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安全外交的方向和路径

    邢广程

    

    亚信会议即将在中国上海举行。这是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也是关于亚洲安全与信任领域的重要交流平台。这次会议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因为就实际情况而言亚洲很多国家之间存在着高度不信任和不安全的情况,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矛盾和局部冲突,需要有一些机制性措施加以沟通。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崛起,中国在国际安全方面也出现了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认真加以应对。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与周边国际环境的变化要求中国在安全外交方面有所作为。正因为如此,中国最近成立了国家安全委员会,旨在对中国国家安全做出战略性和政策性的安排规划并在战略和政策的实施方面形成有效的机制。

    中国的反恐外交

    中国是恐怖主义受害者,打击“东突”恐怖势力是国际反恐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东突”恐怖势力为了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在中国境内外制造了大量的恐怖活动,尤其在2009年“7·5”事件以后,“东突”恐怖势力在新疆等地制造了一系列暴力恐怖事件,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和地区的和平稳定,因此中国迫切需要与国际社会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打击国际恐怖主义。2014年,天安门金水桥发生汽车恐怖袭击事件之后,美国主流媒体(如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其网站上刊发文章,质疑中国对这一事件的立场,批评中国的民族宗教政策,对涉案恐怖分子表示同情。这表明美国主流媒体在对待暴力恐怖事件问题上大搞双重标准。事实上,搞这次恐怖袭击的恐怖极端分子完全是在针对无辜平民和游客实施暴力恐怖行径,中国反对国际上一些人和一些势力将这次暴力恐怖事件同中国的民族宗教问题牵扯在一起,反对攻击中国的民族宗教政策,反对美国主流媒体对恐怖分子实施的暴力恐怖行为采取纵容立场和态度,更反对任何人以任何名义支持恐怖主义活动。中国反对国际社会一些势力、组织和机构在反恐问题上实行“双重标准”。

    在反对国际恐怖主义方面,中国借助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国际组织平台,实施反对国际恐怖主义的国际合作和协同。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中亚地区和中国都面临着国际恐怖主义势力的现实威胁和挑战,俄罗斯深受来自车臣非法武装分子连续暴力恐怖袭击的困扰。中亚国家也多次受到国际恐怖主义势力的威胁,例如吉尔吉斯斯坦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就发生了多起暴力恐怖事件,乌兹别克斯坦也是如此,中国新疆同样面临着暴力恐怖主义的现实威胁,暴力恐怖事件时有发生。上述这些情况表明,反对“三股势力”已经成为中国、俄罗斯和中亚国家的安全需要。在这种大的国际背景下,“上海五国会晤机制”转变为“上海合作组织”。2001年6月在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大会上通过了该组织成员国关于反对三股势力的“上海公约”,明确指出了反对“三股势力”的现实意义和共同的利益诉求。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伊始,美国有一些人对该组织评头品足,臆断该组织有针对美国的战略意图,但当年发生在美国的“9·11”事件表明,上海合作组织将反对“三股势力”作为重要的战略目的和任务是富有远见和政治预见性的。为共同反对“三股势力”,上海合作组织还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设立了地区反恐中心,以协调该组织反对国际恐怖主义的力量和资源。随后,中国与其他成员国一起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多次进行反恐军事演习,相互分享反恐信息和成果。因此,从反恐外交的视角上看,中国的安全外交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不仅为中国自身的反恐斗争,也为维护该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中国多边安全外交

    推动地区多边安全机制的构建,是中国安全外交的重要方面。中国希望能够建立一个区域安全架构,以满足亚洲各方需要。中国积极承担地区安全责任,执行安全利益和政治利益优先的外交政策,应付安全威胁。中国积极推动与地区内外各国共同构建亚太区域安全架构。中国推动多边安全机制构建的最明显例证,就是着力推动朝核六方会谈。尽管朝核六方会谈机制现在处于休眠状态,但从长远上看,它依然是解决朝核问题最有效的平台和途径。还要看到,东盟主导的安全框架比较多,比如东亚峰会、东盟地区论坛、香格里拉对话会、东盟防长扩大会等,但在亚洲若形成比较有效和完善的安全机制还需要做很多事情。在第二届东盟防长扩大会上,中国国防部长常万全倡议建立东盟防长扩大会(10+8)机制。中国在2012年还提出,与亚洲国家共同构建开放、透明、平等的亚太安全架构,区域安全架构应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为理念基础。

    构建亚太新的区域安全架构。2003年中国正式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成为第一个东南亚以外签署该条约的国家。中国正在谋求与东盟国家签署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这势必会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安全合作水平。中国提出的区域安全架构在美国看来会对美国主导的亚太安全架构提出挑战,其实中国的本意还是拓展区域安全架构,形成比较稳定的亚洲区域安全构架,而且这个构架也是开放的,美国可以成为这个构架的积极参与者。虽然中国提出了区域安全架构,但中国并不一定谋求成为该构架的主导者,中国需要推动其他国家共同创建这个架构,实现多方共同构建的新思路。

