峋,执一竹杖稳坐瘦石上。他身体前倾靠向眼前问讯者,不怒而威中又含有悲悯,嘴唇紧闭。世间真相,原本就是不可说、说不得。此画干净简练,颇有禅意。观音菩萨是陈洪绶反复创作的题材。《降龙观音菩萨》一画,观音菩萨望之并不似寻常形像,而是头上包裹了粗布一样的头巾,身穿质朴衣裙,好像普通人。观音菩萨面容庄严、清静,端坐在一条龙上。观音身下的龙,就显得颇为狼狈了。《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佛陀对无尽意菩萨宣说了观世音菩萨在为众生说法时的种种方便和化现。急难时,诵持观世音菩萨圣号,菩萨便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陈洪绶画出了不同于流俗的观音圣像,佐证他修持过观世音菩萨法门,知道菩萨的各种慈悲化现。《隐居十六观》图册,是陈洪绶晚年极品。1651年中秋夜,陈洪绶在西湖边为画家沈颢创作该图册,并题赠给他。十六观,取自《观无量寿经》中的十六种观想法门。《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合称“净土三经”,是修持净土宗的重要经典。一心念佛,渴望往生净土的佛子都把此三经视为宝典。陈洪绶把他领会的十六种观想方法,用历史典故演绎了出来,那是他心中理解的佛教教义。他用白描画法,画了访庄、酿桃、浇书、醒石、喷墨、味象、漱句、杖菊、浣砚、寒沽、问月、谱泉、囊幽、孤往、缥香、品梵。这每一种观想,都对应一位历史名人和他们的经历。此外,十六观里也包括陈洪绶自己。例如:醒石。陶渊明所居东里有大石,他常醉眠其上,故名醒石。画家把这段典故描绘出来。例如:问月。李白曾在花间独酌时,吟诵“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故画此事。例如:品梵。所画的是两位僧侣在诵经。陈洪绶做过出家人,没准儿这两位法师中有一位就是画家本人。《隐居十六观》图册,成为陈洪绶人物画里的至尊杰作。画册不仅技艺精湛,而且立意高古、禅意回味无穷。没成想,该图册竟成绝筆。次年,陈洪绶逝世。那是顺治九年,陈洪绶享年55岁。据传,他的逝世是个谜。也有一说:他趺坐念佛而卒。莲子性温、味甘、无毒,有清心醒脾、补脾止泻、养心安神之功效。表面开口笑,内心极苦涩。如此个性,似不似老莲?
作者简介:
王彧浓,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