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需要哪些良好习惯?
【摘 要】中学语文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既可以让学生学好语文,也有助于他们今后的终生学习。本文对语文学习的一些良好习惯作了系统的归纳阐述。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语文学习 学习习惯
中学教育阶段是养成教育的培养阶段,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学不同的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学好语文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以及今后的终生学习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对此也有明确的要求,那么学习语文需要哪些良好习惯?这些习惯又如何养成呢?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摸索,现谈谈肤浅的看法,以就教于同行。
一、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学好语文,工具书是必需的,熟练地使用工具书是学好语文的前提。我们的汉语与其它语种相比更加复杂,而且包罗万象。仅就字词而言,数量多,用法也相当灵活,而学生掌握的字词量又十分有限,所以学生必须学会利用字词典解决问题。教师可让学生配齐《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成语词典》及《古汉语常用字典》等工具书,然后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让学生学会利用工具书自己解决阅读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再通过查字、词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多查多记,逐渐丰富自己的语文素养,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二、培养学生主动预习的习惯
学好语文,还应学会预习。预习是学生发现新知识的第一步,它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听课的效率。通过预习,学生能了解与课文有关的知识,积累部分字音、词义,还大略知道文章的重点难点所在,这就为听好课打下了基础。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预习,比如要他们利用工具书,解决文字障碍,勾画精彩语句,标注疑难之处,作些旁注旁批。整个预习过程就变成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过程,这样,课前预习,不仅为听好课打了基础,也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认真听讲,大胆质疑的习惯
有了充分的预习,便为听课有的放矢做了准备。课堂上教师就要关注学生听课的质量了,为了保证听课质量,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听讲,大胆质疑的良好的听课习惯,因为只有认真听才能心无旁鹜,否则听课时必然会丢东落西,不但不能解决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反而容易导致学生学习浮躁。所以教师要通过控制张驰有度的教学节奏,营造愉快的学习气氛,借助多样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认真听讲。同时老师还应大力鼓励学生上课大胆质疑,积极发言。积极发言是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反映,也是学生认真听课的具体表现。能认真听讲,敢大胆质疑,便能在课堂中解决疑问,在课堂中增长知识。
四、培养学生归纳迁移的良好习惯
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归纳复习当然是学好语文的又一关键。教师可引导学生针对课文内容结合预习、听课、练习作些归纳,梳理出每课的知识点,如字音、词义、文学常识、写作方法等,加强记忆,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同时常常翻阅自己归纳的这些内容,在复习中巩固记忆,坚持不懈,日积月累,必能积累丰厚的语文素养。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归纳复习的同时要注意指导学生活用知识,让自己拥有把知识转化能力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能通过教学实践让学生学会迁移知识,灵活运用,最终形成自己的能力。比如可以要求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去,运用到演讲辨论中去,还可以让学生运用课内知识去解决一定量的课外练习,学以致用,养成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未知问题的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五、培养学生博览的习惯
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仅仅靠课堂和课本还是远远不够的,博览群书是积累语文知识必由之路。课文是个缩影,是延伸阅读的一个导引,课外阅读是课堂学习的自然延伸。博览既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陶冶学生的心灵。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这种习惯,让学生到广阔的课外空间去探宝。比如可以组织课外阅读兴趣小组,让学生多读一些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让孩子触摸名家的脉搏,感悟伟人的心灵;还可以让他们看一些优秀的话剧,让学生体会语言艺术的魅力,领略优秀话剧演员的风采……无数事实无不彰示,博览是丰富语文知识的绝好途径,我们要注意鼓励孩子重视课外资源,拓宽知识渠道,自觉养成博览的习惯。
当然,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远不只这些,习惯的养成也非一日之功,教师要在启发、引导、培养上下功夫,帮助孩子摸索一些有益的语文学习习惯,让他们逐渐养成这些良好的习惯,最终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作者简介:单新萍,安徽省长丰县双凤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