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开发路径研究
徐方方
摘要:在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开发当地的特色旅游资源,形成特色旅游产品,构建旅游产业链,吸引游客前来消费,从而带动民族贫困地区脱贫致富。通过对黔东南台江县的深入调研,探讨了台江县发展旅游扶贫的可行性及发展路径。因地制宜,创新生态旅游扶贫、乡村旅游扶贫、民族文化旅游扶贫三种旅游扶模式。探寻打造农文旅一体化的台江旅游扶贫模式。
关键词:精准扶贫;民族地区;旅游扶贫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云南时强调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在调研贵州省时,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提出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在“精准扶贫”的政策影响下,进一步刺激着贫困地区在经济结构和产业调整上找到新的“效益生长点”。为顺应这一趋势,各民族地区根据特有的资源情况发展旅游扶贫模式已提到日程,给民族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旅游扶贫是在具有一定旅游资源条件、区位优势和市场基础的贫困地区,通过开发旅游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种产业扶贫开发方式 。旅游扶贫通过旅游渠道,将发达地区的消费吸引到贫困地区。与其他扶贫方式相比,旅游扶贫以其强大的市场优势、对资源配置的效率高、社会成本低,有强劲的造血功能、巨大的带动作用。
台江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部,地处云贵高原东部苗岭主峰雷公山北麓、清水江中游南岸。苗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8%以上,被誉为“天下苗族第一县”,是个具有民族风情的民族聚集区。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台江县一直处于贫困落后状况,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在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近年来贵州省政府和台江县根据民族地区的资源特色,先后出台了《贵州省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台江县旅游业“十二五” 期间发展成果及下一步工作打算》、《台江县扶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为台江县旅游扶贫开发,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一、台江县贫困现状分析
由于台江县位于云贵高原东部苗岭主峰雷公山北麓,地形复杂多样,多以高山、盆地、河谷、喀斯特地貌为主,因此限制了台江县的经济发展。多年以来一直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全县辖2镇6乡,63个中心村,3个社区,1个居委会。全县目前尚有国家级重点贫困乡镇5个,贫困村93个(51个中心村),贫困户11434户,贫困人口4.39万人(如表1所示),贫困乡镇发生率62.5%,贫困村发生率59.62%,贫困发生率28.78%。
另外,台江县地处卡斯特地形,自然环境恶劣,少数民族聚居区地形复杂多样,经济基础薄弱,农民收入单一,造成了贫困地区众多。梳理了2015年台江县各乡镇级部分地区经济指标对比情况。如表2所示。
在GDP收入方面,2015年台江县GDP收入25.24亿远低于凯里市(213.9亿)和全国的(677亿);分别是凯里的11.8%,全国的3.7%。因而可以看出全县GDP收入水平低。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是凯里的28.4%,更是远低于全国的水平,吸引固定资本投资的能力差,进而加剧了全县的财政收入困难。农村居民收入,台江县农村居民收入低于凯里市(8856元),是全国的57.9%,低于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在全县乡镇中排羊乡的居民收入最低,是全国的45.6%;仅台盘乡农村居民收入(6810元)高于全县(6613)平均水平。因此总的来说台江县到2018年完成全部脱贫摘帽的任务还很艰巨,利用本县原有的自然资源发展旅游扶贫是必然选择。
二、台江县发展旅游扶贫的可行性分析
(一)旅游资源优势条件
旅游资源特色是旅游目的地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是旅游扶贫开发的重要基础。台江县的旅游资源丰富、特色明显,其中生态旅游资源和民族风情旅游资源是台江县发展旅游扶贫的两大特色。
1. 生态旅游资源独特。该县境内有保存完美的原生态旅游资源,依托台江国家森林公园、红阳万亩草场、百里原始阔叶林画廊形成的红阳景区、玉龙潭景区和南宫景区三大生态旅游景区。由于地处喀斯特地貌,有着寒武纪时代古生物化石群遗址及博物馆,境内有苗岭国家地质公园、翁你河漂流户外运动、被称为“人间仙境”的百鸡山及白水洞瀑布画廊、嬉水长廊“姊妹湖”等自然景区。地形的复杂性造就了台江县生态旅游资源的独特性。
2. 民族风情旅游资源丰富。由于台江属于少数民族居住地,有苗、侗、土家、布依等15个少数民族,典型的少数民族聚集区;其中苗族占全县总人口的98%,有着“天下苗族第一县”之称。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诸如苗族姊妹节、反排木鼓舞、施洞独木龙舟、苗族服饰和刺绣等。如独木龙舟节、舞龙嘘花节、苗族鼓藏节民族节日,每年都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近年来县政府还重点打造了6个重点民族文化旅游村寨。目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9项,36个中国传统村落。另外,人文景观也是台江旅游的一大产品,如反清英雄张秀眉领导的苗族人民起义遗迹、遗址,有建筑风格独特的古代军事重镇施洞古镇。目前该县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
