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工笔人物画艺术语言的多样性

    李沐霏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需求之后,开始探索精神之旅,对艺术的审美追求从单一格式化迈向多元化。中国当代工笔人物画为了满足现代人对审美的需求,开始在工笔画中融入西方油画元素、日本绘画表现语言以及其他美学元素,再通过缤纷多彩的色彩表现出当代工笔人物画艺术语言的多样性。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当代工笔人物画艺术意境也相应发生了调整,要求当代艺术家具有开放性思维,以不同的审美体验为导向,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进而创作出更富有内涵和多样性语言元素的工笔人物作品。文章主要阐释了当代工笔人物画艺术语言的多样性的发展历史和表现技法,并概况了艺术语言的多样性对工笔人物画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当代工笔人物画;艺术语言;多样性;审美价值

    当代工笔人物画艺术语言的多样性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传承和发展传统工笔人物画的结果,进而使工笔人物画体系得到不断的完善与更新。在保留传统工笔人物画精髓的基础上,对工笔人物画艺术语言的表现形式作多元化的创新与改造,使当代工笔人物画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使传统工笔画中渗透现代艺术意境元素,将现代装饰艺术的理念与空间布局应用到传统美学中,使传统工笔画能够不断传承和发扬,进而建设出具有和开放性思维的当代工笔人物画的理念,因此,从根本上实现了工笔画的技术改革。

    一、当代工笔人物画多样性艺术语言的发展历史

    工笔画是中国画的一个分支,追求形似,是一种写实主义精神。工笔人物画是工笔画各流派中历史最悠久的,战国时期,工笔人物画开始萌芽,在宋朝时期,工笔人物画已经逐步走向成熟,在明末清初阶段,大批西方油画传入中国,推动了中国的工笔人物画的发展,使其在创作时,曲线更加流畅柔和。工笔画在中国的艺术论坛上占据重要的地位,最早在中国的原始农耕文明时期,先人们就用天然颜料在岩石、墙壁及地面进行绘图,彩陶及青铜器上的手工刻图是传统工笔画最早期的雏形。工笔画唐宋时期达到巅峰阶段,之后便开始没落,在1950年以后,又开始慢慢复苏。20世纪50年代,在旧年画和旧连环画运动的推动下,中国的工笔画走向了改革创新的旅程,使其重现艺术魅力,展现新的生气和活力。1978年,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欧洲文化和艺术不断渗透到中国,使工笔人物画在表现技法和创作手法上出现变革,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呈现了空前的繁荣和昌盛。1990年以后,随着中国加入亚太经济贸易组织,中国政府的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中国艺术家与国外艺术家的交流也更加频繁,频率也更高,在各国文化和艺术的碰撞及冲击下,中国工笔人物画的艺术理念和创作思维也更加开放和丰富,也升华了工笔人物画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

    当代文化语境的新颖性和个性化要求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必须要适应于现代人的审美体验,这是现代艺术发展的必要前提。在这种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工笔画家的审美价值体系和艺术价值趋向呈现多样化的分布特点,使中国工笔人物画摆脱传统审美价值体系的束缚,使现代工笔人物画呈现出多种风格,形成多样化的流派。现代工笔人物画家具有开放式思维,具有较高的包容性,借鉴西方油画、水彩画、漆画和壁画中创作技巧,使工笔画更具有质感。现代工笔人物画在色彩运用上,从之前的几种颜色发掘出几十种色彩。

    二、当代工笔人物画艺术语言多样性的表现

    将现代化艺术元素结合到工笔人物画中,使工笔人物画越来越具有广普性,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工笔人物画这一悠久的传统艺术形式已经从边缘化走向主流化。在时代发展的驱动下,工笔人物画的创作理念和创作形式趋向于多元化,从而促进工笔人物画的艺术形式、艺术风格及艺术流派的多样化发展,加强了当代工笔人物画艺术语言的多样化,多样化的艺术语言是促进工笔人物画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和表征。工笔人物画艺术家也深谙创造性对工笔人物画的重要性,在创作过程中不断融入创新性元素。当前,中国大力支持传统文化和艺术的传承和发扬,在这个良好的大背景下,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创作与传承也呈现了良好的发展趋势。艺术家在工笔人物画艺术语言的表现上日趋个性化,因此,所创作的工笔人物画更加独树一帜、别具一格。艺术家在选材上也日渐生活化,以往那种对古代帝王、王侯将相、历史名人的热度持续下降,通过对周边生活和人物的观察,描述出更具有生活气息的艺术作品。这种创作精神促进了当代工筆人物画的发展,是工笔人物画呈现昌盛局势的重要保障。下面,将对当代工笔人物画艺术语言的类别和在人物塑造上的具体表现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工笔人物画的造型技法

    1.传统工笔人物画的造型技法

    工笔人物画的造型理念受到文化背景、审美趋向以及政治背景等多方面因素调控,因此,在中国的各个朝代,突出的造型艺术也不尽相同,呈现出不同的审美价值,在造型技法上经历了“形似”,“神似”和“不似之似”三个时期。

