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农村业余演剧现状探析

    陈丽芬

    [提 要]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江西农村演剧的组织者、受众和文化生态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种变化必然影响着全省各地农村的演出市场,使得演出的戏曲形式新旧兼备,有沿袭老的习俗形式,也有因新风尚而兴起的演出形式。江西农村业余演剧的未来发展趋势不容乐观:农村业余演剧的文化价值逐渐淡出,政治价值、商业价值凸显;戏曲市场逐渐被现代歌舞表演所挤占;非遗剧种的未来传承令人担忧。

    [关键词]江西;农村;演剧

    

    江西农村业余演剧活动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一部分,丰富了农村业余文化生活,满足了农民的精神需求。同时也为弘扬民间民俗文化、保护和传承地方剧种、传统曲目有着一定的意义。因此,本文将通过对江西农村业余演剧现状的调查分析,探析其演出市场及演出形式,阐发其问题与启示。

     一、农村业余演剧活动的发生与变迁

    古代乡村演剧存在的三大社会要素应是“具有共同文化习俗的社会群体(包括宗族共同体、聚落共同体、信仰圈共同体等)、具有供共同体成员参与文化活动的公共文化空间(如宗祠、寺庙、戏台等)以及定期举办各种仪式性公共文化活动(如迎神赛会、节令狂欢、宗族祭祀等)”。[1]

    首先,从具有共同文化习俗的社会群体来看,传统社会里,以宗族血缘关系或以寺庙为中心而聚居的社会群体往往是农村演剧的组织和发起者;其次,作为演剧活动公共文化空间的存在,戏台也是必不可少的。而江西是中国南部古戏台遗存最多的省份之一,而其中又以祠堂戏台最为著名;[2]再次,从演剧与文化的关系来看,农村业余演剧真正依赖的应是地方文化。在我国古代,不仅迎神赛会要演戏,祭祀祖先要演戏,年节时令要演戏,人生礼仪要演戏,而且乡村社会秩序也要借助演戏去维护。[3]因此,近几年,在倡导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农村民俗活动又开始悄然复兴,依赖地方文化而生的农村演剧活动也随之兴旺发达起来。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乡村社会的文化内涵在以发展为中心的现代化框架中被隐匿。以城市取向为中心的外来文化的冲击使得原来的乡村文化秩序土崩瓦解。[4]因此,农村演剧的组织者、受众和文化生态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表现为:其一,当代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有的宗族势力不断被瓦解,农村演剧的组织者发生了变化。老年人已不再是宗族势力的代表,其民间话语权逐渐被外出打工挣了钱的年轻者,即所谓的成功人士所代替,而他们又处在常年不在场的状态;其二,由于传统农耕社会绝大多数成员生活在农村,农村人口中,小孩、青年、壮年、中年、老年每一个年龄段都是充足的,因此,农村演剧的受众群体也是充足而全面的。而到了当代,伴随着大量农村年轻人开始外出打工,农村人口结构渐渐形成当下以老年人和儿童为主;其三,传统社会的农村演剧活动已经完全渗透到乡村百姓的日常生活,而当代,由于农村社会拥有专门的行政单位管辖,因此,由政府组织和发起的演剧活动就只能在各种节令时期,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而开展各种民俗活动和演剧活动。而迎神赛会和宗教祭祀等带有一定封建迷信色彩的活动就只能由民间自发组织。

     二、江西农村业余演剧生态现状

    近几年,由于江西农村演剧的组织者、受众和文化生态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种变化必然影响着全省各地农村的演出市场,使得演出的戏曲形式新旧兼备,有沿袭老的习俗形式,也有因新风尚而兴起的演出形式。

    根据调查全省各地农村演出市场,目前演出的戏曲形式中,沿袭老的习俗形式有菩萨戏、修谱戏、太平戏、喜庆戏、开台戏、集贸戏、赌博戏、地戏。其中,菩萨戏最盛行,修谱戏最隆重,太平戏最真诚,开台戏最热闹。

    菩萨戏即演给菩萨、演给神灵的谢神祈福戏。江西的菩萨多为道教神,与江西水利有关,如惩治孽龙的许真君、安澜佑湖的张王爷、保舡救民的萧公侯等等;修谱戏,近年来较为兴盛。由于家谱具有维系血亲、载录家史、规范伦理等特殊的社会功能,各个宗族对于家谱的创修极为重视,每隔三十、四十年都要重修、续修一次,而祭祀演戏活动也因此产生;太平戏,丰年保平安。村民对唱太平戏的戏班招待最真诚,戏班进村都要鸣炮迎接,开锣前送烟上台,演出后送糕点谢演员;开台戏,即新台落成,延班唱戏。戏班当晚要打《八仙》,先亮阵营,九行要齐全,龙套宫娥要整齐;喜庆戏,农户办喜事如添丁祝寿、婚嫁迎娶等都要请班演戏;贸易戏,即乡镇的农贸活动。小至四邻八乡大至数县,白天买卖晚上唱戏,等等。

