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档案文化资源服务供给侧改革实践及成果
朱建邦 马紫函 郑轩
摘要:在档案文化资源服务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大背景下,北京市各级档案馆大力推进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实践,取得了组织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创新等丰富的档案文化资源服务供给侧改革成果。
关键词:北京市档案服务文化资源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理论强调的供给主体多元化、以需求为导向、对供给进行结构性调整、扩大有效供给等理念同样适用于公共服务领域。当前,我国公共服务供给侧存在着供需不均衡、主体多元化不够等问题,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数量、提高供给服务质量和效率。档案文化资源服务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供给侧的垄断导致了服务产品供给不足,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受到制约,服务供给相对滞后,有必要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供给侧改革的理念建立供给多元体制,推进供给结构的调整,扩大有效供给,提升档案文化资源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
一、北京市档案文化资源服务供给侧改革的实践
(一)北京市档案文化资源服务供给结构的改革
以北京市各级档案馆为主体的档案文化资源服务机构充分利用编制内史料、展陈、文献等部门有限的编研开发人力资源,有效组织各领域各行业的编研人员,开展跨领域、跨行业、跨馆、跨部门的合作,推进档案文化资源服务供给侧结构改革。经过改革,北京市档案文化资源服务改变了传统服务供给形式、对象比较单一,数量较少的状况,服务形式更加丰富,对象更加广泛,服务供给量明显增加。目前北京市档案文化资源的服务形式有图书、画册、史料汇编(以公布史料为主的《北京档案史料》为典型代表)、地方史研究、人物专访、史学论文等以及网站(内容包括政策、专访等,与其他编研成果同步实现全面覆盖)和展览(围绕社会热点、重点、时代主题以及社会需要开展,典型的有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京津冀主题展,投资规模达3千万元人民币的北京方志馆的主题展览等)。服务主要对象除党政机关外,还有图书进出口公司、省级图书馆、国内外知名大学(例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大众媒体(例如《北京青年报》、北京电视台、新浪网等)等,扩大了社会服务面。目前北京市各级档案馆已经分别与《北京晚报》《北京日报》、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千龙网等多家媒体和文化组织机构初步形成了稳定的服务供给关系。
(二)北京市档案文化资源服务主题策划导向的改革
北京市档案文化资源服务主题策划的基本导向已从传统以满足党政机关资料编研需求为主的半封闭状态转变为围绕社会事件、重大节点、庆典、纪念日、历史名人等重要社会需求开展策划,在选题方向上体现政治性、历史性、社会性、文化性、新颖性、趣味性等特点。典型成果如《那桐日记》,该日记约80万字,从光绪十六年(1890)起到民国十四年(1925)止,是研究晚清及民国初年的政治、外交、军事以及晚清官场生活的重要的第一手资料。该日记首先在《北京档案史料》连载3年,其后组织专家对日记中的多用字、符号、历史人名等进行注释,并对其中涉及的非馆藏文化资源采用链接的形式予以介绍,最后进行知识产权和出版方面的操作,结集出版。该成果在选题策划方面充分体现了社会文化需求的导向性,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文化效应。
在传统历史文化街区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等方面,北京市各级档案馆在选题方面,重点发掘涉及社会管理、城市建设、文化教育、生态环境等内容,注重体现北京特色,紧扣国家大事、要事和社会热点。《北京的名园名山》《档案中的北京文化》《西城追忆》《北京西城往事》《宣南清代京师人士聚居区研究》《清代宣南诗词选》等数十册富有北京特色、主题鲜明的档案文化成果,彰显了档案文化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
(三)档案文化资源服务模式的改革
在提供深层次档案文化资源服务方面,改革传统“馆员模式”“馆藏模式”等单一服务模式,从顶层设计层面实现战略转型,注重加强与社会各界合作的力度和交流的广度,建立了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典型成果如《北京档案史料》丛书中《京张铁路百年轨迹》的组织策划、编辑出版。2014年8月,以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的《京张路工撮影》为线索,依照《北京与河北、天津三地档案协调发展框架协议》,北京市档案局与河北省张家口市档案局联合进行京张铁路河北段档案文化资源的调研和开发,争取到天津市档案馆、首都图书馆、铁道博物馆、铁道科学研究院等单位、部门的配合,创新性地实现了五个结合,即馆藏档案文化资源和非馆藏档案文化资源相结合,新旧档案文化资源相结合,档案部门与非档案部门相结合,专业研究部门与传统档案编研部门相结合,档案编研方法与社会学研究方法、田野调查方法相结合,走出了以用户为中心、服務供给主体多元化改革的重要一步,在实践中探索出档案文化资源服务的创新模式。
