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化学课堂有效性初探
朱付芹+钱永春
【内容摘要】打破固有的教育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实施教育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关键。
【关键词】化学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目前高中化学必修学科的教学,时间紧张,每周两节课;任务重,几乎涵盖所有内容。要在有限时间内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必须思考如何才能更加科学的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真正做到减负增效,提高学生的能力。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做粗浅的介绍。
一、做好预习,改进教学方法
与原来相比新政背景下可谓时间紧任务重,一堂课只有短短的45分钟,何况任何学生都做不到持续45分钟认真听讲,那么要提高课堂的效率就要提前预习,带着问题听课。我校采用学案导学法引导学生预习。
学案导学法是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由教师精心设计一份导学学案,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及资料,独立思考,提出问题,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预习工作,达到知识的简易的构建。总体思路是:以学案为载体,学案与教材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诱导相结合,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以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学生通过导学案预习部分的自主学习,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初步解决问题,然后再独立完成预习作业。对于不懂的问题做简单记录,这样带着问题听课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且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立足教学目标,处理好重难点,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
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战场,教学效率的提高必须落实在课堂上。在做好以上准备工作的基础上,最关键的是如何驾驭好课堂。我们都知道教学的目的是课堂的方向,重难点是精髓。如果二者关系处理不好,就会使学生思维混乱,注意力不集中,造成学习障碍。长此下去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因此教学思路一定要设计好:
1.复习旧知识,引入新内容。复习引入法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但要注意复习旧知识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联系密切。如在讲解氧化还原反应时,要先复习初中所学的氧化反应概念,再复习还原反应概念,以此得出氧化和还原是同时存在的。然后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引入新课,从而全面系统的讲解氧化还原反应概念。
2.设计高质量的问题,创设学习化学情境。要用问题组成能力主线,课堂教学效果才会显著提高,所以,教师要有根据教材课时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设计出较高质量的问题的能力。但要注意衡量问题质量高低的标准不仅仅是题目的难易程度,还应该包括思维容量大小、思维强度、刺激强度等内容。只有设计的问题具有足够思维量,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原电池原理教学中这样设计:
围绕以下问题动手实验:
(1)稀硫酸溶液中有哪些微粒?如何移动?
(2)金属锌能与稀硫酸反应吗?金属铜能与稀硫酸反应吗?
(3)为什么锌反应而铜不反应呢?
(4)将一根锌棒与一根铜棒插入稀硫酸溶液中,现象如何?动手实验。
(5)用导线将锌棒与铜棒相连,现象如何?与刚才有何区别?
(6)为什么出现不一样的现象呢?
(7)为什么产生气泡的速率加快了?
(8)如果加检流计,发现能产生电流什么原因呢?
(9)讨论原电池现成的条件?
这既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又加深理解巩固了所学新知识,同时还复习了以前所学的相关内容,真是一举多得。当然,也要注意设计的问题不能太难或偏易,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问题设计难度过大,超越了学生的基础和理解能力,学生茫然无知从而失去信心,这也是新课改以来某些班级学生干脆放弃化学学科学习的原因;相反,如果问题设计偏易,又会使学生养成懒得动脑的陋习,这就是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学生不会举一反三的现象,久而久之就会泯灭学生求知的欲望。教师要做到让学生有“踮脚摘果子”的感觉,效果才是最佳的,切不可照抄照搬,一味的死记硬背。
3.创设学习情境,注意问题设置的层次性和梯度性。课堂教学中体现出层次性和梯度性是十分重要的。这样可以使学习程度好的学生能获得更大的信息量,提高更快,另特还要使基础差的学生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这样就避免了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教师只注重“尖子生”忽视所谓“差生”,也避免了讲课中的片面性、以偏概全、讲不到位,或者一讲到底浪费时间、增加课业负担等弊端,使教与学得到了互补。
4.鼓励学生质疑,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而且已及时把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教师要在课堂上让学生小组协作、相互交流讨论,解决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质疑。如何引导学生提问,创设问题情境呢?就化学而言,可以联系其学科特点:
(1)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如在讲解氮氧化物的生产及转化时学生自然提问:“为什么说雷雨发庄稼?”在讲解不对称烯烃加成反应时先让学生书写丙烯与溴化氢加成,学生自然提问:到底产物怎样?