    除这些传统的表演形式外,现代市场还兴起一种演出例戏,如打彩戏、包场戏、点歌戏。旧时打彩,即在剧情演到高潮处,观众便向台上抛钱抛物打彩,以示捧场叫好。现在的打彩戏则成为一种演剧仪式。演戏前先由村长告知各村组长、大款。当戏演到一半时,他们便把桌上备好的红包扔向台上打彩。这时,演出暂时中断,由剧团的一旦行演员出场,跪在台上向扔红包的人唱赞词,其词都是升官发财、健康长寿、儿孙高中等祝福;包场戏,即富裕农户私人出资包场演戏。这些农户一般因赚了大钱或儿孙考取大学等喜事来包场演戏,戏的内容一般有中榜夺魁、钦点状元、打马游街等;点歌戏,抚州地区最为火爆。即每场演出中观众都要求点歌,点歌结束后再演戏曲节目。演出时间往往很长,有时可达6个小时。

    更为新型的形式,则当属旅游演艺形式。伴随着农家乐这种新的旅游休闲形式的兴起,旅游演艺形式也成为当代乡村演剧的又一新形式,其演艺内容多以地方历史和民俗文化为内容。

    由此可见,农村民俗活动的复兴造就了演剧市场的繁荣,旧的民俗传统和现代新风尚的结合,则造成了演剧形式的多样化。

     三、江西農村业余演剧的未来思考

    现代化进程改变了乡村的社会结构,也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农村演剧的自在发生因素渐渐被破坏,人为干预的因素开始增加。以政府组织和发起的演剧活动以及商家发起的旅游演艺活动逐渐增多,这必然影响和改变着江西农村业余演剧的未来发展趋势。具体表现为:

    (一)农村业余演剧的文化价值逐渐淡出,政治价值、商业价值凸显

    在当下为繁荣农村文化建设和拯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环境下,农村业余演剧活动必然离不开政府的职能,政府更会为了保护和激励地方戏的繁荣和发展而干预农村业余演剧活动,甚至组织和发起演剧活动。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地方戏的繁荣与发展,但是其演剧活动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政府政治意识的导向,那些真实反映农村新思想、新风尚、新变化,以及配合时政自编自导自演的新剧目更容易受到政府关注,获得政府颁发的各类奖项。

    同时,政府也会由于专业的局限或地方经济的发展,联合商家将演剧强制用于旅游业发展,过于强调其经济价值、商业价值,甚至抛弃其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尤其是那些乡村旅游业比较发达的乡镇。例如,婺源县的县领导就曾放弃发展徽剧,指令婺源徽剧团排演综合类文艺节目,招收十多名舞蹈演员,满足旅游需要。

    (二)戏曲市场逐渐被现代歌舞表演所挤占

    由于任何一种艺术欣赏,总是由欣赏主体即欣赏者,与欣赏对象即艺术作品这两方面所构成的。[5]因此,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化带来的受众群体的变化,必然影响着农村业余演剧的市场。老一辈人更喜欢传统戏曲剧目,但是他们却已经不具备多少话语权,其民间话语权逐渐被外出打工挣了钱的年轻者,即所谓的成功人士所代替,演剧活动也较多集中在大量外出打工的年轻者回村的春节时期,其演剧市场大量充斥着年轻人喜欢的现代歌舞表演也就不足为怪了。

    另外,伴随着现代市场兴起的打彩戏、包场戏和点歌戏,其现代歌舞表演在演出市场中所占的份额也是可想而知的。尤其是点歌戏,是在点歌结束后再演戏曲节目,而整个点歌环节就要持续到三个多小时。

    即便是政府主导的演剧市场,尤其是那些乡村旅游业比较发达的乡镇,有时也会为了商业目的导向演剧以现代歌舞表演为主。

    (三)非遗剧种的未来传承令人担忧

    2006年,江西已有六个古老剧种被文化部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即弋阳腔、青阳腔、宜黄戏、婺源徽剧、广昌孟戏和赣南采茶戏。

    目前弋陽腔、婺源徽剧和赣南采茶戏尚有专业的国营剧团演出,即弋阳县弋阳腔剧团、婺源县徽剧团和赣南采茶戏歌舞剧院。三个专业剧团除了赣南采茶戏歌舞剧院演出市场活跃外,其余两个都不容乐观。其中,弋阳腔由于没有传承人、没有文化资源,连观众基础也缺乏,三年来并未演出弋阳腔传统剧目,实质已陷入有团无戏的局面。同样,婺源徽剧曾因老艺人退休,骨干演员调离,编导干部改行,剧团停顿二十余年,即便2005年重新设立民间艺术团,但已经难觅徽剧踪影。

    而另外三个非遗剧种宜黄戏、广吕孟戏和湖口青阳腔,目前只有农民业余剧团,而没有国营专业剧团,其传承未来就更令人堪忧。目前宜黄戏尚有四五位老艺人,但文化资源散失较大,没有音像资料,没有行当齐全的传承演员,也没有收集原始的文学剧本。湖口青阳腔只有一位老艺人。而广吕孟戏,因谨守习俗,只在每年春节演出一次,所唱的传统曲牌,都渐渐不记牌名了,三本孟戏,竟渐渐成为无名唱腔。

    [参考文献]

     [1][3]詹双晖.民俗演剧的生成与繁荣[J].广东社会科学,2014,(4).

     [2]钱贵成主编.江西艺术史(上)[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

     [4]刘铁芳.乡村的终结与乡村教育的文化缺失[J].书屋,2006,(10).

     [5]黄琳华,夏淞洲,苏小龙编.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黄贝如]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我的爷爷赵寿山

    编者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新西部》推出了特别策划“抗战1945”,同时在“百年西部人物”栏目发表了《赵寿山传奇》,向读者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