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转曲牌“文咳咳”

    杨清波

    

    

    

    [摘要]二人转有十大主调(曲牌),其中文咳咳是主要曲牌之一,也是二人转使用频次比较高的曲牌,文咳咳分為慢板文咳咳、中板文咳咳和快板文咳咳。

    [关键词]来源;文咳咳;分类

    [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9)10-0090-02

    新中国成立之前对二人转的称呼很多,如蹦蹦、双条、双玩意儿、对口、小秧歌等,1952年在第一届全国文代会上正式定名为二人转,二人转是在东北大秧歌、东北民歌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冀东莲花落、凤阳歌、什不闲、东北大鼓、河北梆子等艺术形式而形成发展起来的,东北大秧歌和东北民歌是二人转的母体。

    一、二人转曲牌来源

    二人转的音乐曲牌,一种是唱腔音乐曲牌;一种是没有唱词而为开场、舞蹈,及过板使用的“伴奏音乐曲牌”,其很大成分是为舞蹈伴奏的“唢呐曲牌”。[1]二人转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变化、吸收其他姊妹艺术的精华,不断趋于完善,越来越受广大的人民群众喜爱,民间就有“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之说,曲牌(调)主要来源于东北秧歌、东北民歌、明清俗曲、莲花落、什不闲,来自其他的戏种和曲艺,来自宗教音乐、巫歌,从市井的叫卖声中演化吸收的,同时融合了大量的民间的笑话,发展到现在形成了“说、唱、扮、舞、绝”综合技艺的表演形式,“说”是“说口”(吸收大量的民间笑话、谚语、歇后语发展而来),“唱”是由唱腔曲牌和小曲、小帽组成(“小曲、小帽”是吸收东北民歌发展而来),“扮”是“表演”,“舞”是“舞蹈”,“绝”是“绝活”。“舞”和“绝”来源于大秧歌、莲花落、杂技、凤阳花鼓、霸王鞭、太平鼓、东北大鼓的表演。

    二、二人转的主要曲牌

    二人转的曲牌大约有四百个左右,分为四种:主要曲调、辅助曲调、专腔杂调和小曲小帽。

    其中“十大主调”包括:胡胡腔、喇叭牌子、文咳咳、武咳咳、报板、红柳子、哭糜子、四平调、小翻车、靠山调。又按着功能和表现分为三类:叙事板,字多腔少,半说半唱。

    三、文咳咳

    文咳咳曲牌来源于满族民歌《对花》,分为慢板文咳咳、中板文咳咳和快板文咳咳 ,慢板抒情,中板叙事,快板激情。曲体结构是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上乐句分为两个小分句,下乐句分为两个小分句,四个小分句分别落音在“re”“do”“la”“so”上,和中国民歌的曲式结构中的起、承、转、合规律很相似。文咳咳的唱词基本词格有十字句、七字句。有时由于衬词的加入,其唱词也有扩展的十三到十五个字的,有时上、下两句唱词的格式经常出现不规范的长短句式,但都以衬词的填充而来使唱腔得到平衡。[2]

    (一)慢板文咳咳

    1.基本形式

    由上下两句构成,每局分成两个小的分句,每个分句之后还有一个小的拖腔,板腔较为舒展,唱词字数就比较灵活,七个字、八个字、十个字都可以,再多的字也可以。从曲谱上看,慢板“文咳咳”的曲谱的音符要比中板的“文咳咳”曲谱的音符密集,慢板“文咳咳”也用四四拍记谱,它的节拍速度比中板的“文咳咳”慢一倍,慢板善于抒情,善于表达细腻的情感。

    2.小拖腔

    文咳咳中的小拖腔的旋律可以由二人转演员来唱,可以由男演员唱,也可以由女演员来唱,男女互换唱小拖腔的话,首先在色彩上就有了变化,也可以用乐器演奏,变成小过门,演奏过门的乐器可以是唢呐,也可以是二胡,也可以是现在的电子合声器,这样演奏,色彩变化的种类就会更多、更丰富,听众在审美上不容易疲劳。

