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湖上一盏灯
吴巧
也许很多人的意念中都有过一盏远方的灯,它可以穿过重重的迷雾,照亮我们心灵的深处,引起我们无限遐想。洪泽湖上的一艘渔船里,就有这样一盏灯,在我的记忆中熠熠生辉。
那是参加工作的第三个年头,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傍晚,我接到了一个特别的电话。电话那头细弱却清晰的声音传来:“吴……吴老师,您……还记得我吗?”我愣了片刻,在为数不多的学生中,翻找着这声音的名字:“小全,是你吗?”她很开心,不断叫我吴老师。瞬间,我的脑海中全是她的身影,这女孩的故事仿佛就在昨天,历历在目。
小全是我走上工作岗位带的第一届学生。当时,我被分到洪泽湖畔的临淮中心小学支教。开学第一天,学校要对学生重新分班。站在走廊上的孩子们被新老师一批批领进了教室。最后,空荡荡的走廊里只有一个孩子在徘徊,那是一个个子高高、皮肤黑黑的女孩。她低着头站在角落里,似乎害怕被发现,又害怕被遗忘。我下意识地向她微笑着招招手,她立即兴奋地跑过来。就这样,她成了我们班的一员。
后来我才得知,这已经是小全第四次读一年级了。她有些木讷,说话不清楚,各项成绩都拖班级后腿。下课时,小全总是缩在角落里,低头摆弄着衣角;看着其他同学玩闹,傻傻地笑。有些学生恶作剧,拿着小全破旧的笔袋丢来丢去,大声学着她不清的发音……小全从不还手,也没有告过状,虽然她比其他孩子都要高。我看在眼里,不禁想做点什么。经过了解,我知道小全的父母是近亲结婚,现在常年都在外打鱼,对孩子疏于照顾。
一次公开课上,我让学生“开火车”读字词,“开”到小全时停了下来。“轮到你了,小全。”我温和地说。她有些诧异,迟疑地站起来,蹩脚的发音引起全班孩子哄然大笑。我没有笑,发动所有学生一起给她示范。她学得那样认真,一遍、两遍、三遍……小全终于字正腔圆地读准了那个词,大家送上了热烈的掌声。那一刻,我看到她脸上久违的笑容和眼中泛着的泪花。
下课后小全主动找到我,那是她第一次跟我主动沟通。她说:“老师,这是我第一次站起来回答问题,这是我第一次觉得跟其他同学一样。”短短的话语她说了半天,但一字一句都叩在我的神经上。我将她拥入怀中,感觉到作为老师看到学生进步的快乐。成绩不是学习的唯一,学习更不是成长的唯一。教育应该是水,顺流而下,方能水到渠成。孩子需要的仅仅是一份接纳、认可与期待。
渐渐地,孩子们不再视小全为另类,都愿意跟她慢慢沟通。小全因为个子高还主动承担了擦黑板的工作,不知不觉融入了班集体,从此活动中多了这位热情、阳光的大姑娘。我似乎看到有一盞灯在小全心中点亮。
一年支教结束,我离开了那所学校,也一直惦记着那群孩子。小全的电话敲开了我回忆的大门,在这大雨如注的夜晚,她在一艘漂泊的小船上还能想起我。简单的言谈之间不难听出,小全把我当成了她漫漫黑夜中的火苗,给她温暖。我询问她的近况,小全的表达能力提升很多,一一回答。我想,小全应该不再留在一年级了,也能跟新老师沟通得很好。聊着聊着,我仿佛隔着电话看到了她渔船上的那盏灯,在湖面上亮晃晃的。
挂掉电话,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随即写下了第一篇教育随笔——《是谁记住了我》。作为教师,被学生记住是一种幸福。教育,在很多时候就是情感的滋润和人格的感染。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言:“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如果说社会是一个足球场,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并不是这场足球赛的前锋,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守好孩子们的心门,守住纯净,守住真善美。每个孩子都是待放的花蕾,我们要用爱心浇灌,用耐心等待,用恒心守候。教育,就是一门静待花开的艺术,是一段潜心修炼的旅程,是对未来的期许和守望!
