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信息技术 提高数学效率
黄英华
【内容摘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充分让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自觉、主动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对新知的理解和应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代信息技术能集音、形、色于一体的直观形象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合理选择现代化教学媒体,使之与传统的教学手段高效结合,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效率 主体地位 信息技术
新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也就是说,学习数学是满足学生未来生活的需要,学有用的数学,应加强学生认识生活中的数学,从生活中提出问题,运用生活的知识经验分析问题,探索研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让生活呈现于课堂,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采用较多的方法是创设教学情境,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能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它集音、形、色等直观形象于一体,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好方法。
一、创设情境,体验情感,激发欲望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课堂教学应给学生以情感体验,利用计算机创设教学情境,可让学生对有关数学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它以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长时间的注意力,以轻松愉快的热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节教师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展示天安门图片和展翅的蝴蝶动画等,唯美的图案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趁机提问:“你觉得这些图案美在哪里?在几何中称之为什么图形?”学生马上回答:因为它们对称,都称之为轴对称图形,有效地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并使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创设情境,激发疑问,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获得充分的发展,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首先要学生产生问题,心理学认为:疑最容易产生问题是利用计算机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更深的体验、更浓的兴趣中最容易提出问题,在《圆的认识》一课中,可利用计算机创设这样的情境,出示画面并配音:猪八戒要做一推车拉西瓜,他想:猴哥平时想的点子比我多,今天我就做一个特别的车,让他们瞧瞧。画片:一辆方形车轮的车。老师提问:八戒会得到师父夸奖吗?通过讨论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而不能做成方形的?从而引入到圆的探究。
三、创设情境,展现过程,突破难点
数学是抽象且严密的,降低难度方法之一是变抽象为直观。现代教学目标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多媒体课件能把学生难以想象的表象呈现于眼前,变抽象为直观,是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如在教学“视图与投影”一章时,重点是掌握圆柱、圆锥、球以及他们组合的一些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出圆柱、圆锥、球三种几何体,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正面、左面、上面并进行比较,容易大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再利用表格展示出三种几何体三视图的画法,突出本节重点。本节难点是组合体的三视图的画法,教师利用动画将组合进行拆分和旋转,让学生直观的感受立体图形的形状,从而准确的画出组合体的三视图。计算机把这些转化过程完全展现出来,化难为易,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四、创设情境,开拓思维,实现创造
多媒体教育网络,即可以进行个性化教学,又可以进行协作型教学,还可以相互交流。这种教学方式完全按照个人需求进行。教学的内容、时间及方式都可以按个人意愿选择,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自主学习的现代教学方式。教师更多的是作为一个管理者和引导者,而不是说教者。新技术把教师从大量重复性的教育活动中解放出来,将创造给予更具挑战性和个性化的师生交往与共同探索。信息技术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静止的图像动起来,更加具体的反映数学思维过程,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灵感、开拓学生创新思维。
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起着关键的作用。只有把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认知的、心理的、生理的、情感的、行为的、价值的等方面的因素,让学生进入一种全新的境界,学生自主学习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师生融洽,合理选择现代化教学信息技术,使之与传统的教学手段高效结合,就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振安.《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之我见》,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
[2] 庄震海. 浅谈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的整合,《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12).
[3] 赵呈领 主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8.
(作者单位:江西省宁都县第八中学)
【内容摘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充分让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自觉、主动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对新知的理解和应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代信息技术能集音、形、色于一体的直观形象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合理选择现代化教学媒体,使之与传统的教学手段高效结合,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效率 主体地位 信息技术
新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也就是说,学习数学是满足学生未来生活的需要,学有用的数学,应加强学生认识生活中的数学,从生活中提出问题,运用生活的知识经验分析问题,探索研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让生活呈现于课堂,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采用较多的方法是创设教学情境,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能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它集音、形、色等直观形象于一体,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好方法。
一、创设情境,体验情感,激发欲望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课堂教学应给学生以情感体验,利用计算机创设教学情境,可让学生对有关数学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它以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长时间的注意力,以轻松愉快的热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节教师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展示天安门图片和展翅的蝴蝶动画等,唯美的图案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趁机提问:“你觉得这些图案美在哪里?在几何中称之为什么图形?”学生马上回答:因为它们对称,都称之为轴对称图形,有效地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并使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创设情境,激发疑问,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获得充分的发展,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首先要学生产生问题,心理学认为:疑最容易产生问题是利用计算机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更深的体验、更浓的兴趣中最容易提出问题,在《圆的认识》一课中,可利用计算机创设这样的情境,出示画面并配音:猪八戒要做一推车拉西瓜,他想:猴哥平时想的点子比我多,今天我就做一个特别的车,让他们瞧瞧。画片:一辆方形车轮的车。老师提问:八戒会得到师父夸奖吗?通过讨论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而不能做成方形的?从而引入到圆的探究。
三、创设情境,展现过程,突破难点
数学是抽象且严密的,降低难度方法之一是变抽象为直观。现代教学目标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多媒体课件能把学生难以想象的表象呈现于眼前,变抽象为直观,是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如在教学“视图与投影”一章时,重点是掌握圆柱、圆锥、球以及他们组合的一些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出圆柱、圆锥、球三种几何体,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正面、左面、上面并进行比较,容易大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再利用表格展示出三种几何体三视图的画法,突出本节重点。本节难点是组合体的三视图的画法,教师利用动画将组合进行拆分和旋转,让学生直观的感受立体图形的形状,从而准确的画出组合体的三视图。计算机把这些转化过程完全展现出来,化难为易,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四、创设情境,开拓思维,实现创造
多媒体教育网络,即可以进行个性化教学,又可以进行协作型教学,还可以相互交流。这种教学方式完全按照个人需求进行。教学的内容、时间及方式都可以按个人意愿选择,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自主学习的现代教学方式。教师更多的是作为一个管理者和引导者,而不是说教者。新技术把教师从大量重复性的教育活动中解放出来,将创造给予更具挑战性和个性化的师生交往与共同探索。信息技术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静止的图像动起来,更加具体的反映数学思维过程,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灵感、开拓学生创新思维。
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起着关键的作用。只有把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认知的、心理的、生理的、情感的、行为的、价值的等方面的因素,让学生进入一种全新的境界,学生自主学习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师生融洽,合理选择现代化教学信息技术,使之与传统的教学手段高效结合,就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振安.《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之我见》,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
[2] 庄震海. 浅谈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的整合,《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12).
[3] 赵呈领 主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8.
(作者单位:江西省宁都县第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