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协同工作机制以党建带团建促班建
宁秋娅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和新技术的应用,现阶段高校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越来越多,必须引起足够重视。以高校的班级建设为切入点,建立高校班级协同工作机制,以党建带团建促班建,党支部协同团支部、班委会共同发力,激活班级细胞,营造良好的微观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班级建设;协同工作机制
立德树人是大学的根本任务。帮助大学生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的能力,指导他们共同成长,是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其中,以班级建设为切入点,探索党支部、团支部与班委会团结协作机制,对于加强班级建设,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都高校班级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众所周知,高校的班级是大学生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共同成长的主要载体,也是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单位。大学生在校期间,与班级的同学接触较多,相互之间的影响也较大。从某种意义上讲,班风决定学风,从而影响校风,班级建设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每个大学生良好个性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与健康成长,而且也直接影响高校的教育质量。因此,班级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础工程和细胞工程。
一直以来,首都各高校重视班级建设,在“细胞工程”建设中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坚定的思想引领和良好的环境支持。但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和新技术的应用,高校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任务越来越多,有些高校对班级这个“细胞工程”建设的关注度逐渐降低,班级建设面临的问题也逐渐凸显。一是大学生的班级意识越来越弱。随着“90后”“00后”的入校,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班集体概念越来越模糊。例如:有的大学生无故缺席班集体活动或仅凭个人兴趣选择性地参加;有的大学生很少与班级同学交流,相互之间了解不多;同学之间缺少关心,有的学生几天不在校也无人过问;有的大学生遇到问题,宁愿找父母或求助于老乡,也不愿告诉班干部或同班同学。二是班级组织缺少凝聚力。不少大学生对班级无归属感,班集体凝聚力不足。例如:有的班级几乎很少组织班级活动;有的班级虽有活动,但人很少到齐过;愿意到外面社团组织任职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而留在班集体里任职的大学生越来越少;有的宿舍同学之间发生了矛盾,不向班主任、辅导员报告,不理会宿舍管理规定,私自调换宿舍或干脆在校外租房。三是班级各组织之间协作不够。例如:有些党支部、团支部与班委会之间没有协作机制,各自为政;在学风、班风建设中没有形成合力;有的班级组织之间互不服气,甚至相互拆台。总之,班集体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应起到的正能量作用正在逐渐削弱,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要求广大青年学子: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要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期望,让每位大学生都能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就必须打好基础,抓好班级建设,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微环境。
抓好新时期大学班级建设并非是一件容易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班级虽小,但涉及面很广,既是一项细胞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项常做常新、需要不断与时俱进的工作。在班级建设中,如何发挥好党支部、团支部与班委会的作用,最大化地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的能力,是我们需要认真面对和不断总结创新的问题之一。
以党建带团建促班建,建立协同工作机制
1.增强党支部与团支部、班委会协同效能
协同理论告诉我们,世界上的系统千差万别,虽然各自属性不同,但在整个大环境中,各系统之间既相互合作又相互影响。各子系统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整体效应即协同效应,它是协同作用产生的结果。党支部与团支部、班委会作为班级建设的子系统,能否发挥协同效应是由三者的协同情况决定的。协同得好,班级系统的整体性功能发挥就好。围绕班级建设目标,党支部与团支部、班委会各子系统以及各系统之间相互协调配合、齐心协力,就能产生“1+1+1>3”的协同效应。相反,如果三者相互掣肘、冲突或摩擦,就会造成班级建设内耗增加,党支部与团支部、班委会就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班级建设也会陷入无序、混乱的状态。因此,管理协同效能的倍增,有赖于班级党支部与团支部、班委会之间相互配合、同向发力,从而减少或避免内耗,提高各自和整体性功能。