(二)政策优势
“十二五”期间,台江县在积极打造乡村旅游方面,不断出台新的政策,通过旅游扶贫带动经济发展。根据《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100个示范小城镇建设工作的通知》、《关于抓紧抓实100个旅游景区规划建设的通知》、及州6个20工程项目相关的文件精神。台江县制定“旅游活县”发展战略的目标,坚持旅游规划先行的发展思路,编制了《台江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台江县“十二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苗韵枫情·温泉水城规划》等规划,产业发展布局逐步優化。为全力打造成为“农文旅”一体化的精准扶贫和脱贫发展示范县奠定基础。另外,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是旅游扶贫发展必不可少的举措,为此贵州省农村信用社与台江县政府签订了《政银合作协议》,大力支持台江发展县域经济,如重点支持台江经济开发区项目建设以及种养殖业、特色产业、旅游商品开发等涉及民生的相关产业和项目。这些政策上的优势为民众脱贫致富,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三)交通区位优势
台江县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县城距州府凯里市48公里,离湘黔铁路凯里火车站50公里。陆路方面320国道线穿县而过,南市至汪江公路,是320与321国道的搭交汇处,可以南到广西。水路方面清水江航运可到达都匀,下至洞庭湖。为大力发展旅游业,近年来,台江县加快旅游公路的建设。全县境内改扩建台江县城经方召—反排—汪江的旅游公路,改扩建排羊至九摆旅游公路,新修台江—桃赖—老屯—施洞旅游公路。完成台盘至革一公路改造工程、沪昆高铁台江段全面建成,随着凯里二龙至台盘城市主干道等重点交通项目建设全面实施,全县旅游公路基础设施得到完善,交通区位优势日益明显。
(四)生态环境优势
台江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部,云贵高原东部苗岭主峰雷公山北麓,境内生态环境完好,植被保存完整,树种以松、杉为主,针、阔叶等为主,森林覆盖率达67.4%,是贵州的十大林区县之一。境内地形地貌奇特,高山、盆地、河谷错落有致,相辅相成,最高海拔1980米,最低海拔455米,平均海拔717.5米,景色宜人。属中亚热带温和湿润气候区,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6.5℃,年平均降水量1801.7毫米,无霜期320天。台江县拥有5处地质公园,3个景区。生物资源丰富,雷公山是金丝猴、猕猴和蟒、蛇及穿山甲等多种珍惜动物繁衍栖息地。
三、台江县旅游扶贫的困境
(一)财政资金匮乏,投入旅游产业项目资金不足
目前制约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发展的一大障碍就是缺乏资金,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对资金的需求较为强烈,当地政府财政投入旅游扶贫的资金有限,旅游产业开发难以获得相应的资金支持。随着台江县需建设的旅游项目的增多、投入不断增大,资金筹措出现困难,加之景区无自身造血功能,在招商引资方面,招商渠道单一,力度不大,效果不明显。大部分项目建设资金主要依赖政府财政投入,全社会对文化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认识不足,民间资本参与度不够,资金投入没有实现多元化。正如实施洞苗文化旅游综合体、翁密河漂流修建公路和改造升级等由于缺乏资金依然是待开发状况。全县旅游业发展速度远远达不到市场需求,从而进一步制约了台江旅游业的生产力、吸引力、竞争力的快速发展。
(二)旅游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基础设施是旅游扶贫的关键所在,完善的基础设施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开发、辐射周边地区带动经济发展。民族地区大多处于偏远的山区,特别像台江县少数民族居住区,位于云贵高原,地形多属于卡斯特地貌,地形复杂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基础设施的建设严重滞后。近年来,台江县虽新建了一批旅游基础设施,但大多数具有潜力的景区景点受交通和住宿餐饮等条件的限制。 作为全县旅客集散地的县城,由于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条件的限制,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旅游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阻碍了为旅游扶贫的开展。
(三)旅游专业人才缺乏
旅游扶贫开发离不开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包括旅游策划、管理、经营、营销、规划设计等,都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另外提升从事旅游行业人员的素质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台江县从事专门旅游行业的人员较少,进一步制约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从事乡村旅游户数、经营农家乐户数和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极度缺乏。尽管一些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但是没有专业的旅游管理知识,如缺乏策划、管理、经营、营销、规划设计人员,是发展旅游扶贫的瓶颈。另外,在台江县具有一定规模、运营成熟的景区旅游行业接待人员文化水平、素质低,不文明现象频发,缺乏专业的业务培训,旅游服务功能不尽人意,从而使得游客对景区产生不好的印象,景区吸引顾客能力下降。
四、台江县旅游扶贫开发路径选择
(一)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旅游招商引资
