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寨英镇滚龙艺术文化与航运商贸的内在关系初探
摘 要:寨英龙文化以滚龙艺术为主要代表。明清时期,中原地区的人不断到寨英屯兵、屯商,各地龙文化在寨英地区经过“文化涵化”的碰撞、调适、融合,最终重构成具有同质性的地域文化;并在不断发展中剥离功能需求的外皮,升华为一种具有约束力的精神力量和制度文化,促使一个民族大熔炉蜕变成具有共同认知和归属感的新社区。
关键词:寨英滚龙文化;航运商贸;文化涵化
寨英镇位于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其保留了大规模且较完整的徽派古建筑群,当地居民由汉、苗、侗、土家族等多民族组成,形成了具有多民族文化特色的寨英龙文化,其中以滚龙作为最突出的文化象征。古镇三面环水,古建筑群依水畔而建,建筑之间的狭长步道阶梯连通码头与仓库、主街。明清时期,寨英航运发达、商贸繁盛,各地商人以寨英为转承据点,建有诸多商号与会馆。①寨英龙文化十分丰富,而且具有其独特性和地域性,明清时期,寨英镇因水路发达,商贸极盛,时有“小南京”之称。从交通发达、商贸繁荣的角度来分析其龙文化,可以梳理出寨英龙文化是如何被涵化,且最终被塑造成一种具有约束力的制度文化和地域文化。本文将陈述的主要文化现象是节日仪式——“滚龙”。寨英镇下辖23个行政村,笔者主要以寨英古镇凯牌村为主要研究对象。
在寨英古镇,笔者有幸与滚龙、扎龙的手艺人谢明华师傅碰了个头,并进行了简短的访谈,听谢师傅讲述了滚龙艺术的神话传说。“寨英滚龙的历史来源……过去朝山拜佛是在这一带,人们信仰这些……而寨英这个古镇属于经商范围内,人流如织,大家就将寨英滚龙传说传播开来,就有了寨英滚龙的历史……滚龙的根源就是中国关于龙的信仰。我们当地的传说是,寨英有一只凤和一只母鸡飞到湖南凤凰,一个猎人就把凤给打了下来,那只母鸡就独自飞了回来,那只凤就落到湖南凤凰,这就是‘凤凰地名的来源。后面湖南有两个先生过来,他们拿着罗盘,寨英吴家寨有人请他们到家里,有一家人对两位先生特别好,主家有一位高寿老人,先生出于感谢主家,帮老人看了一块地,师傅让徒弟去看,徒弟看了以后就埋了一枚铜钱在土里。第二天,师傅去土里看,按照卦象说是未来老人过世后,家里七天七夜不能开门。后来,老人死后距七天七夜差两个时辰,天上雷声阵阵,屋里母鸡四处扑腾,主人家就打开了大门,瞬息间天雷劈了新坟,頓时屋外艳阳高照,屋内倾盆大雨。雷劈震动了地脉龙神,盘踞在磨龙洞里修炼多年的那条滚龙受了惊吓,不得不出走,另觅新居。滚龙是寨英的地方保护神,是当地人的信仰,保佑风调雨顺。滚龙出走后,人们感到后悔,滚龙也一步三回头,非常留恋这片风水宝地,那条弯弯曲曲的磨龙河便是滚龙出走时留下的痕迹。滚龙飞出不远,那只母鸡飞去找它,啄了它一嘴,滚龙就在如今的锰矿厂处留下来了,人称那地方为‘回龙寺。”这是关于当地滚龙习俗缘起的传说。此外,谢师傅还提到,民国初年,寨英曾组织举办过一次规模盛大的滚龙灯会,由当地富商牵头,众人捐资,租用了三架大船经洞庭湖前往苏杭购买锣鼓等乐器及灯饰材料。灯会期间,人们向松桃、江口、铜仁、凤凰、麻阳、吉首、花垣等地发放了数份拜帖,滚龙活动声势浩大。
从滚龙传说和大规模滚龙灯会可以分析出滚龙活动和寨英商贸有重要联系。上述文化现象——滚龙节日仪式,可以反映出寨英龙文化的历史积淀和潜移默化。而这样特殊的龙文化和商贸航运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
从历史角度而言,寨英古镇的建置历史始于明朝初期的屯军,明太子朱桢奉命率大军到偏远的武陵山区开疆拓土,平乱安民。抵达寨英后,朱桢看中寨英这块宝地,遂率军安营扎寨。兴盛于屯商,明军平定苗乱后,寨英水运直通洞庭,便于寨英及周边地区开商埠倡工贸。随后,驻军家属和各地商客纷至沓来,寨英很快就发展成为黔东地区重要商贸集散地,中原汉文化从四面八方涌入寨英,佛事活动也日渐兴盛。在寨英地区,各种文化不断碰撞与涵化,而龙文化正是文化涵化之后的融合和重构。