在班级建设中,党支部与团支部、班委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还能够激发各自潜在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增强班级建设的效果,促成班级建设目标的实现。党支部以党建促进班级建设,团支部、班委会在班级建设中作用发挥得好,受到上级的肯定、学生的认可,会对党支部的工作起到正向激励作用,提升党支部的带动作用。对团支部、班委会而言也是一样,通过相互作用和相互激发,比、学、赶、帮、超,不断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工作活力,使各自发挥最大作用,形成党建带团建促班建的良好势头,提升班级建设的整体效果。
班级党支部与团支部、班委会的协同,也是有效防止来自学校乃至社会一些负面信息或负面影响的途径之一。协同论的自组织原理为我们提供了加强班级建设,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理论依据。党支部与团支部、班委会可以形成班级自组织,在没有外部指令的情况下,其班级内部党支部与团支部、班委会之间按照协同机制和制度,自主地作用于班级建设。特别是当遇到外部环境的负能量时,班级自组织还可以通过协同作用形成内驱力有效抵制,最大限度地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有利的微环境。
2.保障协同效能持续有效
创新机制是保障党支部与团支部、班委会协同持续有效的必由之路。由协同的形成、协同的实现以及协同的约束三个维度思考机制构成,以保证协同效应的产生。协同形成机制是协同的前提和基础;协同实现机制是协同的具体操作和运行;协同约束机制是协同的护卫和保障。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发挥各自的功能和效应,最终促使协同目标的实现。
协同形成机制,主要指各子系统为实现共同目标达成协同共识,以制度机制建立协同关系。无论是党支部,还是团支部、班委会都有加强班级建设、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责任和义务。虽然各有各的工作职能和工作途径,但各弹各的调,各做各的事,无法形成合力,无法做到事半功倍。党支部与团支部、班委会基于建设好班集体的共同目标达成团结协作的共识,在充分发挥各自功能优势的基础上,加强沟通合作,并以备忘录的形式固定下来,建立协同形成机制。严格规定各自职责、任务、目标,在总体规划和目标之中,坚持“党团班建设同步抓、党团班任务同步下、党团班阵地同步建、党团班教育同步推、党团班工作同步查”的工作机制。
协同实现机制,是指协同的操作践行机制。要实现协同,党支部与团支部、班委会必须建立可操性强、针对性强的一系列制度和机制,实现协同。建立“统一领导、密切配合,共同参与、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凝聚起强大的协同工作合力。例如:定期交流机制、重大活动共同策划机制、党建带团建促班建机制、推优入党机制、优良学风班创建机制、困难学生帮扶机制、优秀学生奖励机制、创新创业孵化机制等。这些机制的实施,可以有力促进班集体正能量的树立,营造“人人心中有班集体,各个积极向上,困难有人帮,服务有人做,学习有榜样”的和谐奋进的微环境。
协同约束机制,主要是保证协同的持续进行。为了保证党支部与团支部、班委会的协同持续有效,必须建立约束机制。例如:协同工作评价机制,重大活动协同缺位的通报机制,协同不力主要负责人撤换机制,协同组长党支部与团支部、班委会轮流担任制。当协同遇到问题不能正常运行的时候,约束机制自动启动,党支部与团支部、班委会按照约束机制要求,查找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还能时刻掌握班级建设工作动态、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对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并将协同工作情况纳入各自工作考核内容。
3.协同内容与时俱进
基于党支部与团支部、班委会成员大都是大学生,工作面对的受众也是大学生这一事实,协同工作内容一方面要契合大学生的成长需要,符合大学生的成长规律,使大学生真正受益;另一方面要符合各自组织的职能特点,有利于各自优势的更好发挥。首先,党支部要把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党员的发展工作、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大学生党员的骨干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等纳入协同内容。其次,团支部要把加强团的自身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推优入党工作等纳入协同内容。再次,班委会要把加强班级集体建设、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学业帮扶、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等纳入协同内容。另外,协同内容可根据国家的发展需求和班级同学的成长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如利用新媒体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等都应纳入协同内容。
建立协同机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协同是手段不是目的