二、北京市档案文化资源服务供给侧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果
(一)扁平化组织的创建
公共服务供给关键在于政府主导,公共服务供给的发展离不开健康有序的社会组织第三方机构积极全面的参与。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的组织创新要求改革档案文化资源服务主体的机构设置,权力下放,职能改革,组织扁平化。在战略层面,以编研部门为核心,保留核心基础性编史修志等职能,发挥专业优势,把工作重点转移到选题策划、筛选、资源提供、政策协调、业务指导方面;具体的资金筹措、信息沟通、人员组织、关系协调、进度控制等由项目管理方负责实施;档案文化资源服务具体技术的应用、具体产品的制作、资源的维护与运营等则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业务外包等形式,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完成操作层面的工作内容。这样的组织形态中,以流程为中心的平行合作关系代替了等级关系,能够更高效地满足服务需求,提高供给效率。
(二)一元主体多元合作机制的创建
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要求政府、企业与社会团体都参与到公共服务供给中来,成为公共服务供给的主体。为弘扬北京精神,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北京市档案文化资源服务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在坚持发挥自身一元主体作用的同时,在“大编研”“大数据”“大服务”理念指导下,加强北京市、区两级,区与区及相关部门的合作,有效整合档案资源与各种社会资源、智力资源,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各类档案文化资源服务的力量,着力开展跨行业、跨区域、跨层级的各类各型档案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和社会化、数字化、网络化开放性共享平台建设,初步形成了档案文化资源服务一元主体多元合作的机制。
(三)成果与服务推送方法的创新
为优化档案文化资源服务目标,不断主动适应社会文化环境和文化需求的变化,北京市各级档案馆主动参与到新闻媒体和出版发行企业的工作中,为其提供相关的档案信息,帮助媒体机构对某些热点新闻作深度分析,以此来提高新闻编制质量;不断探索档案文化资源开发的新思维、新手段,利用社会专业资源,推进档案文化产品策划、生产、宣传、包装、广告、营销途径专业化;联合相关部门利用大众传媒、馆藏指南、网站、新媒体等对档案文化资源进行推送和交流,力求做到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拓宽发行渠道,不断创新完善北京市档案文化资源服务的推送模式。典型的案例有北京市大西山人文纪录片的制作,京西文化、京西古道档案文化资源的服务等。
三、北京市档案文化资源服务供给侧改革\面向未来的创新思路
(一)强化各类档案文化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完善档案文化资源数字化平台和各类配套设施,建设网络化的大数据平台,提供一个信息充分共享的网络公共空间,通过社会组织、企业、艺术家、档案文化工作者、社会公众等在公共空间的自由交往、自由对话、自由沟通,使信息、资源和智慧在网络化的大数据平台产生碰撞,激发档案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
(二)将“人脑+手工”档案文化资源服务模式转型创新为“电脑(包括网络)+人脑(包括外脑)+大数据的方法(包括全球化的数据库利用)+手工(可外包)”的数字化网络化社会化服务新型服务模式,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参与到档案文化资源的服务中来,推动社会各文化生产要素间的积极互动,拓展档案文化资源的社会文化功能。
(三)不断深化大数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积淀深厚的档案文化资源进行系统的组织、开发和利用,建成档案文化资源服务结构合理、产品质量优化并富有首都特色的档案文化资源服务体系,形成向社会全面开放的大数据产品体系,提高档案文化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服务共享水平和共建能力,促进服务供给侧转型创新和再造,使档案文化资源服务的供给能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需要。
参考文献:
[1]王成琴.基于“供給侧”改革理念下的档案信息供给机制的优化[J].北京档案,2016(10):24-25.
[2]李震,王婵媛.档案工作也需要供给侧改革[J].中国档案,2016(9):56-57.
[3]胡文苑,王伟俊.档案服务业管理制度的供给侧改革——浙江省出台〈关于促进档案服务业健康发展的意见〉[J].中国档案,2016(7):42-43.
[4]刘淑华,周爱武.以供给侧改革推动档案工作发展[J].中国档案,2016(6):38-39.
[5]张步东.推进供给侧改革做好“加减乘除法”——关于档案工作供给侧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思考[J].档案与建设,2016(8):72-75.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