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心理分析及教学对策解析
潘锦生
[摘 要] 大学体育课程的开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对学生的长足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在整体上来说,现阶段的大学体育教学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心理问题之上,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并没有足够重视学生的体育心理,这直接导致学生各种心理问题的出现,不利于大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对此,分析了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体育心理状况,并且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 键 词] 大学体育;体育心理;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3-0129-01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体育心理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但是,多数的体育教师并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在实践中必须探究体育心理教育的方式与手段,这样才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心理分析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较为重视,多數的体育教学活动都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主要目的,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心理素质的提升并没有足够的重视,忽略了对学生心理状态的关注以及心理素质提升工作的重视,多数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还是通过机械模式的教学方式进行体育技能以及知识的传授,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将学生的身体素质作为衡量的主要标准,并没有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系统、综合的分析以及评价,缺乏终身体育的理念。例如,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因为工作、学习、生活等因素,导致出现焦虑、紧张、低沉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
二、大学体育教学中体育心理教学对策
(一)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障碍,寻找正确的突破口
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与问题,了解学生的需求,在不断的沟通中了解学生的心理障碍与不足,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以及兴趣爱好,进而将这些基本的信息作为突破口,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及时的分析,强化心理素质教育,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进而从根本上提升教学质量。
同时,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实际状况,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构建高质量的教学环境,通过各种体育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之中。例如,教师可以设置足球兴趣小组、太极拳兴趣小组等,通过兴趣小组的设置,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进而在满足学生精神需求的同时充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二)合理安排课堂,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
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各种心理状况以及变化,综合学生的不同心理模式,合理地进行体育活动的设置。这样才可以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例如,在足球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学生能力状况、心理状态的分析,合理地设置课堂活动,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发现他们在足球射门中存在一定的不足时,教师就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与不足,加强对学生心理状况的引导,了解学生的个体特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地进行完善。同时,教师通过心理教育可以加强对学生品德能力的培养,进而充分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三)整合教学手段,缓解焦虑心理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因为各种学业、家庭以及毕业工作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会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多数的学生会存在焦虑的状态,体育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这种焦虑心理,综合学生的实际状况,通过一些可以舒缓学生心理的体育活动的设置,利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对学生的运动量进行科学调整,综合不同学生的反馈意见,完善教学方式。教师可通过游戏教学、体验教学、任务教学等方式开展体育课堂活动,让学生在体育活动的参与中充分放松自己,进而舒缓心情,适应体育课堂。同时,教师要综合不同的课堂进度以及环节,进行教学模式的调整,综合学生的学习进度、心理状况以及个性化发展,合理地进行内容的设置,这样才可以充分凸显体育教学的作用。例如,教师在实践中可以设置太极拳教学课堂,通过这种古老的运动,充分地放松、舒缓学生的心情,让学生在教师的传授过程中感受到太极拳蕴含的儒家哲学、道家理念,综合太极、阴阳辩证等理念学会通过辨证的思想看待问题,进而调整学生的心理。让学生在太极拳的学习过程中颐养性情、强身健体,进而做到内外兼修。
大学体育教程的本质就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通过体育锻炼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在体育活动的开展中充分放松自己的心情,调整心理状态,进而做到身心的放松。对此,教师必须通过科学的方式与手段,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视,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将心理教育、心理素质的提升以及体育锻炼进行充分的融合,这样才可以在根本上提升大学体育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武琳昭.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心理分析及教学对策[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7(9):81-82.
[2]宣婴.浅析高校体育教学中差生体育心理分析及应对措施[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