    3.加花变化

    由于慢板文咳咳的曲牌速度很慢,很容易造成一种死气沉沉的、呆板僵化、毫无生机的感觉,在曲牌中加入变化,或者是旋律的加花变奏,或者是衬词的植入,或者是突破原来的文咳咳的音域范围,给人一种明亮的、催人奋进的,激动的情绪,是原来的曲调显得丰富多样而富有生机和变化,更加好听。下面的例子就是突破了原来的慢板文咳咳的固定模式,板腔高亢嘹亮,富有生气,也形成了一种呼应和唱和的关系,更加好听。

    (二)中板文咳咳

    中板文咳咳的速度比慢板要稍稍快一些,重在叙事。

    1.基本形式

    简单明快,没有慢板的旋律加花,小拖腔不再是乐器演奏而是变成了由上装或下装来帮唱。上句尾音落在宫音“do”,下乐句尾音落在徵音“so”,基本段式为五声性六声音阶、徵调式。基本腔格为二四板,即上乐句四小节,每一小节一板,四小节一共有四板;下乐句四小节,每一小节一板,四小节一共有四板,上下两个乐句共有两个四板,故叫作二四板。见谱例4。

    2.变化形式

    文咳咳和武咳咳及文咳咳、武咳咳的垛句混在一起用;或者把文咳咳的基本结构形式的四小节紧缩为三小节,下乐句的第一小节和上乐句的最后一小节两小节紧缩变成了一小节。“我国民间音乐的传播方式是口传心授,传播者凭借唱、奏,学习者凭借听觉和记忆,而不以书面乐谱为主要传承方式。即便有少量的书面乐谱,往往也只是作为记忆的某种程度的参考,并不能表现出音乐的完整面貌。这一方面使我国的民间音乐至今没有完善的记谱方法,另一方面,又留下了继续创造的空间,使大量优秀歌手和艺人有机会在传承下来的民间音乐中尽情展示自己的才智,对传统民间音乐进行加工、改编和创新。”[3]见谱例5。

    (三)快板文咳咳

    音乐速度较快,字紧腔短,唱腔的音乐旋律是中板文咳咳的进一步紧缩、递减。

    1.基本形式

    节奏为“一顶一”,为“一板一甩”,用大板和甩子打,也是上下两个乐句的基本形式,上下两个乐句又分为两个小的分句,从大二四板变为小二八板,即上下两个乐句各有八板,记为四二拍。见谱例6。

    2.变化形式

    这段“文咳咳”是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的基本形式,节奏是“有板无甩”,板板相连,音乐旋律速度快,唱腔快而急速,上乐句落在宫音“do”,下乐句落在徵音“so”记为四一拍,曲体结构为五声音阶、徵调式。见谱例7。

    结语

    白山黑水是东北人的风骨,二人转是东北人的精神食粮,高亢红火、风趣幽默、俏皮灵活、喜闻乐见、生活气息浓郁是二人转的特点。二人转音乐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咳咳”之说,音乐五彩缤纷,个性鲜明。二人转已经在东北流传几百年了,深受广大东北人民的喜爱,人们的生产生活处处离不了二人转,“直唱得老大爷放下烟袋来一段,直唱得大姑娘眼泪汪汪啊,忘记了洗衣裳”,可见人们把自己的“爱、恨、情、仇”都交给了二人转,可以说是“小曲儿一唱啥事都忘”,随着互联时代的到来也越来越被全国的观众喜爱。

    注释:

    [1]李玉珍.二人转音乐概论[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4:16.

    [2]李玉珍.二人转音乐概论[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4:95.

    [3]周青青.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教程[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5—6.

    (责任编辑:崔晓光)

相关文章!
  • 艺术设计教学改革中微课平台的

    谭巍徐延章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互联网+”战略推进了教育信息化进程,高等教育正迎来重大历史发展机遇,艺术设计教育作为

  • 幼儿钢琴启蒙教学办法探究

    冯帆【摘 要】社会的飞速发展,急需大量的高素质人才,而培养高素质人才是与教育密切联系的,没有良好的教育就无法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人

  • 中国油画的现状及发展探究

    张利平摘要:油画艺术在中国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现阶段的中国油画艺术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文章简单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