    中国倡议建立亚太区域安全架构得到俄罗斯的支持。在研究中国安全外交政策时,不能不谈到中俄两国的安全外交合作和共同立场。这些立场集中体现在2010年9月中俄双方签署的《关于全面深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在这个声明中专门针对亚太安全形势提出了若干重要的原则性主张,如“共同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主张根据国际法和不结盟原则,照顾各方合法利益,致力于在亚太地区建立开放、透明和平等的安全与合作格局,强调地区各国摒弃对抗、相互合作不针对第三方的重要性”。上述主张是中俄两国对亚太地区形势的重要阐述和规划,中俄两国在该声明中呼吁亚太地区所有国家在发展双边、多边安全合作时,遵循以下国际公认的基本原则:尊重彼此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重申坚持平等和不可分割的安全原则;坚持防御性国防政策;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采取、不支持任何旨在颠覆别国政府或破坏别国稳定的行动;本着相互理解、相互妥协的原则,通过政治外交手段以和平方式解决彼此分歧;在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方面加强合作;开展不针对第三国的双边和多边军事合作;发展边境地区合作,加强人员交往。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中俄这些原则对推动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十分重要。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中俄双方要在亚太地区多边组织间建立伙伴联系,有助于推动落实上述保障安全的原则和措施。[1]

    中国推动安全外交并不忽视经济外交,中国继续主张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愿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各成员共同努力,争取2015年底前结束谈判,达成自贸协定。

    冷战虽然在国际上结束了,但亚洲尤其是东北亚依然残留着冷战的架构,还保留着以美国为首的双边军事同盟体系。冷战思维还明显存在,并影响着一些国家的外交与安全政策。

    维护亚洲地区和平稳定是亚洲各国人民共同的愿望和理想。防止冲突和维护安全,避免安全形势紧张应是亚洲各国必须关注的问题,只有维护和平稳定的地区局势,才能获得发展的外部国际环境。还要注意到,亚洲地区内存在不同安全利益的国家,这是客观事实,也有着历史背景和因素。但这并不妨碍亚洲不同安全利益的国家加强安全合作,而恰恰因为存在这个客观现实才需要亚洲各国努力探索促进地区安全的途径,加强对话,加强协调相互间的安全关系,加强研究各国所面临的共同安全问题。尽管亚洲地区内各国有着不同的安全诉求,但“合作安全”的思想还是为绝大多数亚洲国家所接受。

    中国的核安全政策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4年3月24日在荷兰海牙举行的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上发表讲话,阐述了中国在核安全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和基本原则。习近平提出,中国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把核安全进程纳入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第一,发展和安全并重,以确保安全为前提发展核能事业。第二,权利和义务并重,以尊重各国权益为基础推进国际核安全进程。第三,自主和协作并重,以互利共赢为途径寻求普遍核安全。第四,治标和治本并重,以消除根源为目标全面推进核安全努力。习近平还特别强调了中国在核安全问题上的基本立场:中国将坚定不移增强自身核安全能力;中国将坚定不移参与构建国际核安全体系;中国将坚定不移支持核安全国际合作;中国将坚定不移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习近平呼吁,更多国家积极考虑批准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及其修订案、制止核恐怖主义行为国际公约。[2]

    核能开发利用大大增强了人类发展的动力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但也伴随着核安全风险和挑战。世界各国更好利用核能,就必须应对好各种核安全挑战,高度关注核材料和核设施安全问题。

    中国在核安全和核利用问题上,所坚持的基本原则是,为发展求安全、以安全促发展,坚持发展和安全这两个目标有机融合。只有在安全保障的前提下,核能的利用才能获得持续发展。在核能和核安全问题上,中国十分关注多边框架下的合作和呼应问题。在中国看来,切实履行核安全国际法律文书规定的义务是十分必要的,而全面执行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是世界范围内和平利用核能的基本条件。目前国际社会已经形成了核安全法律框架,但这还不够,还需要确实遵守这些框架。还要看到,上述核安全法律框架还不够完善,国际社会还应为国际核安全努力提供制度保障并制定各国都能够遵循的指导原则和基本思想。中国强调,应尊重各国根据本国国情采取最适合自己的核安全政策和举措的权利,要强化核安全意识,推动实现核安全进程全球化。应对核恐怖主义和核扩散是世界各国必须要高度关注的重要课题。加强防扩散出口控制是各国必须要遵守的最基本的安全条件。深化打击核恐怖主义的国际合作,消除核安全隐患和核扩散风险是防止国际核危机的重要途径。必须从根源上解决核恐怖主义和核扩散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核安全,才能推动核能的安全利用和发展。

    中国一向把核安全工作放在和平利用核能事业的首要位置,中国积极推动核安全国际合作。试举四例。第一,中美合建核安全示范中心,目前该工程建设进展顺利,该中心将为地区乃至国际核安全技术交流合作提供合作平台。第二,中国同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等国在打击核材料非法贩运领域开展一系列合作。第三,中国帮助加纳把一个研究堆由使用高浓铀燃料改造为使用低浓铀燃料,这是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框架内实施的项目。第四,中国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核安全基金捐款,举办诸如培训班等形式的各项活动,为提升亚太地区国家核安全能力做出了贡献。

    在中国周边安全局势出现新情况的背景下,中国与周边国家开展军事安全领域合作意义重大。中国应积极把握亚信会议召开这一“主场”之利,着力借助安全外交以构建良好的周边国际环境。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责任编辑:徐海娜)

    [1]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0/09-28/2561868.shtmlhttp://www.chinanews.com/gn/2010/09-28/2561868.shtml

    [2] 习近平在荷兰海牙核安全峰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4-03-25.

相关文章!
  • 重大建设项目决策失当频发的原

    王玉川 邹向阳摘要近年我国重大建设项目决策失当频发的主要原因是公众参与缺乏,直接原因是专业精神缺失,根本原因是政府的发展角色与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基层回族妇女人大代表履职测评

    摘 要 回族妇女人大代表是基层人大代表中的中流砥柱,她们既代表了回族群众的利益更体现了广大女性同胞参政议政的热情。随着时代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