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微博新闻评论的话语体系选择

朱芳
【摘 要】在微博成为当今中国重要的新闻平台和言论平台之际,安徽日报社评论内容生产系统对做好党报微博新闻评论进行了大量探索,并将这一传统优势领域继续在微博账号上实现延伸。本文以其重点打造的评论栏目“Hi,你早”为例,探讨党报微博新闻评论的话语体系选择。
【关键词】党报微博 新闻评论 话语体系
微博新闻评论是指微博用户对微博上新近发生的新闻报道进行评论,或者就某一新闻事件发表观点看法的行为,其话语体系选择,就是其思想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的外在表达形式。在微博成为当今中国重要的新闻平台和言论平台之际,有媒体人呼吁“时评写作应该有一场革命,建议报章的评论版应取消长篇大论,时评家应该告别昔日动辄上千言的写作习惯,而顺应微博时代的要求,写140字之内的微评。”
作为以评论尤其是政论体裁为传统优势的《安徽日报》,其法人微博@安徽日报在上线之初就将“主流权威,引领舆论”作为立博之柱。为此,安徽日报社评论内容生产系统对做好党报微博新闻评论进行了大量探索,并将这一传统优势领域继续在微博账号上实现延伸。其重点打造的评论栏目“Hi,你早”,就成为@安徽日报较为成功的一类博文,创造了一批有新闻有观点、网络化人文化的精彩时事短评。
一、@安徽日报在微博新闻评论上的探索
在话语权日益扁平化的微博时代,想要垄断话语空间和控制政治生态的发展,已经不再如同机关大院时代那么具备强制力了。党报微博新闻评论作为党报占领新媒体舆论阵地的重要手段,早就嗅到了这种变化的气息。@安徽日报以“Hi,你早”为代表的实践探索,正是把握住了这种变化的脉搏。
在评论内容方面 “Hi,你早”关注和评论的选题十分丰富,政治、经济、文化、法治、社会、民生、体育、娱乐等方方面面均有涉及,覆盖网民关心的各种问题。对于《安徽日报》纸质版很少关注的话题,像“入梅”之类的天气变化、“舌尖体”之类的网络造句、“疯狂世界杯”之类的体育赛事等,都加以评论,具有突破性意义,充分体现出@安徽日报适应微博舆论生态、关注网民真正需求的策略选择,也体现出@安徽日报新闻评论注重与舆论热点契合的定位思路。
在语言风格方面@安徽日报自开通以来,就追求清新、时尚、贴近网民的语言特点,而网络语言的使用,更是让党报微博接了地气。作为评论类博文,“Hi,你早”虽然对网络语言的使用不多,但是“亲”、“冒个泡”、“肿么了”、“戳图”、“浮云”、“吐槽”、“舌尖体”、“甄嬛体”等新潮时尚词语的不断出现,还是为党报评论带来一股清新风尚,标志着《安徽日报》愿意放下姿态,以一种全新的话语体系更好地融入到网络社会并为受众服务。
在表现形式方面@安徽日报积极尝试与网民互动,不再自说自话,单向传播。与传统媒体新闻评论不同,微博评论更容易实现与受众的互动,这一方面拉近了@安徽日报与网民的距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微博评论话语体系的转变。“Hi,你早”等评论栏目语言风格活泼,获得了网民的积极响应。@安徽日报固定栏目“午间话吧”还将网民评论集纳发布,如今已形成颇受网民欢迎的品牌栏目,很多还被搬上了报纸。
二、党报微博新闻评论的话语体系改进
新闻评论是党报微博的旗帜和灵魂。然而由于受传统党报政治语境的束缚,以及说教式言论生产惯性,党报微博新闻评论不可避免被烙上或轻或重的“板着面孔训话”的痕迹。在新的媒介环境下,新闻评论能否提供真正有价值的观点,能否采取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发表评论并引导舆论,是决定党报微博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要想在这场新的舆论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党报微博新闻评论至少要在以下方面做出改进。
1、更多关注热点和敏感话题,敢于发声善于发声
微博时代,人人都是信息传播者,无视热点话题、回避敏感话题显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尤其是在当下,“哪里都是敏感点”,党报微博的失声等于将话语引导权拱手相让。只有正面回应网民关注,站在理性理智的角度发出党报权威的声音,旗帜鲜明地亮观点、摆事实、讲道理,不缺席不失声,才能确保党报微博的权威地位,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以“全民抱怨小长假”为例,在全民情绪热腾高涨的时候,@安徽日报在“Hi,你早”栏目发表博文:“高速公路频频堵车,各大景点纷纷爆棚。堵的是车,窝的是心;看的是景,见的是人。壮观的堵照、满腹的牢骚,挡不住出行的浪潮。打破“逢节必堵”怪圈,不能坐等自然调节,而把人堵怕了、挤疯了、吓退了。分流全民假日、疏导休闲需求,期盼社会治理全面升级,请不要让我们等得太久!”全文平实质朴,通俗易懂,既客观公正,又引人深思,在宣泄、调侃、谩骂充斥微博平台的关键时刻,直击热点,简洁明了地提炼出事实背后的本质意义,为党报微博新闻评论树立了标杆。
