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常态化征程中又一次新的出发

    王黎明

    采访手记:

    实验区专栏第一站,我们来到山东淄博,针对顶层设计的采访,是以座谈的形式进行的。

    来自市教育局、电教馆,区县教育局、教研部门,城区学校、农村学校的代表汇聚一堂,一下午的时间,超大的信息量。

    最大的感触就是,虽然实验刚刚启动,但对淄博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全新的起点,而是他们多年耕耘于教育信息化常态化征程中又一个新的目标、又一次新的出发。

    底 ?蕴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按照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精神,大年初二,淄博市教育局就召开紧急专题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大家提出了一个建议:根据淄博市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各区各校已具备基本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广大教师已具备基本的信息化教学素养,建议以区县或者学校为单位开展直播教学。直播教学前教师培训的重点,不用放在技术上,而是放在对在线教学模式的培训上。

    实践的效果印证了这一做法的正确性:无论城区还是农村,淄博的老师在疫情期间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停课不停学”取得了预期效果。

    为什么淄博投入不大,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上的成效却如此显著?

    对于这个问题,淄博市教育信息化研究院王迎军认为,这取决于一线校长和教师真正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实现学校管理、课堂教学、教育质量提升的突破口和抓手。

    从2001年以来,淄博一直把信息化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走出了一条“以创新应用项目引领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路子。在很多地方还把配备硬件作为标志的时候,淄博就开始了“以用促配、以用促建、以用促教、以用促学”。

    在强有力的行政推动下,扎扎实实的应用让学校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获。地处沂蒙山区的淄川区峨庄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占在校生的70%。早在2015年,学校就实现了每个学生一台电脑上课。五年来的实践,学科融合、分层教学等探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19年中考,学校“一不小心”考了淄川区第一名,校长房勇对此深有感触:“这在我们峨庄是绝无仅有的。能够借助信息化走到今天,给了我很大的动力。”

    参与座谈的校长,有来自城区的,有来自农村的,他们侃侃而谈,对在学校推动教育信息化,每个人的态度都坚定不移。

    这些,构建了淄博“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的深厚底蕴。

    行 ?进

    从1998年全国首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到在全国率先实现“校校通”,从“创新应用项目引领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策略到“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从教师全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到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一路走来,淄博的教育信息化一步一个脚,一年一个台阶,持续走在全国前列。

    而今后几年,“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将成为统领淄博教育信息化发展脉络的龙头。

    在教育局总督学李效同看来,“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旨在探索教与学的新型模式,直指教学改革的核心。如何展现淄博教育的作为?答案就蕴藏在区县的实践中,蕴藏在学校的实践中。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基层的实践挖掘出来,把应用场景推广开来。李效同希望,在三年的实验过程中,要能充分发挥学校的积极性,尽可能多地培育和推选出一批信息化教学应用场景,这些场景的切入点一定要小,能体现信息化应用的特点,做到既有典型价值,又有借鉴意义,更重要的是别人拿来就能用。

    在座谈中,这样的信息化教学应用场景已经露出一些小荷的尖尖角:

    ——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学生的自适应学习如何破题?

    “我们组织老师分知识点进行校本资源建设,把每个知识点下的每一道题分成6级难度,从中间难度开始推送给学生,根据反馈情况相应调整难度级别,不会做的学生,就降低级别给他们推送相应的微课进行学习。”

    ——学校要逐步向社会开放场馆,校园安全如何保证?

    “我們在学校的操场和场馆外设置了一个电子围档物理屏障(电子雷达),这样如果周边社区的居民要使用学校场地健身,就可以实现与安保系统的联网。”

    ——城乡专递课堂解决了师资问题,但如何实现在学生端传送学习资源?

    “我们开始尝试智慧课堂在双师课堂中的应用,尝试通过学生端来传送学习资源,这样就实现了智慧课堂的异地上课。如果能突破异网异端异域这三个‘异,那么我们的课堂完全可以带回家。”

    这些,迈出了淄博“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的坚定步伐。

    未 ?来

    2020年,《淄博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方案》出台。在“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的方案中,淄博的实验内容确定为:推进物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中小学的创新应用,构建“智脑结合、物联感知、数据分析、按需推送”的立体化、网络化、数字化智慧教育环境,变革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教、学、测、评、管等教育教学主要环节的融合创新。

    王迎军认为,在建设数字化校园的过程中,淄博采取的是自下而上、百花齐放的思路,真正让每所学校都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和特点。而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如果继续自下而上,要想实现数据的打通和汇聚就会困难,就会产生平时所说的信息孤岛现象。所以,进入智慧教育阶段,要想赋予学校智慧大脑,必须实现技术的统一、数据标准的统一。从这一点来说,智慧教育有两端,一个顶端,一个末端。末端是物联感知,实现实时、自动地采集学生和老师的教学行为数据和过程性数据,这是基础;顶端就是大数据分析,要建立完善的数据模型,要基于教育教学实际,这样的数据模型需要产学研共同构建。

    这些,体现了淄博对“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的思考。

    淄博市教育局局长孙英涛表示,推进“五大行动”,以信息化赋能城乡教育优质均衡一体化发展;落实“十项重点工作”,以信息化赋能教与学变革。从顶层设计、深度思考到付诸行动,淄博“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的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以实验推进为契机,淄博市将以教育信息化为教育高质量提升配备加速器。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美国高中物理的探究式教学策略

    吴荩萱摘 要:以“主导—主体相结合”为特征的美国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

  • 1+1=?

    李丹“1+1”是一條长河,滴水汇成大江、大海,汇成人类的生命源泉。“1+1=?”这个问题想必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大家会异口同声地回答:“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