协同机制的建立,是为了党建带团建促班建,帮助大学生顺利地成长成才。因此,在机制建立过程中,一定不要忘了出发的目的,坚决防止摆花架子、走过场,为了协同而协同的行为发生。要遵从学生成长的规律,遵从团队建设的规律,摒弃形式主义,一切从班级实际出发、从大学生成长的需要出发。也就是说,协同机制的建立要坚持三个有利于原则,即有利于班级建设原则、有利于大学生成长原则、有利于协同作用最大化原则。要从大学生的思想、生活、心理、学习、就业、择友等各方面进行协同创新,形成班集体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提高党支部、团支部与班委会组织的活力、影响力和战斗力。
2.不能弱化各自的作用发挥
协同是为了叠加工作效能,产生最大、最好的效果。在实际工作中,虽然党支部、团支部与班委会职责有分工、工作有交叉,但受众都是班级学生。如果协同机制建立不力,不但不能增强班级建设的合力,反而会削弱各自的作用。因此,党支部、团支部与班委会的协同机制要职责明确,分工合理,运行科学,防止都管或都不管,以及一方主责、另两方观看的情况出现。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团结协作,最大化地发挥各自作用才可能达到协同的目的。协同也不是所有工作都协同,学校对党建、团建与班级建设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党支部、团支部与班委会首先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研究明白、把握清楚,厘清哪些工作可以通过协同得到更好的效果,从而找到各自的最佳定位。
3.协同机制不能自我封闭
党支部、团支部与班委会的协同机制对内可以形成良好的闭合系统,对外应是开放的,这样既能很好地营造班内的微环境,又能及时吸收外界的正能量。在班级建设中,形成党团班组织同心协力营造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微环境至关重要,但也不能过分强调微环境的建立,而忽视对班级外的信息沟通及正能量的接受。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大学生每天都被各种信息包围,加上当代大学生本身多元的价值观、多元的思想学习生活状况、多元的性格特点,如果没有对外界形势的及时把握,没有对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动态掌握,协同机制就不能真正发挥效能叠加作用,引导大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自觉抵御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蚀也就愈发困难。因此,党支部、团支部与班委会协调机制的建立,不能自我封闭,要有信息沟通交流渠道,特别是要主动接受学院、学校的领导和指导,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与时俱进,提升协同机制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Z].2004-08-26.
[2]白列湖.协同论与管理协同理论[J].甘肃社会科学,2007(5).
(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李艺英 实习编辑:陈 栓]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和新技术的应用,现阶段高校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越来越多,必须引起足够重视。以高校的班级建设为切入点,建立高校班级协同工作机制,以党建带团建促班建,党支部协同团支部、班委会共同发力,激活班级细胞,营造良好的微观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班级建设;协同工作机制
立德树人是大学的根本任务。帮助大学生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的能力,指导他们共同成长,是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其中,以班级建设为切入点,探索党支部、团支部与班委会团结协作机制,对于加强班级建设,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都高校班级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众所周知,高校的班级是大学生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共同成长的主要载体,也是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单位。大学生在校期间,与班级的同学接触较多,相互之间的影响也较大。从某种意义上讲,班风决定学风,从而影响校风,班级建设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每个大学生良好个性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与健康成长,而且也直接影响高校的教育质量。因此,班级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础工程和细胞工程。
一直以来,首都各高校重视班级建设,在“细胞工程”建设中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坚定的思想引领和良好的环境支持。但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和新技术的应用,高校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任务越来越多,有些高校对班级这个“细胞工程”建设的关注度逐渐降低,班级建设面临的问题也逐渐凸显。一是大学生的班级意识越来越弱。随着“90后”“00后”的入校,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班集体概念越来越模糊。例如:有的大学生无故缺席班集体活动或仅凭个人兴趣选择性地参加;有的大学生很少与班级同学交流,相互之间了解不多;同学之间缺少关心,有的学生几天不在校也无人过问;有的大学生遇到问题,宁愿找父母或求助于老乡,也不愿告诉班干部或同班同学。