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探析
孔晓阳
【摘要】目的 研究预见性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开展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在2018年1~12月收治的5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n=26)患者予以预见性护理模式,参照组(n=26)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二组不良情绪评估值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SAS评估值、SDS评估值均明显低于参照组,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85%)也显著低于参照组的(23.08%),二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开展预见性护理模式,对缓解患者不良轻轻、减少相关并发症具有重要帮助,值得推广。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急性心肌梗死;焦虑;抑郁;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32..02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因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心肌坏死[1],患者会表现出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通常经过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均不能得到有效缓解,且会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部分病情严重者易发生心律失常、休克等病症,具有较高的致死风险[2]。该类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尤为关键,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对患者病情好转及预后具有重要帮助。我科在2018年对52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以研讨预见性护理模式的临床开展效果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数据
将2018年1~12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研究小组,样本数量为52。其中男女患者分别为30例、22例;年龄分布在49~76岁范围内,中位值为(67.5±5.8)岁;发病时间在1~9h之间不等,中位值为(6.1±1.8)h。将52例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26)与参照组(n=26),二组患者的资料数据比较P>0.05,可开展此次研究。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措施为常规护理,遵照医嘱为患者用药,并就相关注意事项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告知。实验组则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易出现的不良事件及并发症等,为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健康宣教:对于意识清醒患者,护理人员要对其进行健康教育,讲解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症状表现、危害性、并发症防治等疾病知识,让患者对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有个正确认知。如患者及家属有任何疑问,护理人员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进行讲解,以免其过度担心[3]。
心理干预: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的特点,患者对自身病情一时间难以接受,常会出现烦躁、焦虑、抑郁等情绪,甚至会对治疗及护理具有抵触心理,护理人员要主动、耐心的与患者交流,鼓励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并予以相应的心理疏导。
溶栓护理:在溶栓之前要迅速为患者建立两条有效静脉通道,一条用于输注溶栓药物,另一条用于输注其他药物,尽量不要将两条静脉通路建立在同侧肢体之上,以免对血压监测结果产生影响[3]。叮嘱患者要保持绝对卧床休息,并予以心电监护。在溶栓期间,要对患者的各项体征予以密切监测,观察有无不良反应或并发症,一旦发生异常情况,要立即上报主治医师。
饮食指导:对患者每日的出入量予以记录,要掌握其维生素等摄入情况,叮嘱家属为患者准备清淡、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不可食用辛辣、生冷、油腻类的食物。
运动指导:待患者病情、体征逐渐稳定后,可鼓励并指导患者做适当的活动,如床上翻身、坐起等,之后逐渐进行床下活动,以增强体质,提升免疫力,但注意不可进行剧烈活动或重体力劳动。
1.3 评价指标
①SAS评估值、SDS评估值:在护理前、护理后,以SAS焦虑自评量表与SDS抑郁自评量表为工具,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负性情绪进行测量,当SAS评估值超过50分、SDS评估值超过53分时表示患者有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分值越高表示心理状态越差[4]。
②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数据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分析,对计量资料(x±s)的比较结果采用t值验证,对计数资料(n,%)的比较结果采用x2值验证,以P<0.05为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的验证标准。
2 结 果
2.1 二组患者不良情绪评估值的差异性对比
在护理之前,二组患者的SAS评估值、SDS评估值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两项评估值均显著低于参照组,组间对比P<0.05;详见表1。
2.2 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性对比
实验组与参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85%、23.08%,前者明显低于后者,组间比较P<0.05;详见表2。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具有较高的死亡风险,且患者经救治成功后,还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挽救生命、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是治疗该类患者的终极目标。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和再发,与寒冷刺激、情绪过激、吸烟、暴饮暴食等因素密切相关[5],因此我科主张从临床护理工作入手,对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与不良生活习惯等进行纠正。预见性护理是一种较为新型的护理模式,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与针对性[6],我科为患者所实施的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可以减轻患者不良情绪、减少其不必要的担心;溶栓护理可确保溶栓顺利进行,有助于减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饮食指导可为患者提供科学的营养支持,有助于机体机能恢复;运动指导有助增强体质、提供机体免疫力;与常规护理措施比较,预见性护理模式更加具有优势。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SAS评估值、SDS评估值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要显著低于参照组,组间比较P<0.05,这一结果也充分凸显出了预见性护理模式的临床开展效果。
由此可见,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模式,能够使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有效改善,并可减少相关并发症、改善预后,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护理方案。
参考文献
[1] 范晓华,曹岳蓉,刘洪珍等.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保护性临时起搏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2):1724-1728.
[2] 曹 艳,王晓红,杨 华,等.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心率变异性及不良反应情况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3):398-401.
[3] 薛雅瑜,徐琼英.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32):3637-3638.
[4] 苏红梅,周 云,曹静等.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效果的比较研究[J].中國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9):1106-1107.
[5] 杨丽娟,李 荣,周淑英等.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实施临床路径护理对心脏康复疗程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5(7):863-865.
[6] 沈张花,王柳柳.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心理医生,2018,24(24):227-228.
本文编辑: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