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信什么

    戴兆国

    每一代人想要创造新的生存方式,都离不开之前所有时代的人们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因而,发展和繁荣文化,必须以对传统文化的自信为前提。中华文化对于世界文明的贡献,就是在不断拓展这些传统的过程中,将其中鲜活的、生动的内容不断展示给世界,进而被世界其他民族所接受和吸纳。

    中华文化虽然缺少典型意义上专门的哲学理论创造,但是对于哲学思辨的追求却从未中断。从河图洛书到易经思辨,从诸子蜂起到百家争鸣,从儒道兼综到三教互摄,从玄学到理学,中国人的哲思不断攀上新的思辨高峰。一流的思想家们莫不将世间和出世间的问题置于哲学思辨的领域加以考察。以老庄孔孟、程朱陆王为代表的思想家所创造的理论体系,充分展示了中国哲学思辨所达到的高度,为世界哲学的发展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形态。延续和发展这一形态意义深远。

    隔代修史,以史见兴替,是中华文化自孔子修《春秋》以来就已形成的历史记叙传统。以二十五史为主干的史书,加上各类方志笔记,甚至于稗官野史等,代表着中国人极为良好的记录自身生活的兴趣。国人史书取材之广泛、内容编排之细致、事件记录之精彩,构成了一幅幅求生存、谋发展的生动画卷。这些画卷绝不是对历史陈迹的钩沉。历史的话题永远是国人街谈巷议、举文对策的主要内容。这一历史记叙传统,全方位地描述和总结了中国人从远古时代走来的生存经验,而承百代之流、通古今之变的历史和时代意识,催动着中国文化不断生发出新的枝叶。

    由诗歌而引发的文艺创作传统是中国人精神世界的一道道绚丽彩虹。在文学、绘画、雕塑、戏剧、音乐等众多形式的艺术创作中,凸显和追求生命精神是永恒的主题。如《诗经》的缠绵忧思、诸子文章的恣肆开阖、汉赋和六朝文的华彩风骚、唐诗宋词的无穷意境、明清小说的洋洋大观、中国画的黑白世界、传统建筑的天人和谐等,都以丰富的艺术形态表现生命之大美。传统的文学艺术以追求大美为目的,其多彩的创作饱含着理性、和谐、幸福、超越的生命意识,在玄远、空寂、幽深、烂漫的世界中,描绘出一幅空灵而不失尘俗关切、超脱而不失人间情怀、激越而不失冷静沉思、繁华而不失清静无为的大美的画面。文为众生之情,画为自然之色,舞为万物之容,乐为天地之籁。如果离开文学和艺术创作所积累的丰富想象力的精神传统,我们真的很难想象中国人会成为什么样子。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是文化自信在精神深处的呼唤。

    如果说理性思辨、历史记叙和文艺创作的传统主要集中于对中国人精神生活的推演,那么制度文明传统和技术创新传统则从制度和物质层面,不断推动中国文化向前发展。孔子终身念念不忘周礼,希望通过恢复周礼来改变春秋时代礼崩乐坏的局面。孔子的理想虽然没有实现,但是对于礼乐文明的追求和创造却成为中华文化制度文明发展的基础。正是对礼乐文明的制度安排,使得传统社会在仁道理想的指引下,一直没有偏离对太平治世的追求。与此同时,传统制度文明以协和万邦的姿态,造就了人类不同民族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和平文化。内求和谐、外求协和的中华制度文明传统,对于突破民族国家间的交往障碍、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实现人类永久和平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人自古就对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有着浓厚的兴趣,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墨辨》的逻辑,《黄帝内经》的医学理论都已经自成体系,天文学、地理学的知识也有很多积累。传统中医学、中国建筑学、各种传统手工业等都已衍生成中国文化独有的标志和符号,追求技术创新的传统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发展进步的内驱力。我们虽然遭受了近代以来因闭关锁国所导致的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但是只要锐意改革,顺时而动,自信中华民族的技术创造力,就能跟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的道德修养,在人的发展层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无论是儒家提出的格致诚正修齐治平,还是道家向往的自然生存境界、佛教追求的修道成佛,其基本出发点都要求人有道德修为,做一个善良而有益于社会的人。道引之,德蓄之,修为之,养成之。在追寻天道、地道、人道、万物之道的统一中,对道德生活的无条件崇尚,使得中国人的生命精神发出了异样的光彩,也成为中国文化与他种文化相区别的最为凸显的特征。

    常有人说,中国人无信仰,因而无敬畏之心。其实不然。中国人对于天道、神道、祖宗,乃至于对孔子等文化先哲的崇拜和信仰,都属于理性信仰。中国人的传统信仰没有固定的对象,对天地万物、宗庙社稷的祭祀与信拜既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家族和个人精神生活的要求,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佛教传入中国,最终也被改造成与儒家心性之学相结合的理性宗教,成为人们日用常行之道的一部分。正因为此,传统中国社会既有三教圆融,也有五教共存,更有各民族自己所形成的信仰文化。这种因理性而正信,因包容而自信的信仰,一直在精神的最深处支撑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是中国人精神传统中最深邃的一块精神之砖。

    唐君毅先生曾经将中国文化精神之至高无上之价值概括为“通天地、成人格、正人伦、显人文”。中国文化不仅有精神的至高价值,也有物质、制度乃至心态文化层面的价值和传统。这些都是富有生命力的传统,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就是要正视、继承和发扬这些传统。在此基础上,创造和发展我们的文化,保持特色,源流并进,贡献世界,这是我们对文化自信的最高期盼。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哲学系)

相关文章!
  • 物业管理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措

    刘干化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A 文章編号:1674-1145(2019)5-116-01摘 要 物业管理服务过程中应当能够充分结合目前经济社会快速发

  •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在创新

    赵丽君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昌平区档案局(馆)按照昌平区委提出的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与抓好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对标对表,真抓实干,

  • 日用品维修

    项目一:新型专利焊机中国独家生产销售,已经获得两项国家专利(本厂有专利证书),国家注册商标:梁新,假一奖你一万元,设计完美,重5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