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投入门槛、对外直接投资与中国光伏企业创新能力
巫付先 陈丽珍
摘要:文章利用7家典型上市光伏公司的数据,采用非动态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分别以研发资金投入与研发劳动投入为门槛变量,研究OFDI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OFDI对我国光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有较明显的研发投入单一门槛效应,在低研发资金和劳动投入的企业,OFDI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有负向影响;当研发资金投入和研发劳动投入越过这一门槛值后,OFDI对光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能显著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关键词:OFDI;光伏企业;技术创新:门槛效应;研发投入
近年来,光伏企业在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也纷纷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寻求先进技术。光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光伏企业技术创新是否有影响?研发投入需要达到什么水平才能有效吸收OFDI逆向技术溢出?显然,对以上问题的研究为我们深入认识光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意义以及企业研发投入在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吸收上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一、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一)计量模型
本文参考Hansen(1999)门槛回归模型,分别以研发资金投入RDK与研发劳动投入RDL的对数作为门槛变量,建立OFDI与创新绩效的单一门槛回归模型:
lnYit=β1ln(OFDIit)·I(lnRDKit≤ξ)+β2ln(OFDIit)·I(ξ lnYit=β1ln(OFDIit)·I(lnRDLit≤η)+β2ln(OFDIit)·I(η (2)式和(3)式分别是以研发资金投入RDK和研发劳动投入RDL为门槛变量的门槛回归模型。ξ为研发资金投入的对应门槛值,η为研发劳动投入的对应门槛值,I(·)为指标函数,如果括号中的式子成立,则I取1,反之,则I取0。 (二)变量和数据 本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巨潮资讯网公布的光伏企业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相关变量选取和数据说明如下:Y为衡量创新绩效的新知识产出,用各企业三种专利(发明、实用新型与外观设计)申请受理量表示,数据来源于中国中国知识产权网专利数据库(www.cnipr.com)。OFDI为各公司每年对应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OFDI存量的计算方法采用永续盘存法,计算公式为: OFDIi,t=OFDIi,t-1(1-ρ)+Ii,t(3) OFDIi,t是i公司t年对外直接投资的存量,Ii,t为i公司t年OFDI流量,参考所选用样本公司对资产折旧率ρ以及学者张军等(2004)对OFDI折旧率的取值,本文的ρ取9.6%,以2010年为基期,折算为2010年的物价。各公司每年OFDI流量统计原则按照2015年国家统计局、国家商务部修订的《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制度》进行统计。单位运用年度报告中公司使用的汇率统一换算为百万人民币计价。 RDK、RDL为研发资金投入存量与技术人员投入,既是吸收能力的代理变量,也是光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解释变量。为各公司R&D资本存量,也采用永续盘存法进行计算,计算公式为: RDKi,t=(1-δ)RDKi,t-1+Mi,t(4) 其中RDKi,t為各公司t年的R&D存量,Mi,t为t年的实际R&D支出,并折算为2010年的不变价格。δ为R&D资本存量的折旧率,取大多数学者采用的5%。由于各公司在巨潮资讯网上公布的年度报告最早是在2009年,为减少误差,基期(2010)各公司R&D资本存量也追溯到2009年。参考Griliches(1980)提出的计算公式: RDKi,2009=Mi,2009/(g+δ)(5) 其中RDKi,2009为各公司2009年的R&D资本存量,Mi,2009为各公司2009年实际R&D支出(2010年为不变价格),g为各公司2009~2015年R&D支出的几何平均增长率,δ取5%。 二、计量检验与实证分析 (一)门槛效应检验 为确定门槛个数,依次在单一门槛、双重门槛和三重门槛假设下进行门槛自抽样检验,用F统计值和采用Bootstrap法得到的P值来判断应选择的门槛模型。 三、启示 基于上述结论,本文得出如下政策启示:第一,鼓励光伏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一方面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可以避开“双反”等贸易壁垒、开拓海外市场,通过经营反馈机制间接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另一方面光伏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可利用国外的人才、技术、知识资源,来推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第二,鼓励光伏企业自主研发,加大对光伏企业的研发补贴,一方面通过研发投入来提高我国光伏企业的自主创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研发投入的增加来提高我国光伏企业的吸收能力,利用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来提升我国光伏企业的创新能力;第三,在鼓励研发投入时更倾向于科研与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发挥人力资本的能动性与学习效应,提高自主研发能力的同时有效吸收OFDI逆向技术溢出。 参考文献: [1]付永萍,马永.对外直接投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5(04). [2]罗军,陈建国.研发投入门槛、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创新能力——基于门槛效应的检验[J].国际贸易问题,2014(08). [3]叶娇,赵云鹏.对外直接投资与逆向技术溢出——基于企业微观特征的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6(01).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5YJA79006);江苏大学学生科研立项(15C110)。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财经学院)