二是班级组织缺少凝聚力。不少大学生对班级无归属感,班集体凝聚力不足。例如:有的班级几乎很少组织班级活动;有的班级虽有活动,但人很少到齐过;愿意到外面社团组织任职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而留在班集体里任职的大学生越来越少;有的宿舍同学之间发生了矛盾,不向班主任、辅导员报告,不理会宿舍管理规定,私自调换宿舍或干脆在校外租房。三是班级各组织之间协作不够。例如:有些党支部、团支部与班委会之间没有协作机制,各自为政;在学风、班风建设中没有形成合力;有的班级组织之间互不服气,甚至相互拆台。总之,班集体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应起到的正能量作用正在逐渐削弱,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要求广大青年学子: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要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期望,让每位大学生都能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就必须打好基础,抓好班级建设,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微环境。
抓好新时期大学班级建设并非是一件容易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班级虽小,但涉及面很广,既是一项细胞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项常做常新、需要不断与时俱进的工作。在班级建设中,如何发挥好党支部、团支部与班委会的作用,最大化地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的能力,是我们需要认真面对和不断总结创新的问题之一。
以党建带团建促班建,建立协同工作机制
1.增强党支部与团支部、班委会协同效能
协同理论告诉我们,世界上的系统千差万别,虽然各自属性不同,但在整个大环境中,各系统之间既相互合作又相互影响。各子系统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整体效应即协同效应,它是协同作用产生的结果。党支部与团支部、班委会作为班级建设的子系统,能否发挥协同效应是由三者的协同情况决定的。协同得好,班级系统的整体性功能发挥就好。围绕班级建设目标,党支部与团支部、班委会各子系统以及各系统之间相互协调配合、齐心协力,就能产生“1+1+1>3”的协同效应。相反,如果三者相互掣肘、冲突或摩擦,就会造成班级建设内耗增加,党支部与团支部、班委会就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班级建设也会陷入无序、混乱的状态。因此,管理协同效能的倍增,有赖于班级党支部与团支部、班委会之间相互配合、同向发力,从而减少或避免内耗,提高各自和整体性功能。
在班级建设中,党支部与团支部、班委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还能够激发各自潜在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增强班级建设的效果,促成班级建设目标的实现。党支部以党建促进班级建设,团支部、班委会在班级建设中作用发挥得好,受到上级的肯定、学生的认可,会对党支部的工作起到正向激励作用,提升党支部的带动作用。对团支部、班委会而言也是一样,通过相互作用和相互激发,比、学、赶、帮、超,不断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工作活力,使各自发挥最大作用,形成党建带团建促班建的良好势头,提升班级建设的整体效果。
班级党支部与团支部、班委会的协同,也是有效防止来自学校乃至社会一些负面信息或负面影响的途径之一。协同论的自组织原理为我们提供了加强班级建设,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理论依据。党支部与团支部、班委会可以形成班级自组织,在没有外部指令的情况下,其班级内部党支部与团支部、班委会之间按照协同机制和制度,自主地作用于班级建设。特别是当遇到外部环境的负能量时,班级自组织还可以通过协同作用形成内驱力有效抵制,最大限度地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有利的微环境。
2.保障协同效能持续有效
创新机制是保障党支部与团支部、班委会协同持续有效的必由之路。由协同的形成、协同的实现以及协同的约束三个维度思考机制构成,以保证协同效应的产生。协同形成机制是协同的前提和基础;协同实现机制是协同的具体操作和运行;协同约束机制是协同的护卫和保障。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发挥各自的功能和效应,最终促使协同目标的实现。
协同形成机制,主要指各子系统为实现共同目标达成协同共识,以制度机制建立协同关系。无论是党支部,还是团支部、班委会都有加强班级建设、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责任和义务。虽然各有各的工作职能和工作途径,但各弹各的调,各做各的事,无法形成合力,无法做到事半功倍。党支部与团支部、班委会基于建设好班集体的共同目标达成团结协作的共识,在充分发挥各自功能优势的基础上,加强沟通合作,并以备忘录的形式固定下来,建立协同形成机制。严格规定各自职责、任务、目标,在总体规划和目标之中,坚持“党团班建设同步抓、党团班任务同步下、党团班阵地同步建、党团班教育同步推、党团班工作同步查”的工作机制。
协同实现机制,是指协同的操作践行机制。要实现协同,党支部与团支部、班委会必须建立可操性强、针对性强的一系列制度和机制,实现协同。建立“统一领导、密切配合,共同参与、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凝聚起强大的协同工作合力。例如:定期交流机制、重大活动共同策划机制、党建带团建促班建机制、推优入党机制、优良学风班创建机制、困难学生帮扶机制、优秀学生奖励机制、创新创业孵化机制等。这些机制的实施,可以有力促进班集体正能量的树立,营造“人人心中有班集体,各个积极向上,困难有人帮,服务有人做,学习有榜样”的和谐奋进的微环境。
