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菱鲆育苗实训教学研究
李继华 王夕军 丛波 韩少伟
摘要:威海市水产学校在职业教育中,利用大菱鲆育苗实践教学,探索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新方法,使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有了很大提高。
关键词:大菱鲆;人工育苗;实训教学;孵化;幼体培育
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实战技能,作为海水生态养殖专业职校学生来说,大菱鲆人工育苗技术是当前学习的重点。为适应生产发展需要,培养学之即用的实用型水产技术人才,威海市水产学校经过多年实践,逐步探索出一套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新方法,为社會贡献了大批优秀毕业生,其中大菱鲆育苗实践教学就是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实训,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有了很大提高,基本做到了与生产接轨,为社会培育专业人才。
1 项目研究基本情况
实验项目实训基地位于荣成市成山街道辖区朝阳港附近,占地65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育苗水体4000立方,配备6个标准化鱼类育苗车间和1个生物饵料车间。是集鱼类、对虾、海参、海胆等多种海产品苗种培育于一体的综合育苗场,水质优良,基本设施齐全,主打品种为大菱鲆人工育苗。
实训教学研究题目:大菱鲆人工育苗实验。
参加人员:17级海水生态养殖班全体学生。
时间安排:2019年4月初—2019年6月末。
实验场地:海水生态养殖校外实训基地。
小组讨论学习
大菱鲆幼鱼
2 实验过程
第一阶段(4月中旬-4月末):布卵前的准备阶段。主要包括:育苗池的准备与消毒、育苗器械的准备与消毒、管道阀门的安装与调试、照明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充气系统的安装与调试、进排水管的消毒与测试以及中心网的安装、大菱鲆卵的预定等。
第二阶段(4月末-5月中旬):布卵孵化。孵化池为三车间16、18、19号池,调节水温15.8℃,布卵密度分别为3.5g.m-3、4.0g.m-3、4.5g.m-3。微充气,光照强度500lux。孵化出膜后第二天,添加小球藻液至浅绿色。水温以0.5-1.0℃.d-1速度分别提升至18℃、19℃、20℃。初孵仔鱼棒状,卵黄囊大,仰浮,活动能力弱,第三天开口摄食,开口饵料为轮虫,投饵密度2-3个轮虫.mL-1。3-8d,仔鱼摄食量逐渐增大,经强化的轮虫投喂密度保持4-5个.mL-1,自第4d起开始换水并逐渐加大,换水量30%-100%.d-1。每天补充小球藻液,添加EM菌1μL.L-1-2μL.L-1,按时测量记录水温。自第9d起,仔鱼陆续进入开鳔期,比较危险,是大菱鲆育苗的关键阶段。开鳔早晚与培育水温正相关。由于培育水温相差±1℃,16、18、19号池的开鳔时间第次提前数小时,说明水温对幼体的影响较大。
第三阶段(5月中旬-5月下旬):仔鱼形态变化:棒状-变宽-扁平;运动姿态:正态游-斜态游-平态游;双眼变化:双眼对称-右眼上移-双眼左侧;食性转换:轮虫-卤虫N-配合饲料。“开鳔”期过后,仔鱼摄食量猛增,至13d开始交替投喂轮虫和卤虫N,直至完全投喂卤虫N。卤虫N是由卤虫卵孵化而来,经过孵化-脱壳分离-强化后投喂,每天5-6次,每次2-3个.mL-1。更换中心管,加大换水量。自第18-20d开始,添加投喂配合饵料,此时的配合饵料粒径较小,与卤虫幼体差不多,称开口料。每天由2次逐日增加至8次,期间卤虫幼体投喂依然进行。大约5-10d后,完全转换为配合饵料。至此,大菱鲆育苗过程中的饵料转换工作彻底完成。培育25d左右的稚鱼约1.6cm,扁平菱形,双眼位于左侧,体色由浅红逐渐变白,色素细胞聚集,花纹逐渐增多变大,并最终固定下来。活动于中上层,摄食配合饵料。35-40d,体长约2.4-2.8cm,鱼苗逐步下潜伏底,变成幼鱼,形态与成鱼一致,摄食相应大小颗粒饵料。育苗池水位降至50cm左右,换水量3-4个全量.d-1,育苗阶段结束。临伏底期,一般倒池一次,清理、消毒育苗池,便于鱼苗伏底与管理。倒池后需对鱼苗消毒1-2次,以免滋生病害。
第四阶段(5月下旬-6月末):待幼体变态伏底后,车间管理进入中间培育阶段。主要工作是根据鱼苗大小,适时更换大一号颗粒饵料,投饵次数降为每天4次,换水量继续加大,水位降至40cm。至第55-60d,幼鱼全长3.5-4.0cm,可适时筛苗,剔除白化苗、畸形苗、病残苗,大小分池培养。
3 实训安排
学生分组:将全体学生分为四组,每组4-6人,设小组长一名,负责小组管理和任务认领等工作。各小组都具有独立操作的空间,成员间需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操作任务。
任务分解:带队教师根据育苗阶段实训内容组成情况,将任务分解成不同的操作单元,分配给2-3个小组,未领到任务的学生负责观摩和监督,一段时间后进行轮换,重新分配,力争做到全覆盖实训。
课题设置:实训过程中除按传统工艺正常操作外,还要设置新议题,如不同温度、不同密度条件下的孵化率及生长发育速度差异;白化现象的成因;病害发生及治理等,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认知宽度。
4 实训总结
实训教学是锻炼学生职业技能的有效途径,而与生产同步的实践教学则是优中之优,因为是与生产同步,学生所获知识技能可直接用于生产实践,企业非常欢迎。
首先,大菱鲆育苗实训,既参考了社会生产,又照顾了科学实验,并对关键环节进行了检验与考证,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都有了很大提高,如本次大菱鲆育苗实习过程中,共发生三次病害:仔鱼开口阶段松树花粉大量漂浮水面,大小似轮虫,仔鱼误食后肠道阻塞;轮虫投喂中后期原生动物大面积繁殖;开鳔期间“倒藻”现象等。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经验。
其次,由于大菱鲆实训教学是在企业生产车间进行的,学生的学习、生活、操作与企业生产同步进行,作息、管理参照企业标准执行,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已基本融入企业:接受企业文化,适应企业环境,与企业员工打成一片,俨然成为企业一员。企业与学生之间相互熟悉,双向选择,学生就业与企业需求实现无缝对接。由于有了质量保证,这样教育出来的海水生态养殖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大菱鲆实训教学已经成为锻炼提高我校学生职业技能,增加社会影响力,并促进就业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李林春《实用鱼类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年8月北京第一版第二次印刷.
[2]战文斌《水产生物病害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5-1,平装16开本,445页.
[3]雷霁霖《大菱鲆养殖技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03,平装32开,148页.
[4]苏锦祥《鱼类学与海水鱼类养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平装16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