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应用实践
李华 蔡艳
【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采用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路径的优化,提升急救的有效率。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对患者进行了疾病的确认,在专业检查下均为急性心肌梗死,并针对2018年1月~2018年12月这一年的就诊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改善,在符合要求的患者中随机抽取74例患者参与临床研究,并进行对比分析。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为急救护理流程干预,分析患者的抢救情况,以及治疗预后。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在心率、血压、呼吸状况上更加平稳。此外,观察组患者在复发率上为5.4%(2/3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2%(6/37)。在患者进出急诊室和PCI时间上,观察组的控制程度更好,患者的治疗更为满意。结论 采用急救护理流程干预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能够提升急救的有效率,并有助于患者改善预后,保障治疗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流程;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32..02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血流供应减少而引起的心肌缺血性坏死,具有后发病速度快、病情危险的特点,在临床上则表现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1],而是用急救护理措施能够更好地帮助患者缓解病情压力,给予康复治疗。本次实验选取对患者进行了疾病的确认,在专业检查下均为急性心肌梗死,并针对2018年1月~2018年12月这一年的就诊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改善,在符合要求的患者中随机抽取74例患者参与临床研究,在讨论分析下对急救护理策略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取对患者进行了疾病的確认,在专业检查下均为急性心肌梗死,并针对2018年1月~2018年12月这一年的就诊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改善,在符合要求的患者中随机抽取74例患者参与临床研究。其中,男性人数为39例,女性人数35例,从年龄范围的统计上,均在34~73岁之间,平均年龄则为(55.6±2.8)岁。患者均能够配合医护人员开展治疗工作,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发病时间在12小时以内。此外,家属对本次实验表示知情,能够陪伴在患者身旁及时进行签字协助。
1.2 护理治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为急救护理流程干预,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成立急救小组,在专业心脏科、急诊心电图室等多科室人员的配合下,按照既定的流程实施救助。包括开通治疗的绿色通道,做好病史的询问,以及加强给氧治疗等[2],随后护理人员建立静脉通道,并做好血常规检查、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分析,对患者的紧张情绪进行安抚,推动治疗的顺利进行。
1.3 评价标准
本次实验需要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状况,并对进出急诊室时间、PCI时间进行记录,更好地为患者治疗节约用时,做好基础辅助性工作,提升治疗的有效率。
1.4 统计方法
在本研究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期间的数据进行整理,并采用SPSS 19.0专业计算软件进行结果分析。通过具体化的指标来做治疗、护理方案的确认,并能够明晰患者病情的发展和控制结果。具体而言,本次实验在进出急诊室和PCI时间以及疾病基础数据分析上使用计量统计,在复发率的分析中使用计数统计,统计结果具有意义(P<0.05)。
2 结 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在心率、血压、呼吸状况上更加平稳,如表1所示。此外,在复发率上为5.4%(2/3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2%(6/37)。
在患者进出急诊室和PCI时间上,观察组的控制程度更好,即分别为(38.6±16.5)min和(50.3±12.6)min,对照组则对应为(52.2±20.1)min和(60.4±12.6)min,以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更为满意。
3 讨 论
在护理过程中,除了常规的安排、协助以外,护理人员需要充实自己的急救知识,以及与疾病相关情况的准备,做好院内分享,更好地为急救患者提供有效地帮助,防止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并能够迅速的安排治疗,降低病死率。此外,需要结合急诊科和心脏科专家的意见,优化护理流程。
综上所述,采用急救护理流程干预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能够提升急救的有效率,并有助于患者改善预后,保障治疗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 雪.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用急救护理流程优化路径的实践研究[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7,6(01):44-46.
本文编辑: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