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家庭教育投资的过度现象

    伊松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庭教育投资也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加大,在"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思想观念下,出现了教育投资的盲目性及投资过度现象。本文从影响家庭教育投入的因素、我国家庭教育投入过度的原因及过度教育投的弊端等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家庭教育;投资;过度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知识经济的兴起,受教育程度在提高子女品质、改善健康状况、提高消费者选择效率等方面的作用体现出来。同时,随着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居民家庭教育投资观念不断加强,从整个社会到单个居民家庭都非常重视教育投入,当前家庭的普遍观念是: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因此,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家庭教育投资出现盲目、过度现象。

    1 影响家庭教育投资的因素

    (1)家庭收入状况。西方经济学家莱宾斯坦和贝克尔都认为,当家庭收入增加时, 父母花费在抚养和教育孩子方面的费用也会增多, 而且收入的提高还会强化父母对孩子质量的偏好, 愿意在孩子的教育和培训上更多投资, 以提高孩子的文化素质。家庭的经济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了对教育投入的多少。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在家庭教育投入相对多,这些投资包括课外班费用、特长班费用、家庭教师酬金、复习资料费、择校费等等。相反家庭收入低的家庭只能满足最基本的教学投入,即正常的学校教学。家庭经济状况是家庭教育投资的的经济基础。

    (2)家庭教育状况。父母学历的直接影响家庭教育投资的多少。城市与农村相比,在家庭教育投资方面,城市远远高于农村。同样在城市,受过高等教育的家庭比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家庭更重视教育投资,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家庭更多的将资金投入到物质生活方面。家庭教育状况为家庭教育投资提供了思想基础。

    (3)社会环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机制已经深刻影响着教育和学校的发展,并形成了教育市场。市场机制给教育领域带来了竞争、选择等新的社会关系,各种课后教育形式不断涌出。社会为家庭教育投资提供了物质基础。

    2 我国家庭教育投入过度的原因

    (1)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庭收入增多,并有一定的盈余,为家庭教育投资提供了经济保障。同时,人们逐步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特别是经历过"文革"的老一届毕业生,对自己的下一代的教育极其重视,对家庭教育投资不遗余力。

    (2)社会教育机构和课后辅导班。近些年,随着教育的社会化,各类社会办学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作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种延伸,这些教育机构能够帮助他们提高学业成绩、扩展学生的知识范畴或提高各类过级考试的几率。但是高额的补课费、资料费等,势必使家庭必须支付额外的教育支出。

    (3)学校教育的不均衡。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的竞争机制逐步被引入到教育体制当中,学校教学质量与选择权力分散, 会给予强势地区、强势学校和强势人群某种特权,在教育的竞争与教育的选择中, 弱势地区、弱势学校和弱势人群会处于不利地位。学校之间为了争夺生源,通过各种方式,利用各种条件提高本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条件。家庭在选择教育场所时,往往会考虑教学质量好的学校就学。为了能够获得好的教育,家庭要花费巨额的"择校费"、"建校费"等。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是教育投资过度的根本原因。

    3 过度教育投入的弊端

    (1)给家庭带来收支压力

    我国虽已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但是为了给孩子创造最好的教育条件和环境,家庭在教育投资方面还是不遗余力的。对于经济收入低的家庭,无力承担超出正常教育支出以外的费用。为了能使孩子获得较好的教育,父母往往举全家之力,甚至不惜借债。

    (2)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

    高额的教育投资,究其原因是由于父母对子女过高的期望而导致的过度教育所致。虽说经济投入,是成长中孩子不可缺少的物质支持,但是金钱的盲目投入对孩子来说并非好事。会在无形之中增加孩子不必要的学习压力,降低儿童自身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持续以往会影响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据调查,除了正常学校教学外,每个家庭为孩子报名参加课后班3-4个,休息日孩子奔波于各个课后班之间。孩子盲目的参加课后班,势必剥夺了他们的娱乐时间,孩子成了"学习机器"。

    (3)助涨了社会不良风气

    目前某些社会教育机构,开设各类补习班,为了增加自身的影响力,扩大招生收费,组织学生在考试中集体作弊,不仅有损了学校考试风气,而且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更是有害学生诚实守信道德观念的培养。

    (4)造成教育失衡,违背了教育公平性原则

    教育投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投入教育领域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区域、学校之间在资源与能力方面的差异往往使其行使教育权力的能力产生差异。由于总体资源的有限性, 弱势地区和弱势学校会产生满足本地区与本辖区内教育需求的数量、质量标准偏低的情况,甚至造成不充分教育。尤其在义务教育阶段, 强势与弱势之间的这种差异意味着公平的丧失。另外,由于竞争和选择的存在,弱势地区、弱势学校的有限资源会不断流向强势地区和强势学校。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投入的外溢效益及其计量检验[J].教育与经济,2013 (1).

    [2] 我国儿童家庭投入的现状及问题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6).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幸福去哪了

    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种类型的调查每天都在进行中,这有助于督促政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有趣的是,国内多家机构虽曾多次开展“幸福感城市”的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