也许很多人的意念中都有过一盏远方的灯,它可以穿过重重的迷雾,照亮我们心灵的深处,引起我们无限遐想。洪泽湖上的一艘渔船里,就有这样一盏灯,在我的记忆中熠熠生辉。
那是参加工作的第三个年头,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傍晚,我接到了一个特别的电话。电话那头细弱却清晰的声音传来:“吴……吴老师,您……还记得我吗?”我愣了片刻,在为数不多的学生中,翻找着这声音的名字:“小全,是你吗?”她很开心,不断叫我吴老师。瞬间,我的脑海中全是她的身影,这女孩的故事仿佛就在昨天,历历在目。
小全是我走上工作岗位带的第一届学生。当时,我被分到洪泽湖畔的临淮中心小学支教。开学第一天,学校要对学生重新分班。站在走廊上的孩子们被新老师一批批领进了教室。最后,空荡荡的走廊里只有一个孩子在徘徊,那是一个个子高高、皮肤黑黑的女孩。她低着头站在角落里,似乎害怕被发现,又害怕被遗忘。我下意识地向她微笑着招招手,她立即兴奋地跑过来。就这样,她成了我们班的一员。
后来我才得知,这已经是小全第四次读一年级了。她有些木讷,说话不清楚,各项成绩都拖班级后腿。下课时,小全总是缩在角落里,低头摆弄着衣角;看着其他同学玩闹,傻傻地笑。有些学生恶作剧,拿着小全破旧的笔袋丢来丢去,大声学着她不清的发音……小全从不还手,也没有告过状,虽然她比其他孩子都要高。我看在眼里,不禁想做点什么。经过了解,我知道小全的父母是近亲结婚,现在常年都在外打鱼,对孩子疏于照顾。
一次公开课上,我让学生“开火车”读字词,“开”到小全时停了下来。“轮到你了,小全。”我温和地说。她有些诧异,迟疑地站起来,蹩脚的发音引起全班孩子哄然大笑。我没有笑,发动所有学生一起给她示范。她学得那样认真,一遍、两遍、三遍……小全终于字正腔圆地读准了那个词,大家送上了热烈的掌声。那一刻,我看到她脸上久违的笑容和眼中泛着的泪花。
下课后小全主动找到我,那是她第一次跟我主动沟通。她说:“老师,这是我第一次站起来回答问题,这是我第一次觉得跟其他同学一样。”短短的话语她说了半天,但一字一句都叩在我的神经上。我将她拥入怀中,感觉到作为老师看到学生进步的快乐。成绩不是学习的唯一,学习更不是成长的唯一。教育应该是水,顺流而下,方能水到渠成。孩子需要的仅仅是一份接纳、认可与期待。
渐渐地,孩子们不再视小全为另类,都愿意跟她慢慢沟通。小全因为个子高还主动承担了擦黑板的工作,不知不觉融入了班集体,从此活动中多了这位热情、阳光的大姑娘。我似乎看到有一盞灯在小全心中点亮。
一年支教结束,我离开了那所学校,也一直惦记着那群孩子。小全的电话敲开了我回忆的大门,在这大雨如注的夜晚,她在一艘漂泊的小船上还能想起我。简单的言谈之间不难听出,小全把我当成了她漫漫黑夜中的火苗,给她温暖。我询问她的近况,小全的表达能力提升很多,一一回答。我想,小全应该不再留在一年级了,也能跟新老师沟通得很好。聊着聊着,我仿佛隔着电话看到了她渔船上的那盏灯,在湖面上亮晃晃的。
挂掉电话,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随即写下了第一篇教育随笔——《是谁记住了我》。作为教师,被学生记住是一种幸福。教育,在很多时候就是情感的滋润和人格的感染。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言:“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如果说社会是一个足球场,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并不是这场足球赛的前锋,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守好孩子们的心门,守住纯净,守住真善美。每个孩子都是待放的花蕾,我们要用爱心浇灌,用耐心等待,用恒心守候。教育,就是一门静待花开的艺术,是一段潜心修炼的旅程,是对未来的期许和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