2、更多吸收互联网主题元素,丰富话语表达内涵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表现出更多的自由性和互动性。自由性体现了新媒体用户的多元思维和多元化的价值追求,互动性则反映了新媒体用户之间信息交流与传递的频繁便捷。因此,党报微博在进行新闻评论的时候,既要贴近网民的多元需求,用网民的语言、微博化的形式表达党报权威观点,又要注意与受众之间的沟通,避免自说自话,更忌片面说教。
分析@安徽日报的评论栏目,其从一开始就主动贴近网民生活。有些评论内容即使来自《安徽日报》,但是“搬运”到微博上之后,无论是标题、语言风格都做了相应改变,使之更加适合微博特点。党报在多年的新闻实践中造就出强有力的专业队伍、采写作风严谨、话语表达稳重不偏激等优良传统,微博如何在继承优势的基础上吸收互联网多元价值和表达形式,进一步丰富表达内容,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和创新。
3、更多采用网络化语言,提升评论亲和力和感染力
传统主流媒体常常被称为“耳目喉舌”,报道内容多关注党和国家大事,政治、经济新闻比重大,政策解读内容较多,语言表达缺乏新意,有的还有浓重的“八股味”,难以让人“悦读”。党报微博在实践中,如果想要改变过去在受众心中严肃刻板的印象,就要放弃使用操作报纸的方法来操作微博,尤其是那种视觉上比较呆板的评论类说教语言。要恰当使用具有亲和力和新鲜感的网络语言,用网言网语感染微博受众。
一定程度上说,微博平台是一个人人平等的世界,沟通方式要人性化、“微博”化,无论是消息还是评论。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仅仅是将微博作为一个新的宣传平台,将原有的宣传思维、话语体系生硬移植到微博上,没有与网友的积极互动,更少见互联网语言的创新应用,这样的微博发布出来,只会淹没在海量的网络信息中。党报微博与网民的话语体系交集越大,获得的回馈就越丰厚。
要打造良好的话语体系,党报微博工作者的知识体系、办报理念应与时俱进,有所改变。只有用生动活泼的表现方式点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之事,使评论更加入脑、入心,才不会“传而不通,通而不受”。新闻评论是党报微博之所以能够成为主流微博的要件,只有打造出属于自己的良好话语体系,才能成为真正的主流。□
参考文献
①曹林,《微博冲击下传统媒体评论的创新空间》[J].《中国记者》,2012(7)
②梓轩、雷建军,《党报微博转变政治传播话语体系的探索》[J].《新闻记者》,2013(8)
③黄楚新、王诗雨,《社会化媒体环境下党报与微博的互动》[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4)
④董天策 等,《试论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新闻评论的特征》[J].《当代传播》,2013(4)
⑤白晨晖、范以锦,《主流媒体需构建新型话语体系》[J].《青年记者》,2013(1)
(作者单位:安徽日报社)
责编:周蕾
相关文章!
  • 试论融合创新思想对新时期图书

    【摘要】文章在简要分析新时期传统出版社发展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提出融合创新思想是新时期出版工作的有效指导思想,并结合上海交通大学

  • 《新媒体研究》杂志论文投稿须知

    【杂志简介】<br />
    《新媒体研究》(New Media Research)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公开发行的期刊。国际标准连续出

  • 时代需要什么,我们就策划什么

    【摘要】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时政类图书《“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是国内首部从国际关系角度解读“一带一路”战略的著作,其对“一带一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