(2)由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提问。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直观、鲜明和生动的实验现象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可以根据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和结果,从中发现问题,产生疑问。如:在观察氯化铝溶液与氨水反应和向所得氢氧化铝中分别加入盐酸、氢氧化钠溶液两实验现象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氢氧化铝可以溶于氢氧化钠溶液而不溶于过量的氨水?氢氧化铝可以溶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说明什么问题?同时教师可以引导提问:实验室如何制取氢氧化铝沉淀?等等。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当堂解决,如果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或普遍不会,教师可以集体讲解或通过探究实验来解决,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其合作探究意识,千万不要采取“放羊式”任由学生自己讨论,不做任何讲解。
5.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内容。现代社会教学手段是多样化的,教师应充分利用计算机、投影仪、录像等现代化设备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如在讲解晶体时,可以用计算机设计不同晶体的结构,使微观结构直观化,帮助学生理解;再如讲解原电池原理、电解氯化铜溶液等演示实验时,后面的学生看不见,又不可能在学生中间做,所以我使用投影仪将实验投影在大屏幕上,增强了实验的可见性,再如讲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用动画展示断键与成键的过程,变抽象为直观。教学课件设计要主次分明,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切忌不分主次过多、过频、没有目的的使用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中不要依赖于课件。
6.关注课堂的气氛。进入新课改后,一些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认为,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让学生多讲,多参与,多讨论,其结果可能使课堂气氛过于火热,甚至一团糟。我觉得活跃的课堂气氛对学生的学习确实有很好的帮助,但学生对知识的领会、理解、深化绝不可能在争吵的环境中完成。更何况在如此活跃的环境中,一些自制力差的学生可能专注于玩乐而忽略知识的学习与思考。所以,我每节课会设计一些问题或通过演示实验来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使学生动起来,同时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控制课堂讨论的时机,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深刻思考,在思考中获得新的知识。
7.适当的课堂检测。学生学习知识不只是为了存储知识,而应该是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用”而使学生学得更具体、更深刻、更有效。习题难度设计要适合班级学生,不能太易,否则达不到测试目的,同样不能太难,应与本节所学知识相关,即对所学知识要多举应用的实例,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具体应用。题型可以是多样的,例如信息题就能较好地考查学生提取有用信息解的能力,以此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通过习题测评学习效果后,老师对学生普遍出现错误的习题,教师要给以针对性的讲评。最后根据课堂收集到的反馈信息,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概括,使知识系统化。通过对比、分析、综合等方法,使学生从“要我学会”到“我要会学”产生新的认识飞跃,使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最好。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教者把握住教学的主阵地——课堂,遵循学生认识规律的方法,充分肯定学生的积极性,并对其提出问题灵活处理。那么在教学上一定会有所收获的。另外,不要因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你的课堂一定会更精彩!
【参考文献】
[1] 林能顶. 高中化学学困生学习兴趣的激发[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5(27-28).
[2] 张发新. 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几种误区[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4(14-15).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氾水高级中学)
【内容摘要】打破固有的教育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实施教育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关键。
【关键词】化学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目前高中化学必修学科的教学,时间紧张,每周两节课;任务重,几乎涵盖所有内容。要在有限时间内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必须思考如何才能更加科学的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真正做到减负增效,提高学生的能力。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做粗浅的介绍。
一、做好预习,改进教学方法
与原来相比新政背景下可谓时间紧任务重,一堂课只有短短的45分钟,何况任何学生都做不到持续45分钟认真听讲,那么要提高课堂的效率就要提前预习,带着问题听课。我校采用学案导学法引导学生预习。
学案导学法是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由教师精心设计一份导学学案,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及资料,独立思考,提出问题,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预习工作,达到知识的简易的构建。总体思路是:以学案为载体,学案与教材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诱导相结合,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以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学生通过导学案预习部分的自主学习,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初步解决问题,然后再独立完成预习作业。对于不懂的问题做简单记录,这样带着问题听课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且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立足教学目标,处理好重难点,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
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战场,教学效率的提高必须落实在课堂上。在做好以上准备工作的基础上,最关键的是如何驾驭好课堂。我们都知道教学的目的是课堂的方向,重难点是精髓。如果二者关系处理不好,就会使学生思维混乱,注意力不集中,造成学习障碍。长此下去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因此教学思路一定要设计好:
1.复习旧知识,引入新内容。复习引入法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但要注意复习旧知识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联系密切。如在讲解氧化还原反应时,要先复习初中所学的氧化反应概念,再复习还原反应概念,以此得出氧化和还原是同时存在的。然后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引入新课,从而全面系统的讲解氧化还原反应概念。
2.设计高质量的问题,创设学习化学情境。要用问题组成能力主线,课堂教学效果才会显著提高,所以,教师要有根据教材课时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设计出较高质量的问题的能力。但要注意衡量问题质量高低的标准不仅仅是题目的难易程度,还应该包括思维容量大小、思维强度、刺激强度等内容。只有设计的问题具有足够思维量,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原电池原理教学中这样设计:
围绕以下问题动手实验:
(1)稀硫酸溶液中有哪些微粒?如何移动?
(2)金属锌能与稀硫酸反应吗?金属铜能与稀硫酸反应吗?
(3)为什么锌反应而铜不反应呢?
