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读写活色生香
苏秋使
小学语文教育离不开听说读写,根本任务是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小学语文学习,离不开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离不开文质兼美的文章、课例,更离不开触景生情的练笔。可见,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出现重读轻写、课堂效率低的现象,小学生怕写作文,导致对语文不感兴趣。新一轮小学语文改革中,人教版部编(统编)本已经走过了两个春秋,现在就读三年级的学生就是使用这一套教科书。部编版教科书最大的特点就是重视了读写沟通、从读到写的编写。
如三年级上册,每个单元的导语简洁、明确,突出了单元的重点,还配着清新、精美的插图。导语下面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如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学校生活的。有两个语文要素: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习作的乐趣。第一个语文要素是关于阅读的,第二个语文要素是关于习作的,二者关系密切。那么如何在三年级语文教学中凸显阅读和习作的结合呢,我来谈谈个人不成熟的感受。
一、寻找
三年级的学生是从二年级刚升上来的,对什么是新鲜感的词句较陌生。我先让学生完成一道习题,把词语补充完整,以此来做铺垫。我出示练习题,把下面的短语补充完整:有新鲜感的( )。我发现更多的学生这样填:有新鲜感的(东西)、有新鲜感的(学校)、有新鲜感的(书)等等。我肯定了同学们的答案后,说:“也可以填有新鲜感的词句。”大家听了我的填法都瞪大了眼睛,可见大家对什么样的句子才叫有新鲜感的词句,很模糊不清。我顺势说道:“有新鲜感的词句就是没有接触过的、令人好奇的词句。” 我让大家在文中找一找有新鲜感的句子。同学们找到了好几处。如:“从上坡上,从坪坝里,从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找对了表示有新鲜感的词句的同学,说明这些孩子对有新鲜感的词句有了最初步的认识。因为《大青树下的小学》是本单元的第一课,而对新鲜的词句含义的理解和在文中找这样的句子又是第一次,教学时在这个环节花了不少时间,但磨刀不误砍柴工,为本单元的后面文中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二、品读
单单会找有新鲜感的词句还不够,要对它有感受力,也就是领悟语言。领悟语言在特定语境中是怎样被具体运用的,品味领悟语言运用的精妙所在,有助于深化理解文本的内容、思想和情感。如,你对“他们向在校园里唱歌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一句有怎样的感受?
生:我感觉小学生很爱这所小学,对学校有很深的感情,从“向……打招呼;向……问好;向……敬礼”这些词语中感受到了。
生:我觉得这里的小学生对动物充满了关爱,是从“向……小鸟打招呼”中体会到的。
……
三、积累
当同学们对有新鲜感的词句读过之后,我让同学们将之摘抄下来,以加深印象,也是为了方便日后使用。因为,积累是写作的基础。为了让同学们明确做摘抄的好处,我给孩子们讲名人做摘抄的故事。我激励同学们以名人为榜样,养成一个摘记的习惯,摘抄后经常看看,经常用用,为今后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我勤于检查,让摘抄落实到课堂中。在课堂上,我要求学生摘抄课文中找到的有新鲜感的词句,让学生结合课外读物,也要把有新鲜感的词句积累下来。
四、仿写
为了更好地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更好地领悟作者语言表达的特色,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学情,仿说、仿写是最常用的方式。首先从仿写句子开始,结合学生对有新鲜感的词句(他们向在校园里唱歌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有自己的感受了,为了学习这种表达内涵,我设计了仿说、仿写环节。让同学们用到如下的内容来说句子:“秋天到了,大雁……向……向……向……”。当学生对这样的句式有一定的眉目时,就让学生把所说的内容写下来。这样的训练化解了难度,实现了训练的目的。
生:秋天到了,大雁要飞回南方去了。临走前,去向爱他们的人们说再见了,去向稻田说拜拜,去向森林的草木说明年见。
生:秋天到了,大雁深情地回头,向树木叮咛要保重,向村庄的老人说要注意保暖,向动物伙伴唱起了离别的歌。
……
學生所写的内容虽然五花八门,但我对孩子要求不高,只要大家写出的句子基本合情,我都给予肯定。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写出来的句子较符合实际,体现了动物与环境、人类有着千丝万缕的情感,这就达到了仿说、仿写的效果。我让孩子把自己写的句子在学习小组里读读,当有的学生不够自信不敢读时,我激励着:“第一次能写成这样,已经很了不起了。比起我——老师小时候强多了。”把个别缺乏勇气发言的孩子想说的欲望给点燃。我总是带头把掌声送出去,受我的感染,课堂上的掌声渐渐地多了。我看着孩子们发自内心地与组员分享仿说、仿写的成果,心里乐开了花。随后,我让孩子们把自己所仿写的句子贴在墙面上,搭建了互相取长补短的平台。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