协同约束机制,主要是保证协同的持续进行。为了保证党支部与团支部、班委会的协同持续有效,必须建立约束机制。例如:协同工作评价机制,重大活动协同缺位的通报机制,协同不力主要负责人撤换机制,协同组长党支部与团支部、班委会轮流担任制。当协同遇到问题不能正常运行的时候,约束机制自动启动,党支部与团支部、班委会按照约束机制要求,查找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还能时刻掌握班级建设工作动态、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对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并将协同工作情况纳入各自工作考核内容。
3.协同内容与时俱进
基于党支部与团支部、班委会成员大都是大学生,工作面对的受众也是大学生这一事实,协同工作内容一方面要契合大学生的成长需要,符合大学生的成长规律,使大学生真正受益;另一方面要符合各自组织的职能特点,有利于各自优势的更好发挥。首先,党支部要把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党员的发展工作、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大学生党员的骨干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等纳入协同内容。其次,团支部要把加强团的自身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推优入党工作等纳入协同内容。再次,班委会要把加强班级集体建设、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学业帮扶、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等纳入协同内容。另外,协同内容可根据国家的发展需求和班级同学的成长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如利用新媒体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等都应纳入协同内容。
建立协同机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协同是手段不是目的
协同机制的建立,是为了党建带团建促班建,帮助大学生顺利地成长成才。因此,在机制建立过程中,一定不要忘了出发的目的,坚决防止摆花架子、走过场,为了协同而协同的行为发生。要遵从学生成长的规律,遵从团队建设的规律,摒弃形式主义,一切从班级实际出发、从大学生成长的需要出发。也就是说,协同机制的建立要坚持三个有利于原则,即有利于班级建设原则、有利于大学生成长原则、有利于协同作用最大化原则。要从大学生的思想、生活、心理、学习、就业、择友等各方面进行协同创新,形成班集体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提高党支部、团支部与班委会组织的活力、影响力和战斗力。
2.不能弱化各自的作用发挥
协同是为了叠加工作效能,产生最大、最好的效果。在实际工作中,虽然党支部、团支部与班委会职责有分工、工作有交叉,但受众都是班级学生。如果协同机制建立不力,不但不能增强班级建设的合力,反而会削弱各自的作用。因此,党支部、团支部与班委会的协同机制要职责明确,分工合理,运行科学,防止都管或都不管,以及一方主责、另两方观看的情况出现。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团结协作,最大化地发挥各自作用才可能达到协同的目的。协同也不是所有工作都协同,学校对党建、团建与班级建设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党支部、团支部与班委会首先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研究明白、把握清楚,厘清哪些工作可以通过协同得到更好的效果,从而找到各自的最佳定位。
3.协同机制不能自我封闭
党支部、团支部与班委会的协同机制对内可以形成良好的闭合系统,对外应是开放的,这样既能很好地营造班内的微环境,又能及时吸收外界的正能量。在班级建设中,形成党团班组织同心协力营造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微环境至关重要,但也不能过分强调微环境的建立,而忽视对班级外的信息沟通及正能量的接受。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大学生每天都被各种信息包围,加上当代大学生本身多元的价值观、多元的思想学习生活状况、多元的性格特点,如果没有对外界形势的及时把握,没有对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动态掌握,协同机制就不能真正发挥效能叠加作用,引导大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自觉抵御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蚀也就愈发困难。因此,党支部、团支部与班委会协调机制的建立,不能自我封闭,要有信息沟通交流渠道,特别是要主动接受学院、学校的领导和指导,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与时俱进,提升协同机制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Z].2004-08-26.
[2]白列湖.协同论与管理协同理论[J].甘肃社会科学,2007(5).
(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李艺英 实习编辑:陈 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