(4)将一根锌棒与一根铜棒插入稀硫酸溶液中,现象如何?动手实验。
(5)用导线将锌棒与铜棒相连,现象如何?与刚才有何区别?
(6)为什么出现不一样的现象呢?
(7)为什么产生气泡的速率加快了?
(8)如果加检流计,发现能产生电流什么原因呢?
(9)讨论原电池现成的条件?
这既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又加深理解巩固了所学新知识,同时还复习了以前所学的相关内容,真是一举多得。当然,也要注意设计的问题不能太难或偏易,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问题设计难度过大,超越了学生的基础和理解能力,学生茫然无知从而失去信心,这也是新课改以来某些班级学生干脆放弃化学学科学习的原因;相反,如果问题设计偏易,又会使学生养成懒得动脑的陋习,这就是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学生不会举一反三的现象,久而久之就会泯灭学生求知的欲望。教师要做到让学生有“踮脚摘果子”的感觉,效果才是最佳的,切不可照抄照搬,一味的死记硬背。
3.创设学习情境,注意问题设置的层次性和梯度性。课堂教学中体现出层次性和梯度性是十分重要的。这样可以使学习程度好的学生能获得更大的信息量,提高更快,另特还要使基础差的学生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这样就避免了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教师只注重“尖子生”忽视所谓“差生”,也避免了讲课中的片面性、以偏概全、讲不到位,或者一讲到底浪费时间、增加课业负担等弊端,使教与学得到了互补。
4.鼓励学生质疑,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而且已及时把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教师要在课堂上让学生小组协作、相互交流讨论,解决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质疑。如何引导学生提问,创设问题情境呢?就化学而言,可以联系其学科特点:
(1)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如在讲解氮氧化物的生产及转化时学生自然提问:“为什么说雷雨发庄稼?”在讲解不对称烯烃加成反应时先让学生书写丙烯与溴化氢加成,学生自然提问:到底产物怎样?
(2)由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提问。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直观、鲜明和生动的实验现象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可以根据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和结果,从中发现问题,产生疑问。如:在观察氯化铝溶液与氨水反应和向所得氢氧化铝中分别加入盐酸、氢氧化钠溶液两实验现象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氢氧化铝可以溶于氢氧化钠溶液而不溶于过量的氨水?氢氧化铝可以溶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说明什么问题?同时教师可以引导提问:实验室如何制取氢氧化铝沉淀?等等。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当堂解决,如果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或普遍不会,教师可以集体讲解或通过探究实验来解决,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其合作探究意识,千万不要采取“放羊式”任由学生自己讨论,不做任何讲解。
5.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内容。现代社会教学手段是多样化的,教师应充分利用计算机、投影仪、录像等现代化设备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如在讲解晶体时,可以用计算机设计不同晶体的结构,使微观结构直观化,帮助学生理解;再如讲解原电池原理、电解氯化铜溶液等演示实验时,后面的学生看不见,又不可能在学生中间做,所以我使用投影仪将实验投影在大屏幕上,增强了实验的可见性,再如讲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用动画展示断键与成键的过程,变抽象为直观。教学课件设计要主次分明,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切忌不分主次过多、过频、没有目的的使用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中不要依赖于课件。
6.关注课堂的气氛。进入新课改后,一些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认为,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让学生多讲,多参与,多讨论,其结果可能使课堂气氛过于火热,甚至一团糟。我觉得活跃的课堂气氛对学生的学习确实有很好的帮助,但学生对知识的领会、理解、深化绝不可能在争吵的环境中完成。更何况在如此活跃的环境中,一些自制力差的学生可能专注于玩乐而忽略知识的学习与思考。所以,我每节课会设计一些问题或通过演示实验来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使学生动起来,同时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控制课堂讨论的时机,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深刻思考,在思考中获得新的知识。
7.适当的课堂检测。学生学习知识不只是为了存储知识,而应该是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用”而使学生学得更具体、更深刻、更有效。习题难度设计要适合班级学生,不能太易,否则达不到测试目的,同样不能太难,应与本节所学知识相关,即对所学知识要多举应用的实例,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具体应用。题型可以是多样的,例如信息题就能较好地考查学生提取有用信息解的能力,以此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通过习题测评学习效果后,老师对学生普遍出现错误的习题,教师要给以针对性的讲评。最后根据课堂收集到的反馈信息,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概括,使知识系统化。通过对比、分析、综合等方法,使学生从“要我学会”到“我要会学”产生新的认识飞跃,使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最好。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教者把握住教学的主阵地——课堂,遵循学生认识规律的方法,充分肯定学生的积极性,并对其提出问题灵活处理。那么在教学上一定会有所收获的。另外,不要因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你的课堂一定会更精彩!
【参考文献】
[1] 林能顶. 高中化学学困生学习兴趣的激发[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5(27-28).
[2] 张发新. 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几种误区[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4(14-15).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氾水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