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庆典上的美欧俄三方博弈

    沈孝泉

    

    2014年6月6日,法国隆重举行纪念诺曼底登陆70周年庆祝活动,二十多位各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这次纪念活动是在乌克兰危机爆发导致西方同俄罗斯关系急剧恶化的背景下举行的,因此,出席庆典的美国、欧洲和俄罗斯三方领导人之间的互动和博弈,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

    法国充当乌克兰危机调停人

    在出席庆典的贵宾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俄罗斯总统普京。人们注意到,在二十多位外国贵宾中,有三位受到了特殊的礼宾接待,一位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这位88岁德高望重的女王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奥朗德总统6日晚在巴黎爱丽舍宫举行国宴予以款待;另一位是美国总统奥巴马,美国是诺曼底登陆击败德国纳粹的主力军,现在是法国的主要盟友,奥朗德5日晚在巴黎香榭丽舍一家星级饭店设宴招待;第三位则是普京。奥朗德同奥巴马共进晚餐后立即返回爱丽舍宫,为刚刚抵达巴黎的普京举行晚宴。奥朗德在两个小时的间隔内两次晚餐,总统府人士解释说,这第二次进餐乃是夜宵。当然,重要的是奥朗德和普京在爱丽舍宫进餐时进行了长达一个半小时的会晤。可以说,奥朗德给予普京的是出席诺曼底登陆纪念活动的其他各国领导人所没有的特殊礼遇。

    法国高调接待普京显然着眼于目前的乌克兰危机。2013年年底,乌克兰爆发政治动乱之后,俄罗斯同西方国家发生了激烈争论。俄罗斯指控西方是乌克兰危机的制造者,西方则指责莫斯科炫耀武力。2014年3月克里米亚举行全民公决之后,克里米亚纳入俄罗斯版图。对此,西方做出强烈反应。西方七国集团立即举行紧急首脑会议,强烈谴责和反对俄罗斯改变欧洲国家边界现状的行动,并决定抵制原定6月份由俄罗斯在索契主办的八国集团年度峰会。这标志着俄罗斯同西方关系的全面破裂,双方对峙达到了冷战结束后最尖锐的程度。

    然而,法国对俄罗斯并没有把大门完全关死。出席七国集团峰会的奥朗德总统当时就表示,法国依然邀请俄罗斯出席定于6月6日在法国举行的诺曼底登陆70周年的纪念活动。5月8日,奥朗德接受采访时再次明确表示,邀请普京“作为俄罗斯人民的代表前来”参加这一活动,因为法国“不会忘记俄罗斯人民(在二战中)付出了数百万生命的代价”。5月29日,法国和俄罗斯同时确认,普京出席诺曼底庆典,并且同奥朗德在巴黎爱丽舍宫共进晚餐。

    法俄之间这一互动也是乌克兰局势出现某种转机的结果。5月25日乌克兰如期举行大选,波罗申科当选新一任总统。分析评论一般认为,这预示着乌克兰冲突有可能从尖锐对峙转向寻求政治解决的阶段。6月6日,由欧美主要国家领导人参加的诺曼底登陆70周年纪念活动恰逢其时,提供了一个外交斡旋的难得机会。为此,奥朗德作为东道主,高度重视普京的出席并给予特殊礼遇。此外,刚刚在乌克兰大选中获胜的波罗申科,也获得奥朗德的“个人邀请”出席这次纪念活动。可以说,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法国以及乌克兰等所有有关国家领导人在诺曼底齐聚一堂,诺曼底成为一次名副其实的乌克兰问题国际性磋商的平台,而法国再一次重登国际舞台的中心位置,为缓和乌克兰紧张局势和调停西方同俄罗斯紧张关系而发挥主导作用。

    普京摆脱外交孤立、取得主动

    对于普京而言,出席这次纪念活动的确是摆脱外交孤立局面、寻求缓解乌克兰危机的一个重要机会。而这次活动的东道主法国也是俄罗斯可以利用的一个合作伙伴。2008年俄格战争中,当时的法国总统萨科齐亲赴一线进行调解,俄罗斯也乐于接受法国的斡旋,这场武力冲突最终很快得以平息。在这次乌克兰危机中,奥朗德再一次扮演调停人角色,普京成为爱丽舍宫中的座上嘉宾。普京还有机会利用这个庆典的机会同英国首相卡梅伦、德国总理默克尔直接会晤,甚至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乌克兰当选总统波罗申科也进行了简短交谈。有评论形象地说,普京虽然被置于6月4日布鲁塞尔七国集团的门外,但是第二天在法国却和这个集团几个成员分别见了面,这是一次无形的八国集团峰会。法国搭台、俄罗斯唱戏,普京利用这次机会成功地摆脱了外交孤立。

    欧洲国家领导人纷纷同普京直接会晤,显示出欧洲对迅速解决乌克兰危机的急切心情和对莫斯科的期待。这一点也正为普京所用。莫斯科与西方长期打交道中做法是利用矛盾、为我所用。无论是北约东扩、反导计划还是叙利亚危机、伊朗核谈判等问题上,俄罗斯都是在欧美裂痕中寻找机会、获得主动。目前,欧美之间在乌克兰危机上的分歧日益凸显,这也正是普京可以利用的机会。普京在奥朗德和默克尔的推动下与乌克兰当选总统波罗申科见了面,并承诺很快将就停火进行讨论。可以说,俄罗斯再一次取得了主动。