从精神信仰角度而言,寨英村民将龙与“气运”、神联系在一起,将其精灵化和具象化,认为龙是保佑寨英一方平安富足的保护神。而最有意思的是,寨英人对龙的崇拜并非源于祖先崇拜。除了对龙的崇拜之外,寨英人有祖先崇拜,每家每户都设有神龛,贴神榜“天地君清师”。当笔者问当地人是否信奉道教的时候,得到否定的答案;问当地人婚丧嫁娶请先生吗,得到的是肯定的答案。后来,滚龙手艺人谢师傅为笔者解惑,在扎龙和滚龙活动结束后,“请龙”“送龙”仪式也是要请先生主持,而当地所说的先生讲的是文教而不是武教,不是道教,而是偏傩戏一派,具有巫术内涵。涂尔干的《乱伦禁忌及其起源》描述了原始社会部落或族群的图腾崇拜源于对血缘以及对本族群血液的忌惮,原始社会的先民相信图腾物就是始祖,自身血液中遗传并隐匿着始祖的超自然力量。因此,先民对图腾有着精神上的崇敬和生活上对血的禁忌,对始祖的崇拜保持一种既远又近的关系。笔者本以为寨英人对龙的崇拜也是源于图腾崇拜,可是经过和当地人的交流和相处之后发现,并非如此。首先,寨英人对龙的崇拜是始于封建社会而非原始社会;其次,寨英此地本就是明王朝入黔后,汉民赶苗之后屯居而成,汉文化才是他们的根基;再次,寨英古镇是历史上的商业交通枢纽,江西会馆、福广会馆、商号等集聚在镇内,寨英古镇早就是一个中原汉文化的集散地,而龙文化和滚龙艺术,与寨英成为商业重镇的历史属于同期。简而言之,寨英龙文化源于汉文化,却又是各地龙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在寨英的碰撞、调适、融合与重构。
从地理区域的角度而言,寨英龙文化是屯兵、屯商所居住下来的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在第二故乡的文化搬迁;人们在寨英创造大家可以共同接受的文化,将各自文化中具有同质性的部分提炼了出来,形成了一种精神力量来约束大众。而这种精神力量会不断地生长和发展,在历史中从最初的陌生势必走向认同。在寨英当问及当地人的家族历史的时候,绝大部分都会说我们家是从江西或湖南哪里迁来。这是他们对祖先文化的认知,而龙文化是他们的自身文化标签,他们谈到滚龙艺术时称自古便是如此,是一种寓意深远、福泽深厚的标志,这便是一种精神力量或集体文化的呈现。“人们不关心神话是真是假,而是关心它有用无用,换句话说,人们只不过按照自己的需要来创造神话罢了。”[1]马林洛夫斯基的文化功能主义就强调了文化源于人们的需求,龙文化的同质性可以满足寨英这个重组新生社区的融合与团结的需求。寨英龙文化以一种超自然力量、一种保护神的形式,融入寨英人的日常生活中,相对应地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规则或是制度,上梁的传统习俗和制度、滚龙仪式日臻完善成熟,这与马氏关于文化产生的需求——文化——制度的模式相契合。简而言之,寨英龙文化必然是有着自身的丰富内涵,但其存在与寨英人的内在需求呈正相关。
就当下的寨英人而言,龙文化还满足了寨英历史延续的再生需求。龙文化尤其以滚龙艺术为代表,已经从功能的需求升华为一种精神上的不可或缺。寨英龙文化发展到现在已经脱离了马氏关于文化共时存续性的功能理论,寨英龙文化曾经是从异文化中凝聚文化同质部分,成为一种外在的、强迫的精神力量,促进形成一个异乡人可以有共同认知和归属感的新社区。而经过了历史上无数的发展时期和断层之后,寨英龙文化不仅仅已经内化成寨英人自身的文化认知,还成为了一种具有历时性、适应性和存续力顽强的地方文化。
注释:①有吴祥泰商号、曹易和商号、同德祥商号、富华商号、协裕祥商号、松江楼、福寿宫、万寿宫、何和顺商号等商号和会馆。
参考文献:
[1] 罗兰·巴尔特.神话——大众文化诠释[M].许蔷燕,许绮玲,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202.
[2] 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M].费孝通,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3] 涂尔干.乱伦禁忌及其起源[M].汲喆,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黄怡慧(1994—),女,湖北咸丰人,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2017级民族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