    “形似”时期即是写实主义精神的突出表现。在战国时期,就有人提出“画,形也”,可看出最早期的工笔人物画主张人物形态的高度还原,这一时期,艺术家更加注重人物的肖像、服饰着装、装饰以及动作的塑造。在魏晋南北朝,顾恺之提出了传神论,传神论对工笔人物画的造型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对中国工笔人物画造型从“形似”过渡到“神似”,并将“形似”和“神似”两个技法完美融合到工笔人物画艺术中,使中国画造型技法的创新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南北朝时期的谢赫在传神论的基础上又推出了“气韵灵动”的主张,“气韵”即是“神似”中的“神”,也可称为“神韵”。相比于顾恺之,谢赫更注重工笔人物画造型中的传神技巧,因为形似的画容易实现,但是画作达到传神,是需要艺术家具有长期的经验积累和全面的创作理论知识。总而言之,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画造型审美标准是以“形神兼备”为主导潮流,工笔画艺术家在创作时,不仅需要对物象进行观察、临摹,还需要加以想象、浓缩和总结。 在唐宋时期,中国的工笔人物画创作技艺达到巅峰水平,涌现了大批的文人画,工笔人物画更注重写意。明朝中期,王绂在《书画传习录》中提出“不似之似”的著名论点,对中国的工笔人物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反响,“不似”指的是创作的艺术形象并不是完完全全呈现出所临摹物象的本来面貌及环境背景,而是与真实情境具有一定的出入,而“似”指艺术形象在基本体现形似前提下,展现了所临摹物象的神韵,既表现了艺术家的内心精神世界,也使真实的生活情境得到凝华。在近代,著名工笔画家齐白石曾提出“太似为媚俗,不似则欺世,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这句话是中国工笔画造型技法的精髓之处,将中国工笔画审美价值标准高度凝练。

    2.工笔人物画的当代造型技法

    当代工笔人物画的造型技法是在传统工笔人物画的造型基础上衍变出来的,克服了传统文化观念的限制因素,在保留传统工笔人物画的造型的精华基础上,不断变革创新,这也是工笔人物画能长久发展的重要因素,避免工笔画的创作进入牛角尖。因此,中国工笔人物画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其造型技法也要跟随时代的步伐,作出调整和变革。90年代之后,工笔人物画的创新成了中国美坛的使命,相当一部分留洋回国的学士在国内建立美术学院,比如徐悲鸿、丰子恺等,将西方油画引进中国,使中国民众学习写生、透视、色彩搭配等一系列先进的造型技法,提高了中国艺术家的写实主义的认识。工笔人物画本身就具有写实的特征,在物象的细节临摹上,用极其细腻的手法表现,对绘画的工具也具有较高的要求,能够用于长时间刻画和细致入微地描绘。

    当代工笔人物画在融入西方油画的写实造型技法时,促进中西方文化发生思想上的碰撞,激起思维上的火花,使现代工笔画的适应能力更强。一方面,当代工笔艺术家在借鉴西方画写实临摹的造型技法上,使工笔人物画的物象更加具体形象,促进中国画坛写实造型技法和能力的提升和发展,进而创作出极富有时代感的造型艺术。西方画流入中国,也使中国艺术家对透视技法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使得中国艺术家对造型技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进而能够对工笔人物画造型的定位更加精确,增强了线条的细致性和表现张力,进而,完善了传统工笔人物画中造型的缺陷和格式化,使线条与色彩更加柔和、和谐地融合起来。因此,写实造型技法的提升促进当代工笔画达到了空前的写实高度。另一方面,当代工笔人物画艺术家将西方现代化艺术特征应用于传统工笔人物画中,提高了工笔人物画修饰功能。

    (二)工笔人物画的线条

    1.传统工笔人物画的线条

    古代艺术家对线条的研究热度犹如西方画对结构板块的研究热度一般,都是组成传统工笔人物画的重要成分。线条的绘制可追溯到周朝,从湖南省的古墓中出土的帛画和壁画中线条描绘成画的发展历史十分悠久。早期的绘画艺术较为朴素粗糙,不够精细,因为早期的线条描绘技法不够成熟,线条种类比较单一,变化形式简单,线条的表现张力不足。西晋时期,工笔人物画的线描技法已经趋于成熟,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空前時代,各类人才辈出,促进传统工笔人物画的线条描绘技艺的发展。线描技法是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的主要造型手段,无论是重彩、淡彩、水墨,都是通过线条勾勒物。

    2.当代工笔人物画的线条

    当代工笔人物画深受西方画的理念影响,线条的造型和表现技法上呈现多样化发展态势。在西方画作中,线条的主要作用是限制形象,是形体的一类。借鉴西方写实油画造型技法,中国当代工笔人物画加强了线条的界形作用。在工笔人物画实际造型的过程中,利用线条不断强化物象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丰富画面内容,提升作品的精神力量。线条组织间的排序、连接、疏密、厚度及色彩都对工笔人物画的韵律和节奏感具有重要的作用,使其具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张力。现代工笔人物画借鉴抽象派艺术画中点、线、面的现代化构建比例和关系以及抽象主义中的变性和夸张等手法,更加注重创造者内心情感变化,展现艺术家的独特性格特征,使得画面内容更加丰富,呈现出主观性、情感化及修饰性的功能特点,促进当代工笔人物画造型的艺术语言的多样化发展,以此创作出构造感强烈的当代工笔人物画。

    作者单位:

    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相关文章!
  • 三重隐喻系统中的悲剧之美

    詹歆睿电影《美人草》改编自旅美作家石小克的小说《初恋》,由吕乐执导,刘烨和舒淇领衔主演。知青题材的影片向来不乏佳作,《美人草》也有着不

  • 《白噪音》小说中的生态意识分析

    赵佳【摘 要】美国当代作家唐·德里罗的小说《白噪音》充分展示了后现代社会中愈演愈烈的人类文明与自然生态的冲突,真实再现了当代美国人

  • 浅谈20世纪20年代上海电影女明

    摘 要: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是一个传统与近代化并存的都市,多种文化在这里汇聚,商品经济也在快速发展,传统的思维方式正在逐渐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