    奥巴马冷淡普京,也不满欧洲盟国

    与法、德、英等西欧大国不同的是,美国对俄罗斯始终保持强硬态度。在得到奥朗德正式邀请普京前来法国的消息后,白宫立即向法国表示,要求法方做出特殊安排,“避免奥巴马总统在外交场合中与普京碰面”。白宫明确表示,不会参加有普京参加的晚餐。在美方的坚持下,奥朗德不得不在6月5日晚安排了两次晚宴,先后与奥巴马和普京单独会面。此外,在诺曼底的纪念仪式上各国领导人合影时,法国也特意安排英国女王和丹麦女王分别站在奥朗德的两侧,使得奥巴马和普京的位置尽量远一些。

    奥巴马在外交安排上刻意冷淡普京,显然是要继续对俄罗斯表示强烈不满和保持强大压力。6月4日在布鲁塞尔召开的七国集团峰会上,在美国的坚持下,会议对俄罗斯提出了强硬要求。英国首相卡梅伦第二天在巴黎机场会晤普京时,转达了这次峰会提出的三个条件:俄罗斯必须承认波罗申科当选为乌克兰的新领导人,停止武器越境,停止对乌克兰东部亲俄分离主义组织的支持。如果俄罗斯不答应这些条件,西方国家将采取新的制裁措施。虽然奥巴马拒绝同普京会晤,但是,在6月6日纪念活动的午宴进行中,两人还是碰面做了简短交谈。白宫事后刻意淡化这次会面,强调这是一次非正式交谈,时间只有10—15分钟。

    奥巴马坚持强硬立场,既是对俄罗斯保持高压态势,同时也是对欧洲盟国在制裁莫斯科问题上三心二意表示的强烈不满。这显示了欧美之间对俄政策上存在严重分歧。

    2014年3月17日西方决定对“吞并”克里米亚的俄罗斯采取制裁措施后,随着冲突的不断升级,七国集团多次磋商加大制裁力度问题,但是欧洲国家始终表现出犹豫不决的态度。这突出表现在法国向俄罗斯提供“西北风”军舰的合同上。2010年法国决定向俄罗斯出售四艘“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其中两艘在法国建造。这种军舰同时具备远程兵力投放和两栖作战指挥功能,相当于一艘直升机母舰。这笔交易是北约成员国第一次向俄罗斯出售这类高端技术的军备。西方因乌克兰事件决定对俄罗斯采取制裁措施,法国是否按期交付两艘“西北风”舰艇成为一个焦点。美国多次要求法国停止这笔交易,奥巴马说,“如果每一个欧洲防务合同都挖我们的墙脚,那(制裁)就不会十分有效”。此外,波兰等与俄罗斯接壤的一线国家也对法国向俄提供先进舰船提高其军事实力的做法表示担忧。但是,法国坚持履行这一合同,理由是,目前的制裁措施没有涉及军事装备的供应,而且乌克兰危机还没有严重到停止已签的供货合同。据悉,400名俄罗斯水兵按计划将在6月下旬前来法国,参加为期数月的训练,最后将在秋天驾驶一艘已造好的“西北风”军舰返回俄罗斯。普京在前往法国前夕对法国媒体发表谈话时表示,如果法国按期交付“西北风”军舰,那么两国的军备合作将继续深化,俄罗斯将购买更多的法国先进装备。军工是法国出口的支柱产品,普京的承诺对于面临经济困境的法国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因此,处于国内经济形势的考虑,法国拒绝放弃这笔价值12亿欧元和涉及1000个就业岗位的供货合同。

    德国在制裁问题上也同样考虑到自身经济利益。德国是俄罗斯在欧盟的第一大经济伙伴,两国贸易额高达760亿欧元,2013年德国在俄投资达到220亿美元,6200个德国企业在俄展开业务。另外,德国39%的进口天然气来自俄罗斯。双方经济联系如此紧密和深入,使得德国政府在制裁问题上难下决心。

    欧洲“不会让普京成为敌人”

    除了经济利益之外,欧洲对制裁的效果也存在疑虑。美国主张强化制裁的目的是迫使俄罗斯屈服和让步,而事实一再表明,这一思路难以奏效,相反步步紧逼的制裁只能迫使俄罗斯不断走向对抗,对欧洲造成更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欧洲国家首先考虑的不是教训和打击俄罗斯,而是致力于乌克兰危机的平息和稳定。因此,奥朗德和默克尔十分关注乌克兰最近举行的大选结果及寻求政治解决这场危机的途径。法德领导人在乌大选前夕曾与普京电话会谈,要求莫斯科尊重这次大选结果。奥朗德利用这次诺曼底登陆70周年纪念活动邀请普京和波罗申科等有关国家领导人出席,其目的也在寻求乌克兰危机的政治解决。诺曼底庆典上,普京在奥朗德的积极鼓动和安排下与波罗申科直接会了面,实际上表明莫斯科对乌大选结果的认可,同时双方也就乌境内停火即将举行讨论达成口头协议,这说明法国的外交努力取得了成果。德国也为达到这一目的而出谋划策。默克尔最近提出了多方圆桌会议建议,呼吁各方解除武装,就新的宪法草案召集全国对话以及实现更大的地区自治。

    由此可见,欧洲国家更加看重的不是制裁俄罗斯,而是乌克兰危机的政治解决,而这一问题的解决离不开俄罗斯的直接参与。这正是欧洲在制裁问题上持慎重态度的原因,也是谋求地区稳定的切合实际的基本思路。正如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5月5日即乌克兰危机处于高潮时所指出的,俄罗斯与欧盟在乌稳定局势中有共同利益,“我们不会让普京成为敌人”。

    欧洲对美国的“重返”反应不一

    奥巴马执政后,因自身实力衰退和战略重点向亚洲转移,美国开始从欧洲逐步脱身,试图由欧洲自己承担更多的安全责任,作为美国手中工具的北约也把注意力转移到欧洲之外的地区。2008年发生俄格战争后,莫斯科从战略退缩走向对抗。目前,普京利用乌克兰事件一举收回了克里米亚,这一事态改变了冷战结束后形成的欧洲安全格局,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美国对欧洲的战略思路。“重返欧洲”成为一些欧洲国家、特别是中东欧国家对美国的强烈呼声。奥巴马2014年两次对欧洲访问,目的就是对欧洲的担忧予以回应,他传达的核心意思就是,美国依然是欧洲可以依靠的安全保障。奥巴马6月3日在波兰首都华沙强调,“集体防御力量是强大的,将准备接受一切挑战”。他还宣布了一项增强在与俄罗斯接壤的北约成员国军事部署的计划,根据这项名为《欧洲再保障倡议》的计划,美国将为这些国家的军队提供总额为10亿美元的装备支持和培训,以应对外部威胁。对于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提出要求北约在这些国家永久驻军的要求,奥巴马也表示予以考虑。此外,美国在欧洲构建反导系统也在升级,五角大楼宣布,美国海军6月3日向西班牙罗塔海军基地派遣了第二艘反导驱逐舰“罗斯”号,美国向这个基地派遣反导驱逐舰的总数为四艘。美国在欧洲导弹防御系统还包括在罗马尼亚和波兰部署导弹拦截基地,在土耳其部署雷达系统,以及在美国驻德国德拉姆施泰因空军基地设立的指挥中心。北约也因乌克兰危机的爆发而将重新调整在欧洲的部署。可以看出,“重返欧洲”的军事部署体现了美国对俄政策转向强硬和对抗的趋势,这一转变有可能进一步刺激莫斯科,使得俄罗斯同西方的对峙更加激化。

    如果说,美国“重返欧洲”是中东欧国家的强烈愿望的话,那么,西欧国家对美国政策调整则持怀疑态度。早在俄格战争爆发之前,法、德等国已经对美国对俄罗斯步步紧逼的做法能否奏效提出质疑,在这两个国家的坚持下,北约已经中断了吸收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入盟计划,最终还是导致莫斯科发动了俄格战争。乌克兰危机发生后,西方一些分析评论指出,一个重要教训是,西方应当接受乌克兰仍然独立于北约的现实,同样,欧盟也应当放弃强迫乌克兰在俄罗斯与欧洲之间做出选择的努力。乌克兰从政治动乱到武装冲突的事实再一次证明,保持乌克兰的稳定才有利于欧洲的整体安全,而乌克兰的稳定需要而不是排斥俄罗斯的参与。像美国主张的那样威胁和打击俄罗斯并不会给欧洲带来真正的稳定。

    对于北约将在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长期驻军问题,法、德等国更是持保留立场,这不仅因为永久性驻军的费用昂贵,难以承担;更重要的是,这一做法将导致俄罗斯采取对等措施,无疑是给紧张局势火上浇油,同时将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而直接遭遇这一威胁的不是大西洋彼岸的美国,而是近在咫尺的欧洲国家。正是基于这一原因,欧洲同美国的对俄政策拉开了距离。

    乌克兰危机导致欧洲安全出现了新的挑战,欧美之间向心力从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增强,但是战略利益差异又势必造成双方在对俄政策上继续存在分歧。作为对立一方的俄罗斯,将会对这一矛盾充分加以利用。在诺曼底庆典的台前幕后展示出的正是欧、美、俄三方之间这场令人关注的互动和博弈。

    (作者系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刘娟娟)

相关文章!
  • 生命价值观下的“同命同价”与“

    黄金桥[摘要]我国目前正处于通过创制及健全相关民事立法——侵权责任法来积极应对各种事故导致人身与财产损害后果的关键时期。几年前最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驾驶电动车构成交通肇事罪的法

    摘 要 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日益发达,车辆增多,公路里程加长,全国各地交通肇事案件接连大幅度上升,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交通肇事犯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