为解决旅游开发中资金短缺问题,旅游扶贫开发要坚持政府主导,政府在招商引资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首先,改进投融资方法,放宽资金的注入方式,加强旅游招商引资。进一步拓宽旅游产业投融资的渠道,建立多元投入机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以参股、合资、合作、独资、联营、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进入旅游产业领域。同时借助企业,弥补技术和资金不足,做好旅游商品的策划。支持非国有经济成分及非文化性质企业控股,鼓励民间资本对旅游产业进行投资和经营,从而促进社会资金向旅游产业领域流动;其次,加快旅游景区开发招商步伐。以景区承包经营、参股经营、单体旅游项目开发投资、特许经营权转让等为招商重点,加快旅游景区开发招商步伐。引进高知名度、实力强的战略投资者和知名景区经营管理机构,用市场运作方式提高景区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益。
(二)创新旅游扶贫开发模式
台江县依托民族文化和生态资源优势,着力打造文化特色旅游品牌和山地特色农业品牌,促进民族文化资源与生态农业资源有机结合,推动“农文旅”一体化融合发展,创新旅游扶贫开发模式。从台江县现有的旅游资源来看,因地制宜,创新生态旅游扶贫、乡村旅游扶贫、民族文化旅游扶贫三种模式。
1. 生态旅游扶贫模式。由于台江县地形复杂多样,生态环境良好,适合开展生态旅游扶贫。在具有特色的方召乡,以境内高海拔原生态自然山水风光,打造休闲养生避暑风情小镇,打造国家森林公园避暑示范区。充分发挥境内的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高、气候宜人舒适的特性,和沿途保存完好的传统村落的优势,发展户外休闲旅游项目。另外打造环岩寨电站库区生态休闲旅游景区,凭借南瓦至老屯库区资源,积极开发亲水垂钓休闲及水上娱乐等项目,并对翁密河漂流升级改造,完善水上各项设施。
2. 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台江少数民族的乡土风情浓厚,发展乡村旅游扶貧模式带动村民脱贫致富。根据当地风土人情,开展乡村旅游。积极的调动农户的积极性,创新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如在环岩寨电站库区培育特色乡村客栈、农家乐、水产养殖等产业项目,结合库区原生态渔业养殖产业,打造库区原生态鱼类旅游餐饮品牌,培养和打造环库区原生态鱼类饮食农家乐体验带。规划和打造南庄、排生等环库区乡村旅游村寨,大力实施环库区乡村旅游建设。
3. 民族文化旅游扶贫模式。台江被誉为“天下第一苗寨”,民族文化丰富多彩。要加大民族特色节日品牌和特色旅游商品的包装和打造。通过有实力有资质的旅游品牌打造公司对中国贵州苗族姊妹节、独木龙舟节、二月二敬桥节、牯藏节、吃新节、元宵“舞龙嘘花节”等传统民族节日进行全方位的打造和包装,形成品牌效应,打响知名度,从而起到吸引各地游客的作用。
(三)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夯实旅游扶贫发展基础
拥有完善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有利于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也是旅游扶贫的硬件基础。当前台江县旅游产业发展迅速,随着旅游产业的市场化,各个旅游景点区配套基础设施亟待完善。特别是旅游产业发达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功能,促进具有旅游特色的城镇提质扩容,培育特色中心集镇,提升城镇辐射带动能力和文化旅游品位。在完善交通设施方面,推进交通路网重大项目工程建设,构建高效、便捷、绿色、安全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如加快环雷公山和“西施”线路规划和建设,完善旅游公路沿线配套服务设施。打造“互联网+乡村旅游”的模式,加快推进农网升级改造,使得乡村旅游和互联网相结合,积极实施电子商务入村进寨工程。加快完善特色乡村村通信基础设施,提升乡村通信网络覆盖水平。
(四)提升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随着台江县旅游产业的发展,为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对旅游行业进行培训,重点提升旅游队伍素质。一是提升旅游行业行政管理人员队伍素质。特别是提升旅游行业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水平,重点对组织领导干部培训,如参加全国旅游统计、旅游执法、旅游业务知识提升等方面的培训。积极组织旅游行政管理人员参星级饭店管理、景区规划等业务知识的培训,举办旅游管理人员培训班,不断增强其管理、旅游业务水平;二是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素质。针对旅游行业服务人员需开展涉及农家乐旅游策划与经营、旅游景区景点餐饮服务标准规范、旅游接待服务礼仪规范等内容的培训,诸如开展旅游创业、宾馆服务员、农家乐培训班,进行授课,进一步提升旅游接待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提“精准扶贫”的内涵和意义是什么[EB/OL].中国经济网,2015-08-04.
[2]国家旅游局局长.实施旅游扶贫 助力全面小康[EB/OL].新华网,2015-11-06.
[3]曾瑜皙,杨晓霞.渝东南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的战略路径选择[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
[4]王弘,靳慧祎,贺立龙.新时期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J].贵州民族研究,2013(03).
[5]吴莎.贵州鄉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典型村寨发展为例[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