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六大误区写出精彩作文(上)

    吴应海

    

    

    

    得语文者得中考,得作文者得语文。在中考作文写作中,所有考生都想发挥最好水平,写出佳作。于是大家各显神通,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技巧。可惜的是,不少同学却因此步入误区,严重影响了得分。常见的中考作文误区有六种,今天先来分析三种:

    一、立意:只求正确? 不愿深挖

    考场写作,认真审读完作文题目,全面、准确地了解作文要求后,首先要做的事就是立意。“意”是文章的灵魂,只有事先确定好主旨,随后的构思、选材、写作才能有的放矢。

    意高文自胜,这一道理许多同学都懂,都知道只要立意新颖,作文就能胜人一筹。但有相当一部分考生认为,作文要想在立意上出新并不容易,更何况,语文考试留给作文的时间并不多,与其在立意上绞尽脑汁,白白浪费时间,还不如只求立意正确,确保主题积极向上,然后把时间节省下來用在遣词造句上。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不少考生在写考场作文时,往往根据第一感觉,随便确定一个主题了之。

    其实,作文立意求新,绝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事。有时只要稍稍深挖一下,就会有令人惊喜的收获。请看2018年陕西省西安市的中考作文,这是一道全命题作文,题目为“阳光”,“阳光”一般象征着温暖,传递着爱,所以许多考生一下子想到了“爱的阳光”,扎堆在父母之爱、老师之爱的层面立意。那么,除了爱的“阳光”外,还有什么东西可以用阳光来比喻呢?这个时候,只要稍加思索,“知识的阳光”“真理的阳光”“理想的阳光”等就会纷至沓来,更为新颖的立意就能唾手可得。

    再看2018年山东临沂卷的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非洲尼日尔草原上有许多纵横交错的河沟,非洲鳄鱼便生活在这里,天气干旱,有的河沟一夜之间水量就会减半。鳄鱼必须侧卧着一点一点向前努力游动,爬向大一点的湖泊以求生存。这个过程艰辛而漫长,大概每年10月至11月之间,大草原上会有一次降雨,河沟水大涨。此时,大部分鳄鱼停止向前游动,尽情享受雨水带来的丰富食物。然而不久后,它们因河沟干涸被晒成鱼干,另外一些鳄鱼则抓住了水量充足的机会,快速向前游动,最终游入了大海实现自保。

    请根据阅读后的联想和感悟,自定文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许多考生在阅读完材料后,都会紧紧扣住“机不可失”这一关键词立意和写作。其实,只要稍稍再挖一下,可从中提取不少新的立意角度,比如“切勿贪图眼前享受”“居安思危”“心中有理想,才有前进动力”“不同的选择导致不同的结果”等。当别人都写“机不可失”时,你的立意却与众不同,自然会如万绿丛中一点红,格外引人注目。

    从上面两个例子不难看出,同学们在写中考作文时,一定要避开“立意求新不易,只要正确即可”的误区,尽可能在立意上下功夫,争取做到立意新颖,与众不同。在立意时,不妨运用一些小技巧,以便迅速找到新的切入点。比如写2018年山东威海卷的全命题作文“高中,我来了”时,绝大多数考生都从正面立意,写自己如何满怀信心走向高中,如何下定决心刻苦学习,实现自己的理想。若能从反面立意,写自己即将升入高中时的担忧、彷徨甚至恐惧,写自己的孤独无助,这样的立意,自然让人觉得新鲜。

    再如写2018年山东济南卷的半命题作文“_____从未止步”,考生一般都围绕个人学习、生活立意,补写题目。如果能有意识地跳出“小我”,着眼于“自然”“文化”“国家”“民族”等角度立意,把题目补为“保护生态环境,我们从未止步”“保护‘非遗,我们从未止步”“捍卫祖国尊严,我们从未止步”,怎不让人刮目相看!

    总之,立意决定文章品位,同学们一定要格外重视。

    二、结构:只求完整? 不求完美

    一篇好作文,结构必须合理、紧凑,浑然一体,最好能打破常规,令人耳目一新。但不少考生认为只要确保文章结构完整,有头有尾就行了。所以,他们在打腹稿时,只是粗略地理一下思路,想一想如何开头,怎样结尾,写哪几件事,从哪几个方面论述观点,就匆匆下笔。结果,文章虽然首尾齐全,结构完整,但极有可能详略不当,重点不明,结构失衡,严重影响表达效果,最终影响得分。因此,在写中考作文时,谋篇布局一定要避免“只求完整,不求完美”的误区,力求在结构完整的基础上,达到完美,最起码不留遗憾。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首先,要对常见文体的结构形式了如指掌。说明文、议论文的结构方式相对简单,基本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当然也有采用“分—总”或“总—分”的)。即先总写,点出说明对象特征,或亮出中心论点;然后再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说明或论述;最后总结,结束全文。

    记叙文的结构形式稍微复杂一点。最常见的是“一线串珠”式,即设计一条线索,比如以时间变化、地点转换,或某一物体为线,将相关的人和事串连成一个整体,边叙边写。除此之外,记叙文也可采用“镜头转换式”“倒叙式”“总分式”等结构方式。

    其次,要根据作文内容选择最合适的结构方式。说明文、议论文正常都采用“总—分—总”结构,基本无须选择。但记叙文、散文这类文体的结构方式较多,一定要细加挑选。

    请看2018年四川南充卷的作文题:

    家庭里有亲人的陪伴,学校里有同学、老师的陪伴,大千世界里有朋友、书籍、花草等的陪伴。

    请以“陪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写此题,如果想通过具体事例写自己陪伴别人时获得的感受:陪伴是一种付出、陪伴是一种享受、陪伴是一种收获……那就适宜采用“总—分—总”式,可先以“在我看来,陪伴亲人是一种付出,也是一种享受,还是一种收获”开头,然后围绕“付出”“享受”“收获”等分别进行记叙,最后再总结全文,呼应文首。

    如果想讲述自己陪伴某个人或别人陪伴自己的经过,就宜采用“一线串珠”式,以时间为线写人记事,表现主题。

    如果想重点写陪伴过程中的某一感人细节,则可以采用倒叙式结构,将最感人的那一刻放到文章开头,然后再回过头来记叙。

    如果想写别人陪伴自己,自己的情感态度发生变化,就可采用“递进式”,先写内心厌烦,再写勉强接受,然后写感动、敬佩。如此层层递进,结构一目了然。

    总而言之,不同的写作内容,不同的写作目的,往往要选用不同的结构方式,这样才能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合理。

    第三,要认真处理好文章内部的结构关系。一是要处理好首尾关系,最好开篇点题,结尾照应,形成首尾呼应之势。二是要处理好详略关系。记几件事,写几个人,用几个论据,一定要紧扣中心,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恰到好处。三是要处理好过渡关系,上下文之间要过渡自然,确保各个板块联系紧密,形成一个整体。

    最后,要尽可能在结构上创新,做到新颖别致,与众不同。比如写记叙文尽可能采用倒叙式结构,巧设悬念,引人入胜;也可采用小标题式、日记式等特殊的结构方式。

    写作如建房,“材料”再好,如果设计不合理,结构散乱、失衡,效果肯定不会好。同学们一定要明白这一点。

    三、选材:只求有味? 偏离主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文同样如此,如果平时不注意观察生活,积累素材,那考场写作时就会无事可记,无景可写,甚至无话可说,只能硬着头皮“挤牙膏”。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不是东拼西凑,杂乱无章,就是内容干瘪,令人不忍卒读。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不仅老师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作文素材,就是同学们自己,也会主动去做这件事,有不少同学还会备上素材本,及时摘记,定期整理。手头的素材多了,写作时选择空间就大了,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有些同学为了强化作文的可读性,在选材时专挑那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或者具有权威性的事例,甚至是一些离奇之事,以至于步入误区:只求有味,引人注意,无视主旨,偏离主题。最终适得其反,影响得分。

    2018年广州市的中考作文题目为“原来这么简单”,一位考生开篇写道:“世界有许多事情看似复杂,其实只要静下心认真去做,就会发现,原来它是如此简单。”通过此段不难看出作文中心论点:“复杂的事只要认真去做就会很简单”。接下来,对此展开论述,他列举了屠呦呦发明青蒿素的事例:

    屠呦呦是中國科学家在中国本土进行科学研究获诺贝尔科学奖第一人,她发现的青蒿素,显著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然而你可知道,她发现青蒿素绝非一帆风顺。从1967临危受命,担任 “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到1971年成功发现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这中间整整经历了190次失败。在当时那种设施简陋和信息渠道不畅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但屠呦呦没有被眼前难以逾越的阻碍吓倒,而是下定决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最终获得成功。你看,提取高纯度青蒿素这么复杂的事情,竟然被屠呦呦攻破,怎不令人油然而生敬意!

    片段引用的事例生动有味,非常感人,再加之是名人故事,说服力极强。可惜的是,作者只注重素材的可读性、权威性,却忽视了素材的适用性,这个素材与“复杂的事情只要认真去做就会很简单”的主题偏离,使得论证效果大打折扣,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那么,考场写作如何才能在选用素材时避免误入“只求有味,偏离主题”这一误区呢?

    一是要坚持素材一定要为主题服务的原则。在选用素材时,首先要考虑素材的适用性,而不是可读性。为了确保考场上不会忙中出错,可在平时搜集、整理素材时,就对素材的主题进行提炼,把适用的话题一一罗列出来,并推想可从哪些角度运用,做到心中有数。这样,考场写作时就能有的放矢,信手拈来。

    二是要养成列写作提纲的习惯。提纲不要复杂,只要画张简图,把主题思想、行文思路(比如写几件事,从几个方面进行说明或论证等)列举出来即可。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某一素材是不是与主题相契合,避免文章写到一半,发现素材偏离了主题,却无计可施。

    三是要学会“救场”,如果确实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导致素材运用出错,这时也不要慌,要立即停笔,想方设法把素材往文章主题上引,尽可能不留痕迹。比如上面广州考生所写的那个片段,如果把最后一句话改成:“你看,提取高纯度青蒿素如此复杂,但面对屠呦呦的成功,我们又分明感到这其实很简单,只要你紧盯目标,努力去做,就不怕复杂”,就可巧妙弥补素材选用上的不足。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做好班级

    牛炳前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是极为重要的环节,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协调者、实施者,班集体是学校

  • 试论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与“问题—

    王国庆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